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论坛】种鹅养殖与孵化技术 → 雏鹅管理有学问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109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雏鹅管理有学问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夏风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养殖爱好者 贴子:146 积分:239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5 18:04:00
雏鹅管理有学问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11/7 16:33:00

人们常说:“好养,雏难育。”规模生产中,0~21日龄的雏死亡率较高,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占雏死亡总数的60%以上。引起雏死亡的环境因素如下:
  一 温度
  是恒温动物,而雏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雏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常因窒息而死亡。人工拨散挤堆的雏,出汗多的雏很容易着凉感冒,人走后群重新扎堆、出汗。
  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增多,而且雏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叨毛,形成僵舍温度一旦超过32℃,雏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大批死亡。
  养育雏的温度要求适宜而均衡:0~7日龄的雏要求舍温在28℃左右,而后随其日龄的增加每周下降2℃,但昼夜温差不能超过2℃。
  二 湿度
  雏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虽不像对温度的要求那样严格,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实践证明,当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挤堆、呼吸困难、拉稀、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叨毛,严重时雏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叨光,外观好像用热水烫过后拔净了一样。这样的雏大多发育不良,生活力、抗病力减弱,日后容易成为僵,失去饲养价值。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容易孳生,饲料和垫料容易霉变,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同时还会引发雏的热射病。
  三 饥饿与缺水
  随着体内剩余卵黄逐渐被吸收,雏的新陈代谢日益旺盛。因雏的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所以要求所供应的饲料品质好、易消化。饲养过程中要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盘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摆放位置要适当,保证每只雏都能吃得好、吃得适中(七八成饱)。
  刚出壳的雏机体含水分75%左右,若24小时内不给雏饮水,雏就会因严重失水而迅速出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局部皮肤皱缩等症状。因此,对幼雏来说,及早供给清洁适温的饮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一旦开始饮水,就不能无故中断。
  四 有害气体
  雏对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0.51毫克/千克、氨气的含量超过21毫克/千克、硫化氢的含量超过0.46毫克/千克时,雏就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粘液增多、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伏。若有害气体继续蓄积,雏则会出现眼角膜混浊、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进而食欲废绝,并出现动作失调等神经症状,最后仰头、抽风、瘫痪而死。
  造成雏二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室温较高、育雏舍通风不良、雏饲养密度过大等。引起雏氨气和硫化氢中毒的主要原因有育雏舍潮湿、通风不良、污秽的垫料和粪便等有机物没有被及时清除等。
  五 药物中毒
  由于多用药、滥用药造成雏中毒伤亡在养过程中很常见。其主要原因是饲养户缺乏现代饲养观念,不少养殖户就抱有不用药不放心,用了就一定能防病的错误认识,从雏开食起就盲目地使用硝基呋喃类(痢特灵等)、抗生素类、磺胺类药物等,引起药物急性或蓄积性中毒。
  属草食水禽,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由于习惯于人们长期的传统粗放饲养,对药物比较敏感,尤其是雏。实践证明,只要能经常保持育雏环境清洁、卫生、干燥,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适宜,个体分群合理,通风换气良好,并定时定量喂给新鲜干净的饲料和饮水,雏就能健康成长,且不易发生普通病和寄生虫病。至于小瘟、雏新型病毒性肠炎、副粘病毒病等传染病,采用药物防治均无济于事,惟有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种和雏定期进行免疫,才能避免发病,保证生产安全。
  六 挤压和鼠害
  育雏室保温条件不好、雏突受惊吓、雏在装运过程中遭受颠簸、不定时喂料饮水、饲养密度过大等常会引起雏挤压致死。
  鼠害对3周龄内的雏影响最大,不仅会引起雏死伤,还会传染疾病,危害其他畜禽,必须严加防范。重点要堵塞育雏室的鼠洞,注意关闭门窗,严防老鼠进入。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