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水产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论坛】对虾养殖技术论坛 → 对虾之父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46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对虾之父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星雨情丝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养殖爱好者 贴子:636 积分:870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1/6 22:45:00
对虾之父  发贴心情 Post By:2013/10/17 8:57:00

为了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赵法箴青年时期就开始了“对虾发育条件及其苗种的人工培育”研究工作,并与同事一起,经过反复的实验,于1959年成功地培育出我国第一批人工虾苗;通过研究,基本弄清了对虾从产卵孵化到虾苗发育中所需的主要条件,总结出对虾人工育苗中所需要掌握的“种、、饵、管”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虾各幼体阶段所需饵料的基本种类等技术难点,为以后我国对虾人 工大量育苗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赵法箴主持了“中国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研究”课题,充分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习和掌握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刻苦钻研,认真 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在这项研究中,他系统地描述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发育形态与习性,为以后的教学和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他 与同事合作完成了对虾幼体发育生态研究,对以后的对虾全人工育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赵法箴与对虾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60年代中期,作为对虾养殖研究组组长,赵法箴带领研究组的其他同志先后在山东省日照石臼所、即墨、文登、崂山等 地进行养殖试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攻克了对虾小面积人工养殖技术难关,之后,又突破了“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和“中型水面对虾高产养殖技术” 难关。并确立了一套对虾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措施。他在1967-1978年承担的“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研究”,总结出彻底清除敌害生物和掌握好育 苗水质是提高对虾出苗率的两个重要环节,而满足幼体饵料是提高出苗率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对虾人工育苗出苗率大幅度提高。在水泥池中育苗,平均 每立方米水体育出虾苗1万余尾,在孵化箱中育苗,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能育出虾苗11万~13万尾,土池育苗平均每次能够育出虾苗20万尾以上,并确立了一套 室外大面积育苗法。并经过改进研究,确立了一套清淤除害、合理放养、科学投饵、调节水质等精养高产措施。在1.2亩池中平均亩产对虾400余千克,在13 亩池中平均亩产对虾250千克,四个2亩池平均亩产488.5千克,最高亩产达551千克,突破千斤大关。居当时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先后荣获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山东省和青岛市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科委推广奖。。
从不满足、不断探索是赵法箴工作的特点。由于以往我国的对虾养殖,基本上是依靠从大海中捕捞自然苗,随着我国对虾养 殖业的兴起,仅靠捕捞自然苗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之需,而且有损于天然资源。作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先驱之一,他深感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若不及时 解决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他深感重任在肩,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迫使他要冲破难关,闯出一条工厂化育苗的新途 径。于是,在1979年底召开的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上,他就对虾育苗攻关问题作了重点发言,详细论证和阐述了开展对虾工厂化育苗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 性。并提出用2~3年的时间,攻克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关。1980年,赵法箴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的国家攻关项目。他主持起草项目 计划,安排落实实施方案,组织各方协调攻关,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突破了这道难关。提前一年使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获得成功。
该项成果的贡献与技术关键是:(1)解决了亲虾培育技术,使育苗用亲虾来源得到了保证。(2)掌握了人工创造良好育 苗水质条件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方法,为对虾幼体的顺利发育提供了条件。(3)筛选出适宜对虾幼体各发育阶段的动植物性饵料和人工饵料,为幼体正常发育提供了 物质条件。(4)提出了适合对虾工厂化育苗的应用设备,制定出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操作规程。该项成果随后在全国沿海各省市全面推广应用。使我国成为世 界上人工育苗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并使之很快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使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从1978年的450吨猛 增至1991年的22万多吨。据不完全统计,仅1982-1992年,全国养殖对虾的直接产值累计超过400亿元。该项成果的获得,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 期依赖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不仅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移植、增殖放流事业的发展。该项成果1982年荣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等 奖,1983年荣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一等奖,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又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特别奖金奖。使我国 一跃成为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产量最高的世界第一养虾大国!
随着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成功,赵法箴又转向了“中型水面高产养殖技术”的研究之中,他与同事们一道,仅用一二年时间,攻克了中型水面对虾养殖技术关。并荣获原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提高,饵料数量、质量的多少与好坏,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的关键问题之 一。特别是大量投喂鲜活饵料,不仅污染水质,而且破坏大量的幼鱼、幼虾和贝类资源。因此,急需解决人工配合饵料的问题。赵法箴与他的同事们,先后开展了 “对虾人工复合饵料”、“对虾配合饵料”的研究工作,并先后荣获青岛市科学大会奖、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发展我国的对虾养殖 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在近年带领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个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1号”,填补了我国海水养殖动物选择育种研究的空白,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产业化及促进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赵法箴因此被尊称为“中国对虾之父”。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