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养殖人社区  (http://syc163.com/bbs/index.asp)
--  观赏鱼养殖论坛  (http://syc163.com/bbs/list.asp?boardid=136)
----  常见观赏鱼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中草药治疗  (http://syc163.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6&id=145514)

--  作者:邱成英
--  发布时间:2013/12/31 9:42:00
--  常见观赏鱼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中草药治疗
1、常用鱼药与中草药的比较
       对于治疗由真菌感染和寄生虫引起的观赏鱼疾病,日前尚未有现成的专用鱼药,基本上是使用人药、兽药,甚至是农药。而人药、兽药中具有相当含量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药物在治疗以上疾病的过程中,存在抗生素与病原体相反作用的辩证关系。即一方面,抗生素类药物作为外因促进体内的生理功能的改变,抑制和杀灭病原体,协助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另一方面,某些病原体在多次接触某些抗生素后,其反应性会不断减弱。
该抗生素不被杀灭或抑制,即产生耐药性。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药效减弱甚至完全失效的现象,此时若增大剂量则会发生药物残留和破坏水族缸内水体环境的副作用。此外,农药虽能杀灭附着在鱼体上的寄生虫,但它也能在鱼体内逐渐累积,会给鱼体自身的生长埋下隐患。怎样解决以上这些矛盾呢?笔者认为较好的办法就是使用中草药。理由如下:首先,中草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病原体细胞的酶系统,阻挠病原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获得治疗效果。如:中药大黄可抑制由原生质转化而成的孢壳,并穿透凝固孢质而使其致毙。同时本剂也具有天然的内吸作用,其灭虫速度与用量呈正相的线性关系。
2、灭虫效应
       先随机选用感染粘孢子虫的鲫鱼及用塑料桶盛50千克水放病鲫作平行对照观察,其试验结果表明,杀灭寄生在鲫鱼鳞、鳍上的粘孢子虫个体,在水温20—28度时,48小时有效浓度为0.02—0.045克/立方米,其中塑料桶中为0.02克/立方米,土池中为0.4 克/立方米。另用口服表明每100千克饲料拌药300克连用2次即可灭除体内虫体。粘孢子虫对鳊鱼肌肉、鳞片病理切片和用药后虫体脱落情况。
3、真菌性疾病的治疗
        鱼类常见的真菌性疾病有水霉病、鳃霉病、嗜酸性卵甲藻病和三毛金藻病。是由水霉、鳃霉等真菌或嗜酸性卵甲藻和三毛金藻等一些微型藻类附着于鱼体而引起的。
例如,水霉病由水霉菌感染而引起。由于大多数水霉菌为腐生性,因此,通常是由于观赏鱼在换水或搬运时受伤,局部皮肤坏死,从而让水霉菌入侵,酿成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症状为:病变部位长着大量的棉絮状的菌丝,像一团团的毛,鱼体由于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甚至会瘦弱而死。在金鱼养殖较为常见。
治疗方法:准备一只50厘米×40厘米×50厘米的玻璃鱼缸作为“药浴缸”。
1) 用捣碎的五倍子按2—4克/立方米计算用量,用开水浸泡后,将药汁洒于药浴缸内,让得病的观赏鱼在药浴缸中每天药浴1—2小时。
2) 将0.5—1克菖蒲,1克蓖麻叶和1克松枝叶,捣烂后装于纱袋中,做成挂袋,浸于药浴缸中让得病的观赏鱼在药浴缸中每天药浴1—2小时。
4、 寄生虫病的治疗
        鱼类的寄生虫病主要是由水体中的原生动物或甲壳动物等寄生于鱼体表、鳃甚至口腔而引起。其中由原生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有鞭毛虫病、变形虫病、粘泡子虫病和纤毛虫病;由甲壳动物引起的主要有中华鳋病、锚头鳋病和鲺病等。其中,鞭毛虫病中的鳃隐鞭虫病、纤毛虫病中的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以及甲壳动物引起的锚头鳋病,在日常的观赏鱼养殖中常常发生。
        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组织,吸取鱼类的上皮细胞和血球。该病的主要症状为:鱼类的上皮组织出现病态浮肿,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满布白色的包囊,故有白点病之称。
治疗方法:用1克的辣椒和0.75克的生姜捣烂制成挂袋浸于药浴缸中(用法同上),病鱼药浴时提高水温至26-28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