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论坛】鹅的免疫与疾病防治 → 鹅棘口吸虫病防治措施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127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鹅棘口吸虫病防治措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黄梅挽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贴子:170 积分:224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9/18 9:57:00
鹅棘口吸虫病防治措施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11/20 15:04:00

鹅棘口吸虫病是由卷棘口吸虫寄生于鹅的直肠和盲肠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患鹅表现有下痢,贫血,消瘦,出血性肠炎等变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鹅、鸭等多种家禽可以感染,在我国流行甚广,对幼雏的危害性极大。

  (1)病原特征。

  病原体。

  棘口吸虫病的病原为棘口吸虫,属棘口科。棘口吸虫种类很多,我国已发现本科吸虫近120种。常见的为卷棘口吸虫、宫川棘口吸虫和强壮棘口吸虫等。以卷棘口吸虫最为普遍。

  虫体形态。卷棘口吸虫呈长叶状,呈淡红色,体表有小刺,虫体长7.6~12.6毫米,宽1.26~1.60毫米。其特点是虫体前端具有发达的头冠,头冠上头棘35~37个,口、腹吸盘相距较近,口吸盘大于腹吸盘。卵黄腺发达,分布在腹吸盘后虫体两侧。

  虫卵。椭圆形,金黄色,大小为114~126微米×64~72微米,虫卵稍尖的一端有一卵盖。

  (2)生活史。

  棘口科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螺或蝌蚪等。虫卵随鹅等终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适宜的条件下在水中孵化出毛蚴,钻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椎突螺、萝卜螺等),在其体内经胞蚴和一、二代雷蚴、后发育为尾蚴,尾蚴离开第一中间宿主进入水中,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螺(扁卷螺、豆螺等)、蚬、蝌蚪后,进入其体内发育为囊蚴。鸭、鹅食入了含有囊蚴的蝌蚪或螺而被感染。囊蚴中的童虫附着在肠壁上,大约经过16~22天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于直肠和盲肠。

  (3)流行病学。棘口吸虫流行较为广泛,尤其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自治区更为多见。放养的或饲喂过水生植物的家禽,发病率高。对幼雏的危害性极大。

  (4)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使消化机能发生障碍,表现为食欲不振,下痢,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剖检时可见有出血性肠炎变化,在直肠和盲肠黏膜上附着有许多淡红色的虫体,引起肠黏膜的损伤和出血。

  (5)防治措施。

  在本病的流行地区,应做好消灭其中间宿主淡水螺的工作。每年应对鹅群进行有计划的驱虫,并对驱虫后的粪便进行严格处理。应及时清扫禽舍,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驱虫可使用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100~150毫克,1次口服)、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5毫克,1次口服)、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100~200毫克,配成混悬液,分两次口服)和吡喹酮(每千克体重10毫克,1次口服)等药物。  
 


邮购业务办理、代理加盟、网购、发酵床技术、低成本养殖技术咨询,热点:0771-3800156,2204816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