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论坛】鸡病流行动态 → 当前家禽疫病难控的原因及对策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80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当前家禽疫病难控的原因及对策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ei12345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贴子:1019 积分:1602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3/15 22:43:00
当前家禽疫病难控的原因及对策  发贴心情 Post By:2012/3/16 17:21:00

当前家禽疫病难控的原因及对策

 一、影响家禽疫病难控的主要因素

  (一)生物安全措施仍不被重视

  禽场隔离、消毒基本措施执行力差。很多禽场没有严格有效消毒措施和隔离概念,工作人员进出随便;做不到每次真正有效消毒;尤其是80%兽医人员,每天都连续巡防、处理多起发病鸡群,病死鸡在场内随意剖检,没有做到死后焚烧、深埋要求;甚至有60%养户愿意让兽医在鸡舍内进行剖检,这都是疫病迅速侵入健康鸡群、导致连环发病的最主要原因;

  消毒对大部分鸡场来说是应付;常见的所谓消毒只是对脚底进行踩踏消毒,没有对全身进行有效彻底消毒;

  饲养密度大;

  同进同出饲养原则落实不到位;

  养殖户在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缺乏教育或有效引导。

  (二)种鸡存在的问题大

  种鸡现状:我国种鸡行业管理看似有条不紊,实际大部分生产单位管理粗放、发病率高、病原垂直传播严重。这和我国种鸡饲养人员层次差异有关,中、小型种鸡场多是“游击型”,没有专业饲养管理人员和兽医人员,饲养管理、疫病预防意识淡薄。发生疫病问题,直接到大专院校进行检测,这样虽然没有错,但是过于依赖大专院校专家,务必会造成场内很多的琐碎问题不易被发现。长期下去,有大量的鸡群存在隐性疾病,导致整个生产性能不达标。

  种鸡疾病现状:AI由于缺乏冻干苗的保护,没有特异性黏膜免疫屏障;AIV只要传入即可引起感染,单凭HI抗体是不能完全保护禽群发生AI的。虽然,种禽场做了严格有效的H5、H9疫苗,也不能阻挡禽群感染AIV的机会;只是发病程度不一,或隐性发病。导致AIV垂直传播几率无法降低,使AIV在1-13日龄就会诱发AI。

  新城疫也一样,由于免疫抑制现象的普遍,ND免疫这几年非典型形式发病率极高;种鸡群达70%。经过中国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的吴老师介绍,证实NDV垂直传播几率很大,也是导致1-13日龄多发呼吸道病以及接种疫苗后发生ND的主要因素。

  免疫抑制病急需加大净化力度:网状内皮增生(RE)、鸡传染性贫血(CIA)、呼肠孤病毒(REO)(传染性关节炎)、J-亚群白血病及白血病病毒(AL-J)、马立克病(MD)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直接给商品代鸡群带来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商品代终生免疫力低下,易发疾病,影响生产性能。

  沙门氏杆菌、波氏杆菌、MG、MS、产气荚膜芽孢杆菌、霉菌毒素等仍在垂直发生传播。尤其是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坏疽性皮炎,波氏杆菌引起的5日龄气管堵塞现象,种蛋内霉菌毒素垂直传播引起1日龄肌胃溃烂现象普遍。

  (三)饲料质量差

  由于养殖集约化、规模化、行业扩增化及工业用途广泛化的出现,使玉米、豆粕成为行业紧缺原料。这些原料收获、收购、保存、运输、加工环节粗放,使其质量严重变差。尤其霉变是最主要的一个广泛现象。导致近几年霉菌性肌胃炎、霉菌性肌胃腺胃炎持续不断发生,并且成为行业内一个难控的重大生物安全问题。同时导致我国家禽新增一个最基础、危害最广泛的免疫抑制病,把我国禽群健康推向高度免疫抑制状态。

  (四)商品代免疫抑制危害加重

  种禽的免疫抑制病以及其它病原垂直传播对商品代影响至关重要;同时,商品代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IBDV、IBV、AIV、NDV、等都可以直接引起禽群免疫抑制。根据大量的资料及研究证明,目前我国家禽有80%禽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严重免疫抑制禽群占50%,有90%家禽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偏小萎缩,90%禽群出现接种疫苗时免疫效果不理想、甚至发病。这都是导致当下疫病难控的主要因素。

  (五)同类病原双重感染在逐步加重

  商品代禽群AIV、NDV、IBV、ITLV、IBDV等的感染机会明显增加。根据国家有关单位证实,目前临床上两个以上病毒同时感染禽群的病例极为普遍。临床发病形式普遍是:AIV(H9、温和型H5)+ NDV(或IBV、ITLV、IBDV)+细菌感染+致病因子。其中病毒性疾病以H9或温和型H5+NDV混合感染为我国目前主要发病形式。NDV、AIV在禽群中感染率几乎是对等的,甚至打破了以NDV为主要病毒感染的现状。AIV临床感染甚至大于NDV的感染;AIV同样也增加了和其它病毒病混感的几率,经过研究证实ITLV(传喉)病例中有30%并发有H9病毒。这种复杂的发病形式正是导致疾病误诊、治疗原则错误的主要原因,从而出现同病不同效,同方案不同效的关键所在。

  (五)我国家禽兽医技术有待于提高

  种鸡方面的兽医服务人员:种鸡兽医服务人员不但要精通管理技术,还要精通兽医技术。并且对普通病、营养病、免疫抑制病、国内每年流行病都要精通熟知。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学习和培训,要做一个真正综合管理者。如有疫病发生,一定要结合行业中优秀技术专家建议,必要时做到场内监督指导,以便于排除更多隐形疫病的发生。

  商品代禽群技术服务人员:能够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利用网络收集禽病信息,扎实兽医管理技术。及时了解其它地区家禽疫病发生状况;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调整禽群保健、预防、免疫接种程序。选择合适、有效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不能过于依赖原粉。

  (六)家禽疫苗质量不稳定,免疫效果不理想

  根据我国兽医医药监督所几年来的信息显示,我国家禽疫苗污染严重,给家禽业发展带来极大威胁。主要是免疫抑制病毒、支原体存在较多。导致禽群免疫系统出现极大的漏洞。其中流行最广泛的AIV。由于变异毒株不断出现,目前H5R-4-5苗也出现明显的保护不完全现象,况且没有较好的冻干苗做黏膜免疫。临床上接种疫苗诱发疾病,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疫苗污染。部分厂家生产的灭活疫苗,仍然存在甲醛超标现象,注射后局部红肿,产蛋率下降,引起胸腺肿胀等。

  (七)养殖单位用药混乱,耐药性增加

  药物配伍不科学、任意加量的现象普遍存在。遇到混合感染的病例治疗效果不明显,同时也没有更多的敏感药物进行选择,这也是引起疾病难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流感病,采用人用药物,对于新城疫、肿瘤病,很多药物效果不明显。家禽出现严重败血型炎性病变后,很难找到十分有效敏感的抗菌药物。

  二、调整思路,全面应对当今禽病

  针对免疫抑制问题,我们必须引导养户做好预防保健,大力宣传免疫抑制的现状和危害性;尤其是霉菌毒素的普遍污染问题,把免疫抑制造成的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生物安全措施,不能再喊在口上,必须落实。

  种鸡场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净化有关病原,避免对商品代大范围的严重危害,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疫苗生产企业,抱着对行业负责的态度,做好疫苗规范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进行生产。

  饲料生产企业,研究净化饲料原料霉变的应对措施,避免霉菌玉米等原料的继续霉变;保证饲料营养全面,不因任何原因导致营养缺乏。

  提高兽医技术人员诊疗水平,经常参加行业会议,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发现行业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管理水平,为养户保驾护航。

  养殖者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切努力都需要通过你们来实现;不能固守陈规,一意孤行,需要经常总结、虚心接受兽医监督和指导;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在管理鸡群的同时,严防致病病原侵入。预防、保健、药物治疗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控制家禽复杂多变、混合感染的疫病。

  必须了解AIV(H9、温和型H5)同其它疾病尤其病毒性疾病混感率高的现在,治疗各种病毒病,都有考虑AIV是否会混感,通过检测或病变来确认。

  高效中药制剂配合高端西药复方制剂,是控制当前和未来家禽疫病最有效的措施。对于强流行性疫病,必须采用高效针剂配合治疗,才能有效控疫病。




欢迎光临广西助农淘宝官方网店,养殖产品一站式购物平台,各种养殖产品火热促销进行中,您可以在本店购买到兽药、饲料添加剂、保健剂、养殖器械、除四害产品、养殖科技图书和光盘等,详情请点击:http://gxzn99.taobao.com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