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优良的獭兔种兔,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①详查系谱,细看特征。优良种兔应具备完整的系谱档案资料。系谱应记载3~5代的耳号、产地、出生日期、毛色特征、体重、生长及繁殖性能等。所选种兔应为优秀祖先的后代,有明显的本品种特征。种公兔要来自不同的血统,以2~4月龄1.25~2.5公斤重为好。
②前查七窍,后观两孔。健康兔眼睛明亮有神,眼睑红润,眼角干净。鼻孔干净,呼吸正常,无鼻液,不打喷嚏。口腔黏膜色泽正常,无溃疡和烂斑,无畸齿。耳朵直立,转动灵活,耳内侧无癣痴和污物。肛门干净,无稀粪黏着。外阴干净,无水肿、溃疡、结痴及脓性分泌物。
③近看腹下,远相举动。查看腹部,母兔的乳头数应在8枚以上,低于8枚者不宜做种。公兔睾丸匀称,富有弹性。阴囊干净、红润、无水肿及溃疡,要防止成兔单翠或隐睾。站在离兔2~3米处查看兔的姿势和走动情况。提起兔子,在离地30厘米处放开,看着地时是否稳健。不能选择“O”形腿、“8”字形腿和腰折、后肢瘫的兔。
④上摸一条线,下查四支点。一条线即脊柱应平直,无凸出和凹陷。脊梁骨不十分外露,后观背部呈弧形,后躯丰满发达。若脊骨为算盘珠状,外观呈三角形,为瘦弱兔,可能是营养不良或患寄生虫病等。四肢毛应浓密,皮肤光亮,无癣及脓肿。幼兔爪应隐于脚毛之中,短而直,爪心红线长。调整兔群。体质虚弱的公母兔不宜做种,应淘汰,并及时补充、串换青壮年公母兔。要选择体健、发育匀称、性欲旺盛、交配力强、体形外貌符合品种要求、遗传性稳定、抗病力强的种公兔。母兔要求生殖器发育良好、乳头4对以上、发情正常、产仔率高、泌乳量多。一般1只公兔可配8~10只母兔,以1:3~5为最佳。
5.重视整体协调。前些年,我国獭兔的主要品种是美系。因而,体重偏小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一些育种者将育种的主攻方向放在体重上,将种兔培育成4.5~5公斤以上的大型兔,并以此为宣传的资本。殊不知,獭兔属于中型兔,特殊的培育可以使其长到5公斤以上。但是,在体重超出一定范围之后,其整体的协调性急剧下降。尤其是繁殖性能、疾病的抵抗力(如脚皮炎)和使用寿命。
6.既重生长速度,又重被毛品质。一些地方收购商品獭兔以体重计量,每公斤活重15~20元不等,体重在2.5公斤即可达到收购的最低标准。至于被毛密度如何,是否处于换毛期,皮板的成熟度如何,月龄多少,一概不论。在此行为的引导下,很多人仅仅重视生长发育速度,凡是生长发育快的就选留。这样,经过几代的选育,生长速度上去了,而被毛品质下降严重。长此以往,獭兔变成了肉兔。
7.不能片面追求毛长而忽视综合性状。很多人在选育工作中将被毛长度作为重要的选育指标,只要毛长,不管其他性能如何,一概选留。这种片面追求毛长而忽视综合性状的做法,无疑对獭兔的发展带来弊端。
8.被毛的密度、长度、整齐度作为被毛品质的三大衡量指标。但以哪个部位作为测定标准呢?獭兔体表的不同部位三项指标的表现不同。就被毛密度而言,臀部最高,腹下和股部最低,背部中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很多人选种仅仅看背部中间。这样,很容易将那些薄弱环节忽视,而将那些关键部位(颈上“延窝区”、大腿内侧和足底部)存在明显瑕疵的獭兔选为种用。
9.重视表型性状,但不能忽视遗传基础。由于獭兔的产子数不同,泌乳量不一,饲养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兔群间、家系间、个体间、窝间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一部分是由于遗传造成的,一部分是由于环境影响的。表型=基因型+环境,这是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我们选种的目的是将那些真正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表型差异选择出来,而将那些由于环境不同造成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剔除。
比如,一只母兔产子8只,另一只母兔产子1只。一般来说,这只产8只子兔的母兔无论泌乳量多高,其子兔平均获得的乳汁都不可能超过那只“独生子女”。因此,那只“独生子女”的生长速度要比其他多胎兄妹高得多。如果仅按照个体的表型去选种,那很可能将那些最优秀的个体划在被选的范围之外。
10.成年选种与阶段选育结合。一些人
购买种兔或选择种兔,并非考察种兔选育的全过程,包括种兔的血缘状况(即父母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同胞表现,个体从出生、断奶、幼龄、青年到成年每个阶段的表现,而往往是仅仅观察成年阶段的体重、被毛和其他外在性状,给选种带来一定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