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论坛】鸡的孵化育雏技术 → [分享]多例蛋雏鸡发生伤寒病的诊治及后期观察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102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分享]多例蛋雏鸡发生伤寒病的诊治及后期观察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琪苏格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助农客服w
等级:养殖爱好者 贴子:662 积分:908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7/27 15:00:00
[分享]多例蛋雏鸡发生伤寒病的诊治及后期观察  发贴心情 Post By:2011/10/5 0:44:00

多例蛋雏鸡发生伤寒病的诊治及后期观察

  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在临诊中该病主要引起成年鸡发病,由于本病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因此也可引起雏鸡发病。雏鸡一旦感染,不但会造成较长时间的伤亡,其损失还会持续到整个产蛋阶段。
    2005年10月,山东省费县兽医站接诊了多起蛋雏鸡发生伤寒病的病例,经过积极治疗,鸡群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因本病引起的零星死亡始终没有停止。为了解该病对产蛋期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程度,在鸡群进入产蛋期后,笔者又对蛋鸡群进行了3个月的跟踪观察。现将接诊病例的发病以及诊治情况和观察结果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发病情况
    2005年10月下旬,山东省费县某蛋鸡专业养殖户余某、李某、张某等3人分别从一种鸡场购入罗曼蛋雏鸡1500~2500只不等。雏鸡入舍5天后,3群鸡相继出现死亡,初期每天死亡5~10只不等,后很快增至20只以上。在进雏以后,用户分别使用过氟哌酸、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等药物,而且每次用药时3批雏鸡使用完全相同的药物,结果都没有完全控制住病情。于是在鸡群发病6天后养殖户共同带病死鸡到山东省费县兽医站就诊。
    二、临床症状
    病雏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羽毛蓬松,食欲下降。许多雏鸡扎堆在火炉周围,闭眼嗜睡,下痢,排出灰白色粪便,泄殖腔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污染,部分病雏的泄殖腔孔被干燥粪便粘住而导致排便困难,可见明显的努责尖叫。有些雏鸡呼吸困难、气喘、伸颈张口呼吸。雏鸡生长缓慢、消瘦,脐孔愈合不良,卵黄吸收不完全,腹部膨大。
    三、病理变化
    病死雏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瘪。肝脏肿大呈铜绿色,有粟粒大灰白色或浅黄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并充满胆汁。脾脏一般肿大1~2倍,有粟粒大小的坏死灶。心包增厚积水,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者与心外膜粘连,心肌上有凸出的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充血明显。肠道外观贫血,肠黏膜有溃疡,卵黄吸收不良,外观黄绿色或灰黄色,有时呈绿色,严重病例卵黄囊破裂,卵黄散落在腹腔内形成腹膜炎,造成内脏各器官相互粘连。
    四、实验室检验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脾组织,涂片后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无鞭毛的杆状菌。
    分离培养和纯培养  以无菌方式采取病例肝、脾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在37℃恒温箱中经24小时培养后进行观察。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湿润、圆形、边缘整齐的较小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出现细小、无色透明的圆形、光滑菌落。钩取上述培养基上的菌落同时接种三糖铁琼脂培养基和尿素琼脂培养基,经37℃培养24小时,结果在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底层呈金黄色,斜面部分为红色;在尿素琼脂培养基上不变色。
    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先将标准抗原充分振荡摇匀,用滴管滴1滴于载玻片上,然后用消毒过的针头刺破发病雏鸡的鸡翅静脉,用铂耳蘸取满环全血后与玻片上的诊断抗原混匀,并涂成1~2厘米直径的圆形,轻轻转动数次,2~3分钟后观察。在检测的20例病例中,有16例出现白色絮状凝集块,阳性率80%。
    生化反应  用上述培养的菌落进行生化反应,结果该菌能发酵甘露醇、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木胶糖、果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甘油、山梨醇等;靛基质试验阴性,不产生吲哚,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动物接种  取培养的菌落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给A组6只10日龄雏鸡每只肌肉注射0.5毫升,给B组另6只雏鸡每只注射0.5毫升生理盐水。在同等环境下饲养,结果2天后A组雏鸡陆续出现死亡,症状和病变同上述发病鸡,而B组雏鸡无异常变化。
    药敏试验  用常规纸片法作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氟苯尼考、利福平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中度敏感;对氟哌酸、环丙沙星、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不敏感。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验,确诊本次病例为鸡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伤寒病。
 五、防治
    1.投放敏感药物,中药辅助治疗。根据上述药敏试验结果,在饮水中加入氟苯尼考进行治疗,每天2次,连用5天;5天后,再用利福平连续饮水治疗,每天2次,连用4天;为增强治疗效果,在饲料中拌入三黄禽宝(中药制剂)进行饲喂,全天使用,连用5天。   
    2.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环境消毒。紧急更换舍内已被病原污染的垫料,重新垫入消毒过的柔软麦草;提高育雏温度1~2℃,夜间加强管理,防止温度下降加重病情;提高饲料品质,在配合饲料中加入2倍量优质电解多维,料盘、料槽和饮水器要天天清理并及时消毒;每天用百毒杀带鸡消毒1次,消毒时雾滴要小,且不要直接对着鸡体喷雾,消毒前要适当提高舍内温度;坚决杜绝无关人员进入育雏舍,饲养人员进入时要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育雏室门口应设立消毒池。   
    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措施3天后,鸡群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5天后,死亡停止,饮食欲恢复正常。3群鸡合计6200只,在发病期间共死亡1200只,治疗期间淘汰300只,3批雏鸡的死淘率分别为12%、23%、23%%。
    六、后期观察
    由于育雏期间发病严重而影响了鸡群的发育,因此3群蛋鸡推迟2周更换育成期饲料。在7~20周内,3批鸡群又零星死亡78只,期间养殖户共带病死鸡来山东省费县兽医站就诊4次,其中有3次诊断为伤寒病感染。在每次诊断用药期间,鸡群的死亡间隔要长一些,但停药一段时间后,鸡群中又会出现个别死亡。在135天时,鸡群产下第1枚鸡蛋,165日龄时,产蛋率上升到80%,和同期其他鸡群相比无差别。在165日龄以后,鸡群的产蛋率开始出现变化,先是上升比较缓慢,有时3~5天增幅达不到1%,后来又陆续出现一些沙壳、软皮等畸形蛋。180日龄时,同村同期的其他鸡群产蛋率已达93%,而余某、李某的鸡群产蛋率最高只达到85%,但仅仅维持了几天时间又很快下降,最后在70%~80%之间徘徊;张某的鸡群情况稍好一些,产蛋率曾经达到90%,后维持在85%左右。产蛋率不但上不去,鸡群又开始出现死亡,有时3天死亡1只,有时5天死亡1只,剖检死亡的蛋鸡后发现典型病变是肝脏出现铜绿色,上面布满粟粒大白色坏死点,同时有的病例卵泡破裂坠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个别鸡的卵巢发生萎缩,卵泡变形、变色或充血,余某、李某忍痛将鸡群全部淘汰,本批蛋鸡分别给余某、李某造成了2万多元的损失。
    七、小结
    1.通过本次接诊的3起病例来看,蛋雏鸡一旦发生伤寒病,不但可造成10%~25%的伤亡,而且在育成期和产蛋期,经常会出现具有该病症状和病变的零星死亡。另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鸡群进入产蛋期后产蛋率会受到严重影响,和正常鸡群相比,发病鸡群的产蛋率要低10%~25%。由于本篇稿件所得结论仅来自山东省费县兽医站接诊的几例病例,该病对蛋鸡各期健康状况以及产蛋性能的最终影响程度都有待以后的诊治工作中继续观察和总结。
    2.鸡伤寒可通过种蛋发生垂直传播,所以种鸡群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及时淘汰病鸡和阳性带菌鸡。由于同批雏鸡不同程度的发病,所以笔者曾和养殖户专门到提供鸡苗的种鸡场进行了解,但当时提供种蛋的种鸡在2005年年底就已淘汰,后经笔者了解,该种鸡场每两月对鸡群的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进行一次监测,其他检查一般不做。但是有些病鸡的凝集素是间歇出现的,单纯1次并不能将病鸡全部检出,必须反复进行多次,才能把阳性鸡全部检出,彻底地把鸡群净化好,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养殖户提供优质鸡苗。
    3.山东省费县兽医站本次接诊的这3起病例,在发病后所造成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张某的鸡群不但死淘率明显少于另外两家,而且产蛋率也高10%左右,经过事后分析了解,原来张某育雏一直比较细心,而余某和李某在育雏时有数次在夜间因没及时加煤造成炉火熄灭而导致育雏舍内温度大幅度下降。在这种管理情况下即使优质鸡苗也会发生疾病,而在雏鸡质量不好的状况下,这些因素无疑会加重病情的发展。所以,养殖户在购入鸡苗后,应严格管理,精心饲养,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鸡群发生伤寒病以后,养殖户应该在第一时间带病死鸡到当地兽医部门作药敏试验,在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时,每个疗程一定要在5天左右,至少连续治疗2个疗程,切不可在治疗中途随便更换药物,以免形成耐药菌株而影响治疗效果



http://www.zn99.com[助农公司官方网]牵手助农,共同繁荣!
http://www.fjc001.com [中国发酵床养殖技术网]加入交流群您每天和更多的养殖业同行交流经验,养殖技术交流超级1群(47430099已满)、500人发酵床养殖技术交流超级2(103846931)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