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养殖人社区  (http://syc163.com/bbs/index.asp)
--  鹅的免疫与疾病防治  (http://syc163.com/bbs/list.asp?boardid=192)
----  鹅矛形剑带绦虫病的防治  (http://syc163.com/bbs/dispbbs.asp?boardid=192&id=59261)

--  作者:yzr163
--  发布时间:2010/11/15 15:45:00
--  鹅矛形剑带绦虫病的防治

近年来,鹅经济在齐齐哈尔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鹅的饲养量逐年增加,据盛期统计,全市所辖7个城区9个县,超过千万只的水平。养鹅已经从农民的家庭副业地位向着集约化、商品化的方向转变,其饲养数量也已经从过去的户养十几只、几十只,发展为上百只以至上千只,并且养鹅专业乡村也正在涌现。随着养鹅生产的发展,鹅病的防治也受到了县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养鹅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均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由于鹅矛形剑带绦虫病在水中放养的幼龄鹅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严重。为此,曾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普查和诊治,现报道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综合家禽蠕虫学剖检法、粪便检查方法和虫体鉴定的结果,掌握本区内对养鹅危害较严重的是以 泡沼浅水中剑水蚤为中间宿主的矛形剑带绦虫为主。该绦虫在成鹅中的感染率可达14.5%~32. 8%,感染强度为1~11条。当地的习惯养鹅方式为 夏季多户的成龄鹅(鸭)、雏鹅(鸭)在村屯房前屋后的水泡子,道路旁边的水坑中放养。此类自然水面中繁衍着密度很高的绦虫的中间宿主—剑水蚤(俗 称鱼食)。带虫的成龄鹅、鸭排出的节片释放出大量的绦虫卵,被剑水蚤吞食,使其遭受感染在体内形成似囊尾蚴而具有侵袭性。雏鹅(鸭)在放养中(有的农户也习惯用泡子水拌料补饲)采食了剑水蚤而遭致感染。鉴于以上诸多因素致使本病在养鹅中容易造成传播蔓延,其危害缠绵不断。当雏幼龄鹅严重感染时,感染率甚至可高达50%以上,感染强度大到8~37条,在防治措施不力的情况下,死亡率可达30%~53.9%。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适合县地的诊断方法,首先是将流行病学调查中了解到当地养鹅的数量,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月)龄和季节性综合临诊时鹅体的消瘦,排出混含血丝的粪便及消化紊乱的症状,作为本病初步诊 断的依据。病理解剖重症或自然死亡的幼龄鹅只,检出多量绦虫虫体或粪检发现大量绦虫卵(节片)时,可以作出进一步的诊断。并籍此同小鹅瘟、禽霍乱、家禽副伤寒、微量元素硒—维生素E缺乏病等病症作出鉴别诊断。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性驱虫
鉴于鹅矛形剑带绦虫的侵袭将给雏鹅造成严重的危害,为减少病原的散布和预防 禽霍乱的发生,由生产者配合在县地兽医部门的指导下对育成及成年鹅、鸭进行驱虫。成禽的驱虫春、秋各进行1次,育成禽的驱虫随时进行。
3.2 治疗性驱虫
对患病鹅群采用全群投给驱虫药物鹤草酚、丙硫咪唑、硫双二氯酚(别丁)。用量和方法:按鹤草酚100mg/kg,丙硫咪唑10mg/kg,硫双二氯酚150mg/kg体重。以上药物任选一种,计算准确后均匀地混合于饲料中喂给,间隔2周后重复投药1次。
4 小结
综上可知,鹅矛形剑带绦虫是鹅(鸭)等水禽常见的肠道蠕虫之一,这与农村现行水禽的饲养管理方式导致病原的散布、自然环境中受感染中间宿主—— —剑水蚤的大量繁衍,易感动物的增加等多种 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证养鹅生产的发展,针对鹅龄和实际情况,适当改变其饲养管理方式,预防性驱虫、治疗性驱虫,都应作为鹅矛形剑带绦虫病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