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养殖人社区  (http://syc163.com/bbs/index.asp)
--  羊的免疫与疾病防治  (http://syc163.com/bbs/list.asp?boardid=169)
----  羔羊白肌病的发生与防治  (http://syc163.com/bbs/dispbbs.asp?boardid=169&id=145947)

--  作者:黄恒
--  发布时间:2014/1/5 8:30:00
--  羔羊白肌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肌病是羔羊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代谢病,临诊上以运动障碍和循环衰竭为特征,病理学上以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坏死为特征。白肌病是因母绵羊在妊娠和泌乳期间代谢性硒缺乏所引起。
22团是农2师的重点养羊单位,随着畜牧业的转型与改制,草原围栏,休牧、轮牧、限牧的实施,使养羊业从传统的放牧生产方式转变为农区圈养舍饲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在实施圈养羊的第3年4月,在本团的2个基本母羊群所产生的羔羊群中先后发生白肌病。
一、流行概况
1.9连两群羔羊总数为686只,在年底冬季12月份陆续出生,来年3月下旬大部分羔羊提前断奶(3月龄左右),于4月9日及12日两个羔羊群先后发病,经采取有效措施后,于4月26日控制发展。发病羔羊共66只,其中死亡17只,发病率为9.6%,死亡率25.8%。根据羔羊的发病数字统计,在49只病羔羊中有5只尚未断奶,余者均为发育较好的大龄断奶羔。
2.对母羊实行圈养舍饲,平均每只羊1天摄食玉米粉0.2千克、玉米秸秆粉0.5千克、苜蓿粉1.5千克、湿甜菜渣8千克。羔羊生后20日龄时,白天与母羊分开饲喂,平均每只羔羊一天摄食玉米粉0.8千克、苜蓿粉0.3千克、湿甜菜渣0.2千克,夜间仍与母羊在一起。由于食入充足的优质草料,母羊乳汁充足,羔羊生长发育快,3月龄羔羊平均体重21.4千克,接近以往5月龄断奶时的体重。
二、临床症状
1.急性患羔生前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计有8只,占死亡羔羊数的一半。病程稍长些的,开始表现后肢走步不灵活,有拖曳现象,渐次发展到喜卧、不愿站立,精神萎顿,扶助站立,四肢颤抖,并拢于腹下,身体前倾,步行蹒跚,磨牙,似有痛感。病羔体温不高,仍有饮食欲及反刍现象。严重病羔无力站立,匍卧于地,四肢有知觉,当发展到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时,头偏于一侧,口流白沫呈昏睡状,多数死亡。
2.个别病羔出现腹泻,有的在下颌间隙、鼻、背、胸前出现水肿。病羔被毛易脱落并伴有食毛、舐食水泥墙基等异食现象。
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显著增加,达1670~4000金氏单位/毫升(正常值为97~141金氏单位/毫升)。
三、病理剖检
眼睑、鼻侧、下颌、胸部、耻骨部、股内侧、尾根等处皮下有胶冻样浸润。前肢及后肢的大整块肌肉呈对称性变化,顺肌纤维方向形成黄白色粗线状清晰的纹理,或在肌纤维束上见小米粒大小黄白色小点形成的串珠状条索,个别肌肉变为均匀一致的黄白色,病变的肌肉间隙胶冻样浸润。心肌色淡,似煮熟状,外膜及内膜有出血斑点。肺间质水肿,被膜下有出血斑点。肾柔软,表面呈紫红色与土黄色相间。胸腔、心包腔及腹腔积有多量淡黄色液体。
四、诊断
综合临床症状、血清理化指标及典型的病理剖检变化,诊断为羔羊白肌病。
五、防治措施
1.为预防大群羔羊发生白肌病,在饲料中混入含硒丰富的复方微量元素添加剂。两群羔羊自饲喂后分别于7天和14天后再无新发病例出现。
2.病羔除按每千克体重饲喂0.4克含硒复方微量元素添加剂外,每只皮下注射0.1%亚硒酸钠液1毫升,肌注维生素B1,100毫克(1日2次),肌注25%安乃近2毫升(1日2次)以缓解症状。
3.为防止继发感染,肌注青霉素或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六、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此次羔羊白肌病的发生与母羊及羔羊长期摄食低硒饲料(玉米)、饲草(苜蓿及甜菜渣)有关。
2.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突然转变为圈养舍饲,母羊和羔羊所需营养全靠人为供应,忽略了在低硒地区人工补硒的必要性,导致发病。
3.已断奶的大羔、壮羔发病数量远远高于未断奶的小羔、弱羔,说明发育快对硒的需求量也增大。
4.建议今后在对羊实行圈养舍饲的情况下,应按羊只实际需要供应包括硒在内的多种必需的微量元素,以预防白肌病的发生。

蝇蛆蚯蚓生物链养殖技术网 山羊养殖技术交流网 品种最全的养殖原料专业供应网站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网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