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论坛】鸡病流行动态 → 我国未来鸡病控制的方向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119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我国未来鸡病控制的方向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me球鞋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养殖爱好者 贴子:138 积分:18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9 23:12:00
我国未来鸡病控制的方向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12/6 10:19:00

我国现在的养鸡业,头号的敌人是鸡病问题。谁战胜了鸡病,谁就能养好鸡,谁就能生产安全的鸡蛋产品,谁就能赚钱。经营管理的好坏决定企业的利润高低,疫病防控的好坏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蛋鸡业的区域化结构基本显现,逐步形成了河北、山东、河南北部、辽宁东部以及江苏海安周边等几个蛋鸡养殖优势区域,这些地区蛋鸡业的发展,为保障群众生活供给、繁荣城乡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

  但是,由于我国的高产蛋种鸡几乎全部从国外引进,引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鸡病,特别是一些高密度地区养鸡生产的无序化,加剧了毒株的繁衍与变异。养鸡业发展几十年,培养了一大批兽医队伍,培养了一个大的兽药市场、一个大的疫苗市场,国内外的兽药疫苗厂商都看好中国市场。20多年前,养鸡500天,接种疫苗4次,用量仅需4羽份;现在养鸡500天,在高密度地区需要接种15次,用量达30羽份之多,而且没有原来的防控效果好,还常得非典型性新城疫等鸡病。这就是目前养鸡业的现状,这就是目前兽医业的现状。

  高密度地区养鸡业带来的严重问题

  污染了环境

  由于行业不规范,养鸡业的门槛低,不同规模的养鸡场户连成一片,一个村养几十万只鸡,在人与鸡粪、人与死鸡交错混合的环境下,由于细菌、病毒的繁衍变异,导致鸡发病增多、增强,人畜共患几率增加。

  养鸡业的门槛低,淘汰率高,造成了一些地区大量养鸡场舍的废弃和劣质养鸡设备的淘汰,“固体垃圾”遍地。

  低劣的产品

  鸡病多,用药用疫苗多,致使疫病、药残、油苗残超标,产品质量低劣。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工农业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都是先数量后质量。但是到目前为止,工业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是同步上升,而农畜产品却是数量上升,质量下降,畜产品质量事故频发。

  高昂的成本

  由于鸡病多发,养鸡生产中的疫苗费用增加,兽药费用增加,行业企业的管理费用增加,而养鸡生产中的死淘率提高,鸡只的成活率下降,鸡只的生产性能下降,导致养鸡生产的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大大增加。

  鸡病多发的根源是空气质量等空间环境问题

  从饲养密度的角度看空间环境

  鸡病多发在高密度地区 同“先数量后质量”、“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业生产相比,30年来,我国的养鸡数量是大大地增加了,但是产品质量非但没有全面提升,反而部分产品的质量却下降了,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并没有跟上。我国养鸡业缺乏整体的统一的规划,或者说没有执行科学的行业发展规划。致使我国养鸡业的门槛很低,在所谓的养鸡“专业村”、“专业乡”内,场与场、户与户、场户之间没有防疫隔离带,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高负荷载畜量,不可能实行“全进全出”制,导致一户发病,谁也不能逃脱。即使除去市场行情的因素,也注定了“一哄而上”与“一哄而下”的恶性循环。

  在一些高密度区域内,雏鸡、青年鸡、产蛋鸡并存,同一饲养阶段不同日龄的鸡群并存,接种疫苗的批次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加上鸡粪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跟不上,大环境的污染使场与场之间的疫病传染不可避免。

  蛋鸡场几乎全是笼养,其饲养密度都在每平方米13只左右。在这样高密度饲养的条件下,养鸡场本身选址不科学,鸡舍设计不规范,设施设备简陋,供温降温条件差,喂料、饮水、清粪、饲养管理操作不严格,造成外界的自然风吹不到,人工通风不畅,鸡舍单位体积内羽毛、皮屑、料末、粪末、细菌、病毒、尘埃大量聚集,鸡只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质脆弱、免疫力下降,加剧了鸡病的发生、传播、蔓延。

  我国低密度地区的养鸡业在快速发展 与一些高密度地区“养鸡难”状况相反的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和养鸡业欠发达地区,鸡病的问题并不严重,养鸡数量依然在快速增加,养鸡业依然作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快速发展,这是市场调节和生物调节的结果,这也是我国目前养鸡业区域性结构出现的新变化:高密度地区的养鸡数量在下降,规模在缩小;低密度地区的养鸡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大;高密度地区的养鸡企业在微利经营甚至在亏本,低密度地区的养鸡企业正在收获较好的利润。地区性的低密度,为我国养鸡业提供着发展空间。

  当然,从鸡蛋市场供应的层面上讲,尽管高密度地区的养鸡数量下降,但由于低密度地区养鸡业的不断发展,增加了鸡蛋产品的总供给量,它又成为我国养鸡业整个市场行情较长时间持续低迷的一个主因。

  高密度地区内的低密度庭院养鸡仍然能够生存 在一些高密度地区,农户传统的庭院式养鸡,由于每只鸡占用面积非常大,密度非常小(一个庭院10只~30只鸡),它们很少发生鸡病。

  国内外的大规模高密度的养鸡场的生产效率仍然很高 饲养密度每增加1倍,鸡病发生的几率就增加4倍,这是密度与鸡病之间的关系。但是,国外的高密度饲养情况(舍内高密度)和目前国内大型养鸡企业,他们采取的“强通风”、“远隔离”等措施,即使是很高的饲养密度,其病源体的浓度也达不到致病的程度,其养鸡效率仍然很高。比如国外的八层笼养蛋鸡,其饲养密度高达每平方米20只~30只,由于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设施设备,保证了足够的通风、足够的温度,国内的一些大型养鸡企业,虽然养鸡规模很大,但由于整个鸡场坐落在远离村庄的野外,场内的小气候控制得较好,鸡病就少,鸡只的生产性能也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高密度地区的“养鸡难”,还是低密度地区养鸡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高密度地区内低密度庭院式的正常饲养,还是在远离村庄的大规模高效率生产或者是在强通风的条件下高密度高效率经营,都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鸡病是否多发,取决于空气质量等空间环境的优劣。

从畜牧学的角度看空间环境

  从畜牧学角度列出养鸡的六大因素:饲料、光照、饮水、空气、空间、卫生。取高密度地区的工厂化养鸡场与高密度地区内的农户庭院式养鸡进行对比,发现养鸡生产中的有害气体、尘埃浓度和生存空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并不是工厂化养鸡场在饲料、光照、饮水、卫生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他们往往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农户庭院饲养优秀。二者的区别是在另外两个因素:空间和空气。工厂化养鸡场鸡只所占的空间低于农户庭院养鸡所占的空间,鸡舍内的空气质量远不如农户庭院养鸡的空气质量。从畜牧学角度看,高密度地区工厂化养鸡场鸡病多发的原因是其饲养空间小和空气质量差造成的,而农户庭院养鸡之所以能够正常生存,是因为其养鸡的空间大和空气质量优良。

  如果我们再把养鸡的“营养”分成三大块:固体的饲料、液体的饮水和气体的空气,工厂化养鸡场的饲料大多是合格的全价饲料,饮水大多是经过消毒处理,那么造成一些地区工厂化养鸡场鸡病多发的原因就只有空气质量等饲养环境问题。而农户庭院饲养的鸡只虽然在饲料营养和饮水质量方面不如工厂化的养鸡场,但由于其空气质量、空间环境的优良,鸡只得以正常地生存。

  从传染病学的角度看空间环境

  从传染病学看,疫病的传播流行有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经和易感动物。在我国的一些高密度地区,养鸡场户多、从业人员多、大环境污染,机械化程度低、通风不良、小环境控制差,加上养鸡场建设的“无政府”状态和行业的无序化管理,死鸡、病鸡、带菌毒鸡等污染源很多;粪便、尘埃,孵化厂、养猪场、屠宰厂和近距离的饭店、工厂,大量的兽医人员、经销商、进出车辆和进出货物以及养殖场户人员之间的频繁流动,为鸡病传播提供了媒介;鸡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处于亚健康状态,抗病力非常脆弱,这样的环境使得鸡病多发就成为必然,并且随着鸡病的发生传播,随着易感鸡变成传染源的不断发展,传染源越来越大,鸡病也就越来越多。可见,鸡场大环境的改善(隔离)、鸡舍小环境的净化(通风)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经,提高鸡只抗病力的根本途径。

  从兽医综合防治的角度看空间环境

  我们从兽医综合防治角度列出养鸡的六大条件:隔离、消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疫苗预防、药物预防、药物治疗。目前我国的养鸡场户最注重的是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养鸡业的无序化,宏观管理的不规范,一些高密度地区大环境和小环境的严重污染,导致一些养鸡场户好像是在用疫苗和药物养鸡,这不但没有也不可能控制鸡病,相反只能会导致病源体泛滥,导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根除鸡病,就必须更加注重兽医综合防治中的隔离、消毒、增强机体抗病力以及药物预防,在这个前提下再加上疫苗预防,才是真正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兽医学中的增强机体抗病力与畜牧学条件中的前五项饲料、光照、饮水、空气、空间相对应,第六项卫生又与兽医学相对应,畜牧、兽医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我们从兽医综合防治角度看,目前存在的最薄弱环节是隔离、消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而这几个环节的工作都是为了控制鸡场的大环境(隔离)和鸡舍的小环境(通风),都是为了优化鸡只的空气质量和空间环境。

  战胜鸡病的路线图

  我们把养鸡比做在高速公路上行车,养鸡场的布局选址就是高速公路(隔离),鸡舍结构及配套设备就是车辆状况(饲料、光照、饮水、空气、空间),饲养员就是驾驶员。要想在公路上正常行驶或者高速安全行驶,就必须保证公路状况、车辆状况和驾驶员素质三优化三配套,任何一项条件存在问题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我国一些地区养鸡业最大的问题是养鸡场布局选址不科学,以及鸡舍结构及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善不先进,这就造就了大量的兽医从业人员,不可能做到正常行驶、安全行驶。由此可见,控制鸡病、消灭鸡病必须按照鸡的生物学特性要求,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设计营造良好的生物安全“行车路线图”。

  实行科学的规划布局

  政府要对养殖业的发展制定一个整体的规划,比如哪些地区哪些地方可以建设养鸡场,哪些地区哪些地方不可以建设养鸡场。就全国而言,这个规划应体现的是将规模化标准化的养鸡场分散地相对均匀地摆布在全国各地;就现实状况而言,这个规划应体现出养鸡业要退川进岭上山甚至进军荒原;在规划的区域内还要像林区设置防火隔离带那样设置动物防疫隔离带,一旦某个区域发病也不至于传染其他区域。政府还应结合规划布局与养鸡业的发展,保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等等。

  加强行业规范与政策

  正如我国的煤炭、化工、造纸、水泥等行业,现在已经步入“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的阶段,即便如此,安全事故仍然不时发生,而养鸡业至今还没有真正的行业规范,或者说至今还没有真正地执行行业规范,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和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频发已是对我们的严重警告,实行准入制度,规范行业行为,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已迫在眉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养鸡场,要经环境评估,技术和管理能力达到要求的才能领证从事生产,达不到要求的或者不能上马或者必须退出,法律法规要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要跟上。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规模化标准化养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采用贴息,设立投资基金,按比例给予投资补贴,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优先安排规模化标准化养鸡场用地,给予良种补贴、无害化处理补贴和疫病防治补贴等配套扶持政策。

  严格选址建场

  布局是政府的工作,选址是企业的行为;规划布局是宏观,选址建场是微观。企业在政府的规划区域内选址建场,首先要保证养殖场与养殖场,养殖场与孵化厂、屠宰厂、废污处理厂、公路、医院、居民生活区之间的生物安全距离。其次是保证地势高燥、向阳,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远离噪音。这样的选址建场虽然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基本建设投资,但它的投资是一次性的,收益是长期性的,与节约用药用疫苗等生产成本,提高养鸡业的生产效率,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水平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推行鸡舍与设备的标准化

  几十年来,简陋的鸡舍和粗糙的设备是影响我国养鸡企业生产潜能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就像标准化的工业企业那样,养鸡舍的建筑要推行标准化,养鸡设备也要推行标准化。用标准化的防寒保温防暑降温设施设备为鸡只创造安静舒适环境;用标准化的消毒、防疫和死鸡、鸡粪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净化养鸡场生物环境;用标准化的料线、水线、鸡笼、通风、光照等设施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对鸡只的应激。鉴于目前状况,最重要的当属能够保证较低的饲养密度(载畜量)和舍内足够的通风量,主要是提高鸡只的占有面积(包括空间面积)和在防止忽冷忽热的基础上保证每千克体重的通风量。

  落实消毒、免疫接种、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在具备上述条件或做好上述工作的前提下,养鸡企业还要切实落实防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人员、设备、物品、饲料进出要严格消毒,要实行全进全出制,做好防鸟防鼠等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防疫程序,实施免疫接种,统一处理粪便,统一处理病死鸡只等等。尽管如此,养鸡不可能不得病,只是在或多或少的鸡病中经营下去。我们只有把各层面各环节的工作都做好了,鸡病才能得到较好地控制,鸡只的生产性能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才能壮大,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总之,控制消灭鸡病,保障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任何单一的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这里面既有政府的工作,又有企业的工作;既有畜牧方面的工作,又有兽医方面的工作,它的核心是为鸡只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空气空间环境。

  结论与意义

  我国未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应该实现由污染的环境、高昂的成本、低劣的产品,向环保、节能和生产大量绿色安全食品的转变,实现由小规模大群体、先发展后规范,向在规划规范的前提下实行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的转变,实现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我国未来鸡病控制的方向应有三大转移:一是养鸡生产从耕地面积比例大的平原地区向非耕地面积大的丘岭、山区、荒原地区转移;二是从人口、养殖密度高的地区向人口、养殖密度低的地区转移;三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三大转移可实现六大目标:其一是退川进岭上山,实行远距离规划建场的养殖模式,可以大大减少鸡病,降低人畜共患病的几率;其二是可以少占耕地,让好的土地发展种植业,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其三是在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同时,在山区丘岭甚至荒原上建设大规模的养鸡场、畜禽良种场,提高非耕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其四是在边远山区建设养鸡场,可成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好项目和有效途径;其五是远距离建场,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实施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可以大大降低疫苗兽药人工等生产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其六是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绿色安全食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生活需求。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