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论坛】鸡业新闻与动态 → 2010上半年影响家禽生产性能的禽病发生特点及其防控思路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107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2010上半年影响家禽生产性能的禽病发生特点及其防控思路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心之家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养殖爱好者 贴子:55 积分:92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8 11:15:00
2010上半年影响家禽生产性能的禽病发生特点及其防控思路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11/17 23:01:00

2010年自开春以来,由于寒冷气候原因,致使禽病的发生不如以往来得早。过了4月份,主要禽病逐渐开始流行;如蛋鸡较为严重的减蛋,肉鸡和蛋鸡青年鸡死淘率增加、较低水平的死亡率持续至少两周以上。加之整体行情的不景气,2010上半年给养禽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现将我们了解的一些情况做一汇总,庶几对业界有所裨益;同时望同行指正。

12010上半年禽病的发生特点与原因:
1.1 2010上半年蛋鸡发生减蛋的特点与原因:
引起产蛋鸡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呼吸道症状:如流鼻液、呼吸困难、甩头怪叫或呼噜、缩头闭眼;(2)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拉黄绿色或水样饲料稀便、尾羽下垂或体羽逆立;(3)神经症状有时有颈部扭转和瘫痪等。有时采食量无任何变化而产蛋率可由90%以上降至65%左右,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发展可能造成较高的死淘率或产蛋恢复缓慢甚至难以恢复。
1.1.1 产蛋鸡不同的减蛋程度:从临床症状上看,主要导致产蛋鸡不同程度上的减蛋,有的减幅小,200日龄以上产蛋鸡可从90%减至80%、而有的则可能减蛋60%甚至更低(黄羽种蛋鸡可能至40%)。减蛋幅度与当时是否有软皮蛋、沙壳蛋有一定关系,与免疫状况和饲养管理水平的好与差也有关系,详见下表1:
表1:蛋鸡减蛋与兼有症状、免疫状况和饲养管理水平的关系。
种  类
减蛋时兼有软皮蛋、沙壳蛋等症状
免疫状况
饲养管理
没  有
好的
不好的
良好
较差
商品蛋鸡
-20%-40%
-10%-30%
较高
较高
黄羽鸡
-10%-30%
-5%-20%
较高
较高
种  鸡
-10%-35%
-5%-20%
较高
较高
1.1.2 减蛋与防疫水平有关:一些散养商品蛋鸡场出现减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小鸡育雏阶段整体鸡群一直间断有疾病,没有按时按量按程序进行免疫;一旦开产后种鸡场补免已经来不及;因此,一有疫病发生即用药物控制。这样的鸡场产蛋往往要么高峰上不去,要么上去后很快因为气候、应激等因素很易掉下来。黄鸡开产后感染与未感染H9的不同产蛋曲线详见图1。
1.1.3 减蛋与周围环境有关:虽然减蛋在边远的省区也时有发生,但是主要发生区域在养殖密集区,靠近交通运输主干道的区域;特别是淘汰蛋鸡的长途跨省区敞篷运送,沿途鸡粪和排泄物随风飘逸,是扩散病原的主要原因。所以现在很多养种鸡的公司都相继把种禽场移至大山深处,以利于防疫。
1.1.4 减蛋与鸡舍是否封闭有关:一些距离居民点和公路主干道较远的鸡场,在小鸡育雏和中鸡等阶段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相关疫病的防疫,但是在产蛋高峰期中,抗体水平很易掉至HI<9,大约需在50天左右补免,不然就易出现减蛋。而一些集团鸡舍全封闭时则可避免类似发生。所以有人戏称开放鸡舍高的产蛋率是疫苗硬撑住的。开放与封闭鸡舍抗体水平与产蛋率的关系见图2。
1.1.5 不同个体在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也表现较大的差异:由于蛋鸡种源复杂,不同批次有差异,因此不同个体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差异较大,由此产生的对疾病的抗病能力也有差异。例如不同的麻黄公鸡个体对主要疫病的抗体水平的差异见图3。为避免商品蛋鸡的个体差异性太大,必须在种母鸡和种公鸡上花大力气培育出尽可能一致抗病能力的同批次小鸡,也是生产中值得关注的一件事。
1.1.6 引起产蛋变化的疫病:包括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的疾病等三类。详见表2:
表2:减蛋病因和症状鉴别诊断
病因
病症表现及产蛋变化
减蛋综合症
原发高达40%的减蛋,通常10-15%,蛋壳质量改变。
 
传染性支气管炎
表现如甩头等,不规则的减蛋变化, 常影响蛋壳质量和颜色、也影响蛋品质;不同毒力的毒株发病时差异表化较大,常继发感染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
传染性喉气管炎
呼吸道感染后常因不同毒力的毒株而表现出不同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主要问题是不同日龄各批次混养所致。
传染性脑脊髓炎
成鸡无临床症状,可引起5-10%的减蛋。
禽肺病毒/鼻气管炎
呼吸道感染、肺脏和气囊病变,减蛋的同时精神萎靡。
马立克氏病
实质器官如卵巢、肝、脾和肾脏等淋巴肿瘤;发病鸡神经肿大或者麻痹主要感染12-25周龄的鸡只。
H5亚型禽流感
中度抑郁、呼吸道症状,低致病性时死亡不严重,严重引发减蛋损失。需要上报。
H9亚型禽流感
呼吸道症状,有时无任何临床表现而出现减蛋,易诱发大肠杆菌病。低死亡率(<1﹪)持续10-20天。
鸡新城疫
不同严重程度的发病、呼吸道症状加上神经症状,绿色稀粪、下痢;减蛋同时可见蛋壳变软。需要上报。
滑液囊支原体
广泛存在,70%-90%的鸡群感染,但对减蛋影响较小,个别毒力强的引起较大幅度减蛋。主要发生于产蛋早期,每天减蛋1%-3%;会诱发大肠杆菌病。表现为气囊炎、滑液囊炎和跛脚。蛋壳质量异常。
鸡毒支原体
广泛存在,鸡群偶尔暴发,可引起20%的减蛋,个别毒力弱的引起5%-10%的减蛋。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
常在接近产蛋高峰时暴发,减蛋幅度与不同的血清型有关。通常引起生殖道上部感染、如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等。容易继发IB和MG。
禽霍乱
蛋鸡往往从关节处感染,有时呈败血经过;常引起腹膜炎。急性病例死亡高,可从急性转为慢性。减蛋变化与发病急慢有关。
金黄色脓性葡萄球菌
潜在性的脓毒败血症病因,常引起腱鞘炎、关节炎和跛脚。
弧菌性肝炎
又叫斑点肝病。由弯曲杆菌引起发病。生殖障碍。经典型肝有小点脓性病灶。有一定的死亡,减蛋明显,至少30%以上。
禽肠型螺旋体病
主要由肠型和结肠型短螺菌属引起发病、90%的放养鸡易惟患。患病鸡慢性棕色泡沫样溏便;5%-10%的减蛋,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环境卫生差是严重诱因。
沙门氏菌病
主要有肠型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两类;偶尔也发现鸡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鸡白痢和禽伤寒或者细菌性白痢。野鸟是储存库。
坏死性肠炎
由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引起,主要在小肠,易继发球虫感染。青年鸡较普遍,主要被平养开产母鸡和成年鸡感染。
红螨
引起产蛋鸡精神沉郁,减蛋,放养鸡和笼养鸡都易感,与环境卫生差有关。
蛔虫病
蛔虫病常引起慢性减蛋,主要是平养鸡易感,感染率高达30%。
1.1.7 减蛋与饲养管理的关系:因为笼养和平养的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和各阶段饲养管理的差异,易致使高峰期产蛋的变化。表3是一些重要参数,需要经常对照。
表3. 商品蛋鸡在笼养和放养条件下的一些重要目标参数

参数
笼养
平养
差值 (%)
18周时的体重(kg)
1.5
1.5
-
72周时的体重(kg)
1.96
1.94
-
50%见蛋是的周龄 (wks)
20
21.5
-
产蛋高峰时的周龄 (wks)
26
27
-
高峰时的产蛋率 (%)
94-96
93-95
-1
72周的产蛋量
323
315
-2.5
72周龄笼养产蛋量
318
309
-2.8
16-80周时的存活率 (%)
96
95
-1
18-72的死亡率(%)
3.2
3.8
0.6
18-72周龄的产蛋总量 (kg)
20.5
20
-2.4
日平均耗料(g)
114
115-125 (B)
5.3 (120)
125-135 (FR)
14.0 (130)
21-72 周间的饲料消耗(kg)
40.7
42.8 (B)
5.2
46.4 (FR)
14
21-72间的料/蛋比
2.05
平均2.14 (B)
4.2
平均 2.32 (FR)
11.6

1.1.8 蛋鸡产道炎症严重:在所有引发减蛋的疾病中,均可导致产道炎症变化和第二性征变化;详见图4所示。
1.1.9 免疫抑制性疾病严重威胁蛋鸡:主要可见不同类型的白血病(ALV),传染性贫血因子病(CIA)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REV)等,而惟患鸡只往往不表现临床可见症状,出现慢性死亡和渐进性递减性减蛋,死亡和减蛋可达10-15天,长者可持续20天以上。剖解变化详见图5所示。
1.2  2010上半年肉鸡疫病发生的特点:
1.1.1 肉鸡不明原因的较高死亡率:若肉鸡种苗好、未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则小鸡易在20日龄后出现较高的发病和死亡率(可从先前的2‰-5‰上升至2﹪-5﹪);若肉鸡苗不好、未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则小鸡易在12日龄后出现较高的发病率和2﹪-5﹪死亡率。剖解变化类似图5。
1.1.2 肉鸡生长速度参差不齐,至出栏时大的可达2.5-3.0公斤,小的可能只有1公斤多。主要病因是鸡只慢性水样腹泻,饲料报酬较高而又慢性死亡有关。
1.1.3 肉仔鸡呼吸道病严重:常见伸头张口、呼吸困难;剖检常见鼻腔、咽喉、气管痰液或炎性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卵黄性栓塞、气囊炎;肺充血出血。
1.1.4消化道症状明显:腺胃积多量痰液、乳头基部或出血或脓肿,卵黄性腹膜炎、肠道粘膜增生增厚、淋巴集结多处出血,似非典型性新城疫又似慢性禽流感;水样或饲料便或白色石灰样粪便;有的甚至肾脏肿胀、坏死。按照大肠杆菌病、霉形体病、新城疫等治疗或紧急免疫效果不佳。病程较长,易反复。
1.1.5 淋巴系统病变突出:剖检病死鸡可见明显的法氏囊肿大、内褶增厚且数量少,内有多量的炎性分泌物;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脾脏、胸腺等组织器官肿大或有出血。
22010上半年禽病的原因浅析:
2.1 实验室诊断资料:
采病部分死鸡组织病料接种鸡胚,其死亡时间:
2.1.1 鸡新城疫病毒往往能适应于鸡胚,接种病毒于9-10日龄鸡胚尿囊腔,能在鸡胚能迅速繁殖;鸡胚死亡时间随病毒毒力和接种剂量而不同,强毒株一般在28-72h死亡,多数在36-48h死亡;弱毒株感染鸡胚死亡时间可延长至5-6天。
2.1.2 H9禽流感:普通毒株的鸡胚死亡时间在72h左右,也有一些96h都不死胚。
2.1.3 传支:普通毒株在72h内死胚很少,但个别胚也有24h死亡的,表明不同毒株的毒力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其致病性也各不相同。
2.2 蛋鸡和肉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主要原因有三:
2.2.1免疫抑制性病毒在种鸡种源方面控制和净化不严格而扩散到商品场;特别是一些小型技术力量薄弱的种鸡场四处搜集蛋源,更是容易惟患该类疾病。
2.2.2 不同商品场之间的水平传播和感染。
2.2.3 非SPF种蛋污染所致;表4是山东某地检测不同厂家的几个批次疫苗的ALV的污染情况,使用该批次疫苗的4个商品场鸡只抽检外缘病毒的带毒情况见表5。
2.3 常发的疫病流行:
2.3.1、禽流感:
2.3.1.1、H5N1亚型:连续多批次的疫苗免疫后,病毒在免疫压力下逃逸选择向更加温和的发病方向转化。自2008年底发生蛋鸡减蛋为主的低死亡率禽流感后,很快在全国引起局域性流行,严重者引起蛋鸡减蛋和肉鸡慢性死亡。虽然典型的病理变化可见肺充血,盲肠扁桃体出血,大脑皮层充血等,但是在输卵管内形成较为严重的炎性渗出物致使输卵管水泡、阻塞进而使收缩减缓、成型有蛋壳的卵滞留产道;或蛋白蛋黄水分吸收后形成干硬的柱状干酪样栓塞。时间一长卵泡基质呈纤维素化。在禽流感Re-4/-5抗体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如HI在7左右),仍有可能发生。
2.3.1.2、H9N2亚型:H9毒株经过近年来的免疫防疫后毒力有一些变化,其临床发病、死亡率和减蛋的幅度明显下降。死鸡后最为明显的剖解变化是蛋鸡的卵泡破裂于腹腔、和腹水混杂后像调散的蛋黄液一样,其它可见如十二指肠树枝状充血,胰腺坏死,广泛性渗出性腹膜炎。发病4天后大肠杆菌感染明显。
在蛋鸡早期感染H9亚型禽流感后,会导致产蛋高峰上不去或者上升缓慢。一旦在开产后感染或者因为抗体水平不高而致亚临床型感染发病,则可见产蛋高峰维持时间不长。
H9N2亚型禽流感各地区不同分离株的亲缘关系在2003-2008年间较近。但是在2008年冬以后,一些地方出现变异株;从病毒HA抗原结构的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各地方毒株出现个别差异性变化、亲缘关系较远,给防疫带来困难,特别是和水禽混养地区情形更为严重。
2.3.2、非典型性新城疫(ND):
其病鸡虽然见不到明显的大量死亡,但是可引起肠道出血性炎症而使代谢紊乱,出现水样/黑色溏便样腹泻;进而影响产蛋下降。病因多为NDV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不当导致,活疫苗抵消了前期灭活疫苗/活疫苗产生的抗体而致抗体水平下降发病;也有因长期大量使用I系活疫苗所致。
2.3.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鸡IB病毒因血清型众多,交叉保护差,加之又有不断变异的毒株如肠型、肌肉型和/或引发腺胃炎等,鸡场生产实际的防疫较为困难、压力较大。如若早中期早日龄感染,则可能至少有15%的鸡只卵巢不发育和/或发育不全,直接形成假母鸡。如果中晚期感染,则引起产道炎性水肿和积液。
2.3.4、鸡减蛋综合症:
很多养殖户都在蛋鸡见蛋后才开始注射新支减或者新支减流四联灭活疫苗, 这样对减蛋综合症的防治效果不好。原因是一旦开产后,减蛋综合症腺病毒就复制活跃,大量的病毒潜伏在母鸡生殖道里伺机发病;如遇气候变化、料水改变等应激时就会出现减蛋,在和鹅鸭混养地区更为明显和严重。
2.3.5、局部散发病毒性疫病:
一些常发病毒病如禽脑脊髓炎(AE)、鸡肿头综合征(SHS)、禽痘(AP)等虽然不引起鸡场大量群发,但是零星散发引起的蛋鸡减蛋损失和肉鸡频频不断的慢性死亡。
2.3.6、细菌性疾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鸡毒支原体、传染性鼻炎和禽霍乱等,如表2所述。
2.4 饲养粗放,环境污染:一些生产性能较差、常发病的鸡场往往饲养管理水平粗放,饲养环境临近公路主干道或居民居住区,污物堆积处理不当,造成病菌滋生和易于传播,对新一轮的疫病防疫带来不便。
2.5 免疫不严格,过分依赖药物和治疗性生物制品:有的因为鸡只在育雏阶段应该免疫时存在少量发病而担心免疫加重病情;有的对免疫重视不够,甚至说不免也没有发病。即使出现问题,过分依赖药物和治疗性生物制品。增加了周围养户的防疫压力,致使病情复杂,同时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6 对于禽流感、NDV等烈性传染病的认识不足:在现在养殖密度增大、跨区域活禽长途运输频繁等条件下,控制I类禽病的发生和传播最重要的手段是防疫。由于部分疫苗质量欠佳、免疫应激反应大等种种原因,部分养户减少免疫次数甚或不免禽流感疫苗,造成局域性疫病流行。尽管疫苗免疫有保护率不完全和野毒株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等缺陷外[1],但是不免无异于纵容肆虐,一旦发病,死亡和损失均为严重。
2.7 发病后大量用药、乱用药:对待发病,多数小型场户采用药物和生物制品进行治疗;一旦没有效果,或加大用药剂量,或即更换其他用品,或加大消毒频率。大量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的使用,不仅诱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家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增加;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32010年下半年的防控思路和技术关键
3.1 生物学隔离与疫病防疫
对于饲养场临近公路主干道或居民居住区的养殖场/区,难于实施较为合理的防疫措施;应改于较为偏远的山区建场或养殖小区,实施生物学隔离;同时在禽舍的建筑上应以全封闭禽舍为主,可较好地防鼠防蝇防止野鸟传播疾病。在此条件下易于利用疫苗防疫控制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3.2 加强日常防疫意识,切实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3.2.1 搞好生物安全措施和防疫是第一关键: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把病原排斥在鸡场以外,给鸡只提供舒适的环境,适宜科学的消毒和科学的防疫措施。
3.2.1.1 把传染病原拒于鸡场之外:如做好防鼠防蝇和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改造开放/半开放式鸡舍;加强对运送饲料和用具等车辆的消毒工作;饲养员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到外面临近鸡场串门,不食外售鸡肉,不把外面的病原带回鸡场。
3.2.1.2 安逸舒适的鸡舍环境:夏天炎热气候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可用水帘通风降温或者舍内小雾滴喷雾降温。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氨气过量诱发呼吸道疾病。产蛋期间避免受到搬迁、饲料突变、过强光照、惊吓等产生的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反应可改变鸡只的生理机能,造成产蛋下降甚或停产。疫苗注射时操作要轻巧,特别要防止粗暴喧哗引起鸡群惊慌和注射部位不当引发的疼痛反应。
3.2.1..3 适宜科学的消毒:对于没法改造的开放/半开放式鸡舍,带鸡消毒的意义重大,不可忽视。一般的消毒频率以每周两次较为合理,鸡舍湿度不超过80%--85%的相对湿度。消毒时间间隔太长容易导致微生物在鸡舍内的滋生繁衍,过短则引起鸡舍潮湿,特别在夏天的南方易致闷热,发生中暑。适宜科学的消毒要求是既不要引起过度潮湿闷热(夏天)或者寒湿阴冷(冬天),又不能装形式走过场而达不到消毒效果。
3.2.2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保障:如及时调整日粮配方,注意豆粕等蛋白原料质量变化,避免杂粕代替豆粕后引发的营养缺乏而引起减蛋变化。同时培养饲养人员优良的责任心,使他们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生产鸡群的采食、饮水、粪便和精神异常状况,及时反应以便迅速应对。此外良好的管理制度如奖励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发现病死鸡及时正确处理等措施对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很有帮助。此外,注重日常精细管理,养成良好的自觉习惯,彻底改掉应付检查陋习,避免日常管理疏漏。
3.3 注意季节气候变化,适时调整疫病防控和管理措施
夏日炎天即将退去,秋冬多变气候即将来临;随着气候的转化和冷凉多变,病毒在呼吸道的分离率也随即上升,在季节转换之际更易惟患如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其防疫必须根据季节气候变化适时调整疫苗注射和消毒程序,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提高鸡群抗应激能力。
3.4 种鸡场加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检疫与净化措施,避免其局域性流行
由于自2009年以来,禽白血病的局域性流行,给健康养殖带来了较大的麻烦;2010年上半年有发病渐多、范围渐广之势;因此下半年要求种鸡场加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检疫与净化措施,避免其流行事态扩大,影响养禽事业。
3.5 严格按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高密度和高强度免疫:
3.5.1 H5亚型禽流感的免疫:由于大面积的活疫苗免疫未推广开,因此在开产前的基础免疫尤为重要。一般在蛋鸡苗10日龄、40日龄、80日龄和110日龄四个阶段分别注射0.3—0.5ml政府特供H5-4+-5双价灭活疫苗较为可行。可把抗体水平提升至相当高的水平;即使不同亚型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差,但由于抗体水平高,即使发病影响产蛋性能,较之低抗体水平而言,情形也不会太严重。在开产后应尽量避免注射H5N1疫苗,可在第一次产蛋高峰期过后再加免一次,方能保证72周的生产性能不受H5亚型禽流感的影响。
3.5.2 H9亚型禽流感的免疫:H9N2亚型禽流感的免疫如同H5N1的免疫,在开产前免疫3-4次,开产后通过不断地抗体监测,若如发现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则应立即安排补免,没有时间限制。一旦忽略了抗体下降而致离散度变大时,再紧急补免已为时晚了。因为灭活疫苗产生抗体需要的时间长,等到抗体上来鸡只已经发生了产道炎症变化,出现减蛋现象了。
3.5.3 鸡IB的防疫: 应在母源抗体未下降之前,重点用真正的SPF活疫苗如新支H120/Ma5/28/86等滴鼻点眼保护呼吸道粘膜,然后用高浓缩的灭活疫苗皮下注射刺激产生较高水平的循环抗体保护雏鸡青年鸡不受感染。此外,灭活疫苗必须使用能够刺激产生较好的细胞免疫的进口佐剂,从呼吸道粘膜、循环抗体和细胞免疫三重关口防制IB的发生。实践证明:不是说一个鸡场非要用多种不同的疫苗免疫才能防制住变异毒株的发病,反而使用疫苗毒株越多,临床发病就越复杂。不能忽略饲养管理因素对防疫IB的辅助作用。
3.5.4 ND的免疫:ND的免疫应该建立良好的眼部哈德氏腺、气管/支气管和消化道的局部粘膜免疫,因此则相应要做好1日龄雏鸡的点双眼免疫、5-7日龄的滴鼻或粗雾滴喷雾免疫和18-21日龄的饮水免疫。同时,应在饮水时加强免疫一次灭活疫苗提升循环抗体。不宜多次反复地饮水或者注射I系活疫苗,因为饮水免疫是效果最不确定的免疫方法,究竟每只鸡是否均匀一致喝到了同等的抗原数量,无法对其测定估量;因为有的鸡只即使断水数小时后仍没有渴感而拒饮水,因此整群鸡的免疫均匀度和整齐度就要大打折扣。正确的饮水免疫是既断水又断料,3-4小时后先喂料、后饮疫苗水,这样的免疫均匀整齐度要好得多。蛋鸡注射I系活疫苗的潜在危害是因为I系活疫苗毒株的排毒时间较其它弱毒疫苗长,且极易在环境中毒力返强,造成新的威胁。只要按照正常的免疫程序免疫,不随意改用活疫苗饮水,非典型性ND的危害是可以避免的。
3.5.5 减蛋综合症的免疫:正确的免疫方法是在蛋鸡开产前半月免疫一次,个别严重地区则可在开产前一个月免疫。
3.5.6 其它疫病的免疫:其它的疫病如鸡SHS、AE、AP、鸡MG、IC、FC等,因是局域性散发,且容易控制和预防,很难引起大规模的减蛋损失,只要在育雏育成期打好免疫基础,不会引起严重的减蛋而影响产蛋高峰;虽然有的疫苗不易购得,良好的饲养水平可以弥补。而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要免疫好IBD,尽量使用中等或偏低毒力疫苗不诱发产生免疫抑制、即使进行二免也是值得的。而MD、白血病、CIA、NE和REO等病,只要不使用低劣品质的、无法控制MG和外源病毒的活疫苗,注意监察祖代/父母代鸡场垂直传播疾病和外源病毒的监控和净化工作,避免从附近鸡场的感染传播,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控制是有效的。
3.6 定期的抗体监测和科学合理、规范的用药制度:
3.6.1为了有效地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监控鸡群的隐形感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抗体监测。如若发现抗体水平异常,则应立即采取防疫措施,避免渴而掘井、斗而铸兵的尴尬局面
3.6.2科学合理规范用药的关键要做到不病急乱投医,不滥用抗生素作预防性给药,避免产生过多的耐药菌株。事实上,只要控制好了如像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病,细菌病就不难控制了。很多鸡群健康手扰乱皆因滥用抗生素(如氨基糖甙类),很易损失肾功能,导致代谢障碍而促使发病或者加重病情。
4、小结
总之,要想在2010下半年免受多种疫病惟患的风险和困扰,防病于未然,必须针对上半年的禽病的发病规律进行总结,提出免疫防疫的技术思路[2],注重生物学隔离措施,加强日常防疫意识,根据季节气候变化规律切实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从源头净化免疫抑制性疾病,注重高密度和高强度的疫苗免疫,切实保障鸡群的健康。如此才能维持好蛋鸡的高产性能,不致于产蛋高峰期上不去或者在高峰期维持不住而掉蛋;或降低肉鸡不明原因的异常死亡,使我们提倡的健康养殖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