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养殖人社区  (http://syc163.com/bbs/index.asp)
--  牧草政策与新闻  (http://syc163.com/bbs/list.asp?boardid=112)
----  中国牧草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http://syc163.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2&id=89291)

--  作者:h533779
--  发布时间:2012/2/22 9:08:00
--  中国牧草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一)小规模分散种植同样制约了牧草收储的机械化作业。目前牧草种植大多分布在西部和华北边远山区,立地条件较差、种植分散,一家一户又没有购置收储、加工等机械设备的条件和动力,给牧草机械化作业带来很大影响。
牧草收割、贮存等手段的落后制约了种植面积的扩大。牧草收获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即到了收获季节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割,这样才能保证牧草养分不致太多损失;
另一方面,手工收割一般要比机械收获损失更多。目前种植牧草的地区大多为经济落后地区,牧草的产后收储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导致牧草收割不及时,霉变、发黄的现象经常发生,失去了其应有的营养价值,甚至对牲畜造成毒害。
(二)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挤压了牧草种植。我国牧草产业曾在1999-2003年间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牧草种植、收获、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牧草产业化体系,成为当时带动农村经济发和农民增收的新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在一些农区和农牧交错地带,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和经济条件,新发展了规模较大的连片种植牧草的基地。
而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开的粮食直补政策,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相反却挤压了牧草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毁草种粮”的现象。
以苜蓿种植为例,山东东营在苜蓿种植鼎盛时期达到20万亩,目前只有4万亩左右(盛亦兵,2009);河北沧州鼎盛时期达到110万亩,目前只有55万亩
 
(三)本世纪初牧草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对草产品的强劲需求。当时建立起来的大型苜蓿产品加工企业,其目标市场主要瞄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这样,苜蓿的价格高低主要决定于这些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和对苜蓿产品需求量的多少,同样也决定于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牧草收购价格的剧烈波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由于我国牧草产业自起步阶段就主要依赖出口而刺激国内生产。
由于这些国家经济波动较为频繁,且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经常设置各种名义的贸易壁垒,造成国内苜蓿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而国内由于畜禽产品的优质优价机制和监管环境还很不成熟,养殖户更愿意使用价低质次的劣质饲草料,使本来必需苜蓿的养殖行业——奶牛养殖基本不饲用苜蓿,肉牛、肉羊等的养殖更是见不到饲喂苜蓿。
(四)草畜结合不紧密,生产与消费脱节严重。畜牧领域多年来形成的秸秆养畜传统,对种草养畜不重视;草业领域单纯研究牧草的生态价值,对其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开发或开发不够,没有对草产品的市场开发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理应在当前追求绿色、追求安全的现代消费观念中能显著提高牧草的地位,但现实畜牧生产中,仍然是“秸秆+精料”的落后饲喂模式。实践证明,单纯种草其效益是很有限的,但如果种草与养畜结合起来,牧草的潜在效益就能有效地转化和增值。
在畜牧业发达国家,以优质牧草为主要饲草料的草食性精品畜产品是中高档消费品,其价格比以粮食和饲料为日粮的畜产品价格高出数倍。只有实现草畜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草产品的价值。必须大力倡导种草养牛、种草养羊、种草养鹅和种草养兔,甚至还有种草养猪、种草养鱼和种草养鸡等。
(五)牧草科技及推广的滞后制约了牧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牧草产业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牧草种植相关技术和机械技术仍是制约牧草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障碍。一是牧草产业技术缺乏,如北京缺乏优质高产苜蓿品种的筛选与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山东缺乏贮藏技术和草产品加工技术,草畜配套技术,牧草收获技术;河南缺乏草产品(皂甙等)的精深加工技术等,均成为制约当地牧草产业发展的关键。二是国产牧草机械技术含量低,关键设备依赖进口。
我国的牧草机械装备虽在不断发展,但国产的牧草机械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品种少、适应能力差、各机型之间配套性能差,以及单机可靠性差、作业效率和质量差等问题。大部分厂家只能生产割草机、粉碎机等简单机型,不能批量生产刈割压扁机、打捆机等高档机型,许多牧草机械只能依赖进口,但大多数进口机械又很难适应国内不同地区、分散种植的现实情况。
 (六)标准化生产的滞后制约了牧草的质量。与其他产业一样,牧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离不开行业的标准、规范来约束和指导科学生产。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对牧草种子、牧草加工产品(草粉、草颗粒、草块、草捆)等制定相应的标准;对牧草生产环节的施肥、培土、收割、烘干(晾晒)、贮藏等也没有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最终导致种子杂质多、牧草杂草多、草产品质量差等突出问题,影响了草产品的国内销售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