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养殖人社区  (http://syc163.com/bbs/index.asp)
--  仔猪养殖技术  (http://syc163.com/bbs/list.asp?boardid=263)
----  [分享]浅述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及防制措施  (http://syc163.com/bbs/dispbbs.asp?boardid=263&id=80622)

--  作者:琪苏格
--  发布时间:2011/9/29 21:39:00
--  [分享]浅述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及防制措施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是一种由圆环病毒2型(PCV2)为主要病原所引起的以免疫抑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进行性消耗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自从1996年以来世界许多养猪国家都暴发了本病,在我国也有本病流行,且呈不断蔓延趋势,已成为阻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就该病的病原特点、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预防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养猪业者提高警惕加以重视,防止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1 病原及其特点
病原体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根据PCV的治病性、抗原性和及核苷酸序列分为PCV1和PCV2两个型,PCV1和PCV2均有感染性,但治病性主要似PCV2型,可引起猪发病。本病毒对外界和一般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在酸性环境及氯仿、碘酒、酒精中可存活较长时间,苯酚、季胺类化合物、氢氧化钠和氧化剂等可以降低其毒力。在高温环境(70℃)下能存活15分钟;病毒不能凝集牛、羊、鸡、猪等动物和人的红细胞。                    
2 流行特点及原因
根据文献报告和我们的临床观察,PMWS流行广泛,猪群中血清阳性率常高达20%-80%。主要危害5~16周龄的猪,特别是6~8周龄的仔猪;一般于断奶后2~3天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发病率为4%~25%,致死率10%~30%;患病猪群若并发或继发细菌、霉形体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病毒感染,死亡率增加80%~100%。副猪嗜血杆菌是最常见的继发感染细菌。各种环境因素如拥剂、潮湿、空气污浊等都可加重病情;在疾病流行感染过的猪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降低。
传染原主要是病猪和带毒猪(多数为隐性感染),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肺脏、肾脏、脾和淋巴结中,以肺脏和淋巴结含毒最高。各种年龄、类型、品种的猪和胎猪均可被感染。感染猪自鼻液、粪便、精液等排泄物排毒,经口腔、呼吸道和生殖器官水平传播感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也可通过污染病毒的人员、用具和设备传播。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1 症状
仔猪断奶感染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后,病猪表现精神、食欲不振、被毛粗乱,衰竭和生长发育不良,渐进性消瘦;呼吸症状表现为咳嗽、喷嚏、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衰竭无力,皮肤苍白,有时可见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中。腹泻、发热、嗜睡、中枢神经紊乱、猝死等症状。           
3.2 病理变化 
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显著肿大,切面呈均质土黄色。有时淋巴结皮质出血。脾脏肿大。肾脏有时肿胀,并有白色斑点。肺脏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质地较硬似橡皮,严重的病例,肺胞出血。半数病例肝表面呈灰色至褐色的斑驳状外观,并伴有轻度或中度萎缩。个别的病例肝肿大。胃肠道不同程度损伤,胃溃疡,胃内病灶出血,盲肠壁增厚,小肠粘膜充血、出血。不同的猪场病理变化不同,这与混合或继发感染的类型有关。
4 致病机理
  PMWS的发病机理上不完全清楚。ROSELL等(1999)从慢性经过死亡的2个病例的病理变化发现,PCV-2从猪的鼻、口腔侵入体内,在扁桃体局部淋巴结增殖后,诱发免疫抑制、肠炎、间质性肾炎及肝损伤。感染PCV-2后单核细胞增多,出现未成熟的粒细胞,B淋巴细胞和T细胞数量减少,显示被感染猪出现明显的免疫抑制。PCV-2单独感染仔猪不会产生严重的PMWS临床症状;混合或继发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加重病情。PRRSV和PPV有助于PCV-2在猪体的繁殖与分布;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能是这3种病毒的共同靶细胞。怀孕母猪感染PCV-2会出现繁殖障碍,新出生的仔猪可能患有A2型先天性震颤。
在一定应激条件下,如运输、免疫、断奶、转群、换料、气候骤变等刺激因子作用下,有助于PCV-2在猪体内的淋巴细胞复制,仔猪可出现中等或严重的PMWS症状。根据以上几点致病机理,可推断出,断奶仔猪体内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的PCV-2复活,环境中PCV-2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各种免疫刺激,饲养管理失误等因素,都会导致PMWS的暴发。
5 综合防控措施
5.1 未发现此病的猪场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PCV-2病原体的侵入猪场。坚决贯彻“自繁自养”的方针,严禁从外地输入猪只。如必须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应认真了解猪源所在地有无本病感与流行,认为健康的猪,购入后应严格隔离,并做血清学调查。在隔离期间,选择本场刚断奶的健康仔猪3头进行混群饲养,注意观察有无PCV症状,确认PCV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平时加强猪的饲养管理,给予优质全价饲料,保持栏舍的清洁、干燥、通风。实行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卫生措施,将病弱仔猪及时淘汰或隔离治疗;做好经常性的卫生防疫及消毒工作,定期清洗和消毒工作,包括严格控制人员及来访者、外来车辆以及外来货物等,从各方面充分防止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5.2 隐性感染及已发病的猪场  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及时消除传染源  加强日常的隔离工作。将怀孕母猪实行单圈饲养,使小猪感染本病只能来自本窝母猪,做到“母猪互不见面,小猪不窜圈”,兽医和饲养员平时加强对猪群观察,从猪群中检出早期病猪,将其及时淘汰或隔离治疗,防止扩大感染和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消除传染源。并加强对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给易消化的营养丰富饲料,防止突变,保证泌乳质量。使初生仔猪尽早吃上优质充足的初乳,可获得包括PCV-2在内的免疫抗体,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为了培育健壮幼猪,要做好及时补铁补铜、补食补水,抓旺食,控制断奶日龄,加强早期饲养管理。
5.3 免疫接种预防
PCV-2的母源抗体可以从母猪传给仔猪,有效预防仔猪不发生PMWS,如果仔猪没有得到足够的被动免疫抗体,仔猪感染PCV-2并引起免疫系统调节障碍,是引发疾病的关键。现国内外正在研究PCV-2疫苗,但仍未用于生产。用本场病料制成组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有一定效果。另外可用本猪场感染猪的粪便、死仔、弱仔、病仔猪的病料等,饲喂后备种猪、产前一个月(有抗体存在)的妊娠母猪,可提高PCV-2母源抗体水平(但有学者认为有危险性)。也可用己知共同感染原的进行免疫。研究表明,PPV、PRRSV作为PCV-2的共同感染原己得到实验确认。应考虑加强PRRS,PPV的免疫接种工作。
5.4  药物预防
对怀孕母猪产前15天和7天时分别用药1次。如氟苯尼考、阿奇霉素配合聚肌胞、黄芪多糖,此些药物对猪的保健很关键,能抑制病毒的垂直传播。对出生10天后的仔猪口服含有黄芪多糖的药物(如:圆环蓝耳灭或芪林双星)或注射聚肌胞,1次/日,连用2次即可。出生21天后口服含有黄芪多糖的药物或注射聚肌胞,1次/日,连用2次。同时用氟苯尼考、阿奇霉素配合聚肌胞肌肉注射1次。对于断奶保育猪预防可用氟苯尼考、阿奇霉素配合聚肌胞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用2次即可。也可用阿奇霉素和复合维生素B或黄芪多糖浸粉等拌料,连用5~7天。同时预防特异性细菌感染,如链球菌、副嗜血杆菌等常见继发疾病。于仔猪断奶后14天,饲料添加药物,如金霉素和阿莫西林等相应抗菌素。
5.5 药物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可对症治疗:对于刚断奶的仔猪出现腹泻消瘦和机体衰弱、免疫功能下降者,建议用聚肌胞(或干扰素)注射,同时根据症状给予常用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有发热的PMWS早期症状,Bernard等(2002)曾报道使用30毫克/公斤(1000ppmm)醋氨酚,断奶后连用14天,对PMWS猪群明显降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