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养殖人社区  (http://syc163.com/bbs/index.asp)
--  牧草养羊技术  (http://syc163.com/bbs/list.asp?boardid=117)
----  [分享]一位农民的科技“羊财”路  (http://syc163.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7&id=82866)

--  作者:豌豆公主
--  发布时间:2011/11/3 10:05:00
--  [分享]一位农民的科技“羊财”路
一位农民的科技“羊财”路

    看着成栏成栏的波尔山羊和圈舍边绿茵茵的草场,熟悉“羊路”的林江对记者说:“余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白泥坝区土地易租,适宜种草,规模圈养山羊前景好、致富快,能做成大产业。”     

    林江在种草养羊中,突破传统散养方式,实行科学贮种、轮作种草、规模化圈养山羊<!--ADV_CONTENT-->,成功解决了山羊养殖业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说起林江创新科技探出养羊路子的经验还真有一段过程呢。近几年来,余庆县为加快农业产业升级调优步伐,提出建设“黔北畜牧大县”,出台了畜牧发展系列优惠政策,成功探索出小区生猪规模养殖、“支部+协会”、“部门带协会”等养殖模式,涌现出千头养猪大户许青林、万只养鸡大户张玉梅等养殖示范户。

    政策扶持的促动,榜样示范的影响,使一直跟从父亲作生猪屠宰经营的林江动了心。

    2001年林江抓住政策机遇,放弃月收入1200元的生意,购进50只本地山羊在山上放养。为掌握常见羊病的治疗技术,好几次他都任凭带病羊羔的病情恶化,死后就自己动手解剖。尽管如此,一年下来,由于本地山羊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肉少等缺点,加之传统养殖模式的制约和自身缺乏技术,他亏损了4000余元。

    失败的教训是深刻的。他想,要发“羊财”,必须转变农村放养山羊的传统方式,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实行“羊用圈养,草当粮种”。2002年底,林江又投入3万多元从山东运城引进10只小尾寒羊进行试养,实现了在坝区圈养良种山羊,探索出一些圈养经验。

    小尾寒羊适合干燥寒冷的地方,属肉毛两用型,但不适合在余庆生长。2004年3月,他投资10余万元引进20只体形大、生长快,繁殖率高、适用性及抗病力强的波尔山羊。试养发现波尔山羊具有耐粗饲、肉质鲜嫩、屠宰率高等优点,并获初步获得了成功。

    饲料是发展养羊的物质基础,养羊的优势在于草。

    在羊路上摸爬滚打的林江深谙良草对实现规模养羊的重要性。

    他多方引进“牧草王”、“黑麦草”、“皇竹草”等草种,经对比试验,皇竹草最适合余庆气候条件,且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叶柔软脆嫩多汁、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等优点。但由于皇竹草在每年10月份到次年3月份生长极为缓慢,严重影响采草。

    为把皇竹草种进行贮藏,次年再种,林江沿用农村贮藏“红薯种”的土方法,采取挖大池、稻草多层保温贮藏“皇竹草”、冬天轮作“黑麦草”方式,保证了良种山羊饲用青料,集约利用了有限土地。目前,有草场18亩,贮藏皇竹草种4万余斤。

    在发展养殖中,林江有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将土杂种羊改良种羊、放养改圈养、治疗改防疫、冷热改暖凉、单一饲料改复合饲料,实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定喂、定期驱虫、定期防疫、定期出栏,以此,实现良法良养良畜。

    面对采访,26岁的林江说,这几年通过上门拜访老师、参加培训和自学等方式,基本掌握了山羊引种要点和羊胃肠炎、羊疮、感冒等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促进了节本增效,使每只商品羊投入与产出比达1:6,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林江所饲养的波尔多山羊共繁殖纯种羊60只、杂交种羊40只、改良羊154只,存栏种羊、商品羊共150 余只,赢利8万多元。由于所售种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被大乌江畜牧站等部门采购,备受养殖户青睐。

    县畜牧局毛廷江局长说,林江跳出山区农民“养牛得犁、养马得骑、养羊脚板跑破皮”的认识,采取新法贮草种、良畜圈养的方式,改变了农村依靠山林场地长期散养的模式,促进了山羊品改,有效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节省了留茬越冬的劳力和覆盖物投入,培肥了地力,使牧草亩产量由 3万余斤提高到5万余斤,提高了人工草地配畜量,促进了规模养殖和节本增效。

    畜牧高级技师刘坤元认为,林江采取一年四季轮作种草养畜方法,使养殖商品畜出栏时间不受季节限制,全年都能均衡生产畜产品,并可根据市场价格因素调整饲养出栏周期和饲料营养结构,保证了养畜的规模平稳发展,降低了养殖效益风险,避免了大起大落。这一经验值得推广。

    值得称道的,还有林江敢闯、敢干、敢想、敢于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