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论坛】牛业新闻与动态 → “老放牛娃”带领村民一起发“牛财”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101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老放牛娃”带领村民一起发“牛财”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养殖的人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养殖爱好者 贴子:80 积分:137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4 17:35:00
“老放牛娃”带领村民一起发“牛财”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11/28 16:38:00

<!--关键字 e-->
<!--主体内容 b-->

  30多年前,几岁的他就在山上当起了“放牛娃”,像无数农村小孩子一样,赶着牛儿上山吃草。如今,在外打工多年的他毅然又回到家乡,继续选择了与牛有关的事业,建起了生态有机功能肉牛养殖基地,当起了“老放牛娃”。不同的是,小时候的他最多帮大人放一两头牛,现在的他,肉牛基地存栏牛起码有60头左右,不但自己发家致富,还带动周围村民,一起发“牛财”。在他的带动下,小江村成了有名的“肉牛之村”。他的养牛经验,县委书记李殿勋曾批示 “可以全县推广”,他就是三汇口乡小江村8组村民王华斌。

  返乡回家看中“养肉牛”

  “我们农民打工不能是一辈子,早迟都要回到老家的。”王华斌说,本来在北京打工也算不错,但是一家人四面八方牵肠挂肚,所以2009年底回到了老家。

  “我这个人喜欢看新闻,从电视里了解到国家对农村有不少的惠农政策,既然政策这样好,我们又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何不干我们的本行呢?”王华斌说,就是怀着这样的想法,才有了搞养殖的念头。

  说起为何选择养肉牛,王华斌告诉记者,他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都喜欢吃高蛋白低脂肪的牛羊肉,而且价格比猪肉高。”王华斌说,整个市场的需求也很大,加上三汇口和宣汉县是比邻,那边有专门的牛肉加工厂,经常有牛贩子前来三汇口收肉牛等。

  于是,今年3月,王华斌在三汇口乡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利用村里的闲置地建起了200多平米的牛棚,花费3万多元,购买了10头乳牛,开始了他的“放牛”事业。

  科学养牛,“老放牛娃”自有一套“养牛经”

  日前,记者走进王华斌的肉牛基地,他正在给牛“梳毛”,干净的圈舍,牛儿们呈一条直线排列着,正在低头喝水。据了解,牛儿们刚刚吃了王华斌自配的饲料,现在正是让他们喝水的时候。一根塑料管子牵进来的水沿着食槽涓涓地流淌。王华斌说,他的牛都是喝的山上的“矿泉水”,安逸得很。

  当记者询问给牛梳毛有啥作用?王华斌乐了“你看,我只要一给它梳毛,牛听话得很,就活像人一样,是一种享受,畜生,其实也有情绪的,它的情绪好了,食欲就好,吃得多了,长得就快,我这样做,还不是想他快点长肥好卖钱!”王华斌说,他家的牛一天三顿,按时吃喝。

  记者发现,牛圈里,还有几条稍微大一点的牛,脖子上都挂着一个盅子大小的铁响铃。随着牛的晃动,发出清脆的叮当声。见记者有些犯迷惑,王华斌又说开了:“知道吗?这几条牛是我专门选的牛‘干部’,它们是领头的,如果要把它们赶到山上去,全靠这几个‘干部’带队哟!”原来,这几条带着铃铛的牛还身负重任,只要它们往哪走,其他的牛群就会跟着去。“还有,牛儿安了铃铛,我也好找它们撒”王华斌笑着说。

  “老王将就这些牛还是有一套哟。”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王华斌隔三差五就要把牛群赶上山去“放养”一下。老王说,这些牛关在圈里久了就好像人一样,会闷的,经常放出去,空气好,运动量大,有助于牛的生长。记者现场看见,放去出的牛兴奋得不得了,相互之间还会“打闹一番”,活像调皮的孩子一样,个个欢欣鼓舞的。

  “牛身上千万不能让牛虱子欺侮。”王华斌说,牛虱子有小指拇头一样大小,咬一口,就会让牛损失一坨血,那要吃好多粮食才补得起的,所以,他不但很注意牛舍的卫生,还会经常给牛打预防针,用打针驱虫法杜绝牛虱子。

  “你要想牛快点长,就要对它好,想方设法让它吃好、睡好,不生病。”王华斌说,养牛久了,他和这些牛儿都有了感情,只要他一进牛圈,牛儿们就会摇头晃脑的,欢迎得很。

  创新养殖模式,带领村民一起发“牛财”

  王华斌是乡里的人大代表,也是农民党员,在小江村不少村民说起他,都竖起大指拇直点头。今年正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如火如荼进行,王华斌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想出了一系列法子,领着大伙挣“牛钱”。

  “我家这头小母牛是帮王华斌养的。”小江村8组的王华中说,这可不是白帮忙,等母牛下崽后,小牛仔就是我的啦,我不给成本,充其量就是帮他放一下牛。“一条小牛不简单哟,起码也要八九百元呢。”王华中说,王华斌用这种方式提携他们这样的贫困户,不用出本钱,还能有一头小牛赚。

  记者了解到这就是王华斌的“母牛送仔”法,既分担自己养牛的精力,同时也能帮村民获益。同时王华斌还有“几招”养殖模式,都是为了带动大伙一起养牛挣钱。譬如,冬天到了,外面草也枯了,牛的草料很关键,这么多牛每天要好多的草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又想出一招,就是把牛无偿送给村民耕地,不收钱,只要村民把稻草送给他就是。这样村民有了牛这个帮手,也减轻了体力,而王华斌也解决了牛的过冬草料。“这是我的耕牛回收稻草法”王华斌解释说。

  通过采访了解,王华斌为了帮助村民,还创新了“小牛有偿放养法”,让买不起牛的村民,通过放乳牛挣工资。

  “我在老王那里领了一头仔牛,没有给他钱,说好等牛长大了,他按市场价买回去,再扣除仔牛的成本,等于说,我不花一分钱,可以通过养牛挣到钱。”村民周贤良说,这个法子也是老王想出来的,顺便帮帮周围缺成本钱的养牛户。

  如今,小江村村民养牛的积极性很高,就在8组,养牛10头以上的有5家,全村1-3头的散养户有291家,整个小江村养牛700多头,在王华斌的带动下,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肉牛之村”。

  “前不久,县委书记李殿勋视察了我的肉牛养殖基地,还表扬我的养牛模式值得全县推广,我感到很高兴,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希望,尽我最大的努力,带领村民一起发财。”王华斌蛮有信心地说。

<!--主体内容 e--><!--页码-->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