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论坛】猪传染性疾病防治 → 猪的传染性疾病-猪大肠杆菌病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40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猪的传染性疾病-猪大肠杆菌病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助农农场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贴子:879 积分:1049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8 13:31:00
猪的传染性疾病-猪大肠杆菌病  发贴心情 Post By:2013/4/13 14:55:00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类仔猪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仔猪黄痢,国外称为新生仔猪腹泻,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仔猪白痢是10~30日龄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断奶前后猪仔多发的肠毒血症。这类疾病在我国广泛存在,能使仔猪发生严重的肠炎和肠毒血症,对仔猪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对养猪生产危害极大。
  大肠埃希氏菌属肠杆菌,埃希氏菌属。本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芽胞、荚膜,有鞭毛和菌毛。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麦康凯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形成砖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直径2~3毫米的大菌落。本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个别菌株不发酵乳糖),M.R试验、吲哚形成试验、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液化明胶。本菌抵抗力中等,在潮湿、阴暗而温暖的外界环境中能存活近1个月,但不耐热, 60℃15分钟杀灭,一般消毒药均能很快杀死。另外,本菌容易产生抗药性。
  本菌抗原复杂,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抗原等,血清型众多。仔猪黄痢常见致病血清型为O8、O45、O60、O101、O115、O138、O139、O141、O149、O157等群,这些致病株多具有K88表面抗原,能产生肠毒素,肠毒素以热敏肠毒素LT为主;仔猪黄痢常见致病血清型为O8、O9、O20、O64、O138、O141、O139、O149、O157等;猪水肿病的常见致病血清型为O2、O8、O138、O139、 O141等群。
  ●仔猪黄痢
  诊断要点
  根据3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拉黄色稀粪,发病率高,急性死亡率高,肠道急性卡他性炎等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1)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且在一个猪场发生后,很难根除。,本病发生于初生后1周内的仔猪,但1~3日龄最多见,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较为严重,同窝仔猪中发病率很高,常在90%以上,很少低于50%,病死率也很高,高的能达到100%。带菌母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菌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吃乳或舐母猪皮肤时,经消化道发生感染。
  (2)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的8~10小时,常为24小时左右,同窝内突然有一两只仔猪发病,很快死亡,一二天内同窝猪几乎全部发病,病猪精神沉郁,拉水样稀粪,粪便黄色或灰黄色,混有凝乳小片和小气泡,腥臭,肛门周围常沾有粪便,最后病猪脱水、消瘦、昏迷、衰竭而死。
  (3)病理变化
  死尸干燥,皮肤皱缩,黏膜肌肉苍白。最主要病变表现为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黏膜充血、水肿,肠壁变薄;胃膨胀,胃底部黏膜潮红;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出血;心、肝、肾等实质器官常有小的凝固性坏死灶。
  (4)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可以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肠毒素测定和吸附因子的显微检查以确诊该病。肠毒素测定有兔肠段结扎试验、小鼠肠袢试验、乳鼠灌胃试验、ELISA、核酸探针等多种方法,目前以前两种使用较为广泛,ELISA和核酸探针方法在实验研究时应用也较多,肠毒素测定我们主要介绍兔肠段结扎试验。
  细菌分离鉴定:可采取未经治疗的发病仔猪粪便或小肠前段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后,挑取可疑菌落纯培养后,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应为致病血清型大肠杆菌。
  肠毒素测定(兔肠段结扎试验):选择健康青年兔,禁食48小时,无菌切开兔腹壁,至盲肠游离端的回肠开始,沿向心方向用4号丝线单结扎,注射段长4~5厘米,间隔段3~4厘米,每段注射被检菌培养肉汤滤液和培养用对照肉汤各1毫升,每个样品随机注射两个肠段,11小时扑杀兔子,测定每个肠段内的液体积聚量和肠段长度,求出每个样品液体积聚量和肠段长度的平均比值,若此平均比例≥1毫升/厘米,则判为LT阳性。
  吸附因子的显微观察检查:取病猪回肠前段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冼后,用黏膜制成细菌涂片,染色镜检,若在片中每个视野均可发现大量大肠杆菌判为阳性,则基本可判定为大肠杆菌感染。
  类症鉴别
  本病应注意与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病等进行鉴别诊断。
  (1)仔猪白痢
  与仔猪黄痢的区别主要在于,本病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死亡率低,拉灰白色、白色或黄白色粥状稀粪,药物有一定的疗效。
  (2)仔猪红痢
  病猪拉血痢,剖检腹腔内有许多樱红色渗出液,小肠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变化。心外膜、肾皮质部和膀胱黏膜等处有点状出血。肠内容物和肝等病料中易检出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大杆菌等易于区别仔猪黄痢。
  (3)猪传染性胃肠炎
  症状和病变从肉眼上与仔猪黄痢较难区分,但本病发生有季节性,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高,特异性荧光抗体容易进行诊断。
  (4)流行性腹泻
  与仔猪黄痢的区别在于,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种年龄的猪均能引起发病,育成猪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低,特异性荧光抗体易于诊断。
  (5)猪轮状病毒病
  能使猪和多种动物发病,3~8周龄的仔猪易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症状和病变与仔猪黄痢易混淆,但电镜容易从病料检出特殊的轮状病毒颗粒。
  防治措施
  (1)治疗
  本病由于发病急,死亡快,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早期治疗可选用抗菌药物,如氟哌酸、痢菌净、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等。若能分离致病株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则较为理想。
  (2)预防
  平时的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卫生、干燥,经常性消毒。母猪可用疫苗在产前4周左右进行免疫,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仔猪初生时尽早吃初乳,吃乳前可用0.1%高锰酸钾消毒乳头、乳房和皮肤。初生仔猪也可注射经产母猪血清或高免血清以获得被动免疫。另外,微生态制剂和抗菌药物进行仔猪初生时预防性用药,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流行时的防治措施:发病后,应及时对全窝仔猪选择敏感药物或抗血清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应加强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
  ●仔猪白痢
  诊断要点
  根据10~30日龄多发,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拉稀,粪便灰白色、白色或黄白色粥状;病变表现在胃和小肠前部,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部分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半透明,肠系膜淋巴结水肿等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1)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气候剧变及母猪缺乳时多见。一般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发病率高(约50%),但死亡率低。带菌母猪和病猪均作为本病的传染源,经粪便排菌,污染环境,经消化道传播。本病的发生和病情严重与各类应激及饲养管理不善有关。
  (2)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和食欲基本不变,或食欲稍降,突然拉稀,粪便灰白色、白色或黄白色粥状,腥臭,病猪脱水,逐渐消瘦,畏寒,被毛粗乱,少数衰竭死亡,少数反复发病变成僵猪,多数经3~7天康复。
  (3)病理变化
  尸体脱水,消瘦,皮肤肌肉苍白,肛门周围有白色稀粪,本病主要病变表现在胃和小肠前部,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部分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半透明,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4)实验室检查
  本病只要从肠内容物中分离并鉴定出仔猪白痢致病血清型大肠杆菌即可确诊。
  类症鉴别
  本病应与仔猪黄痢、仔猪红痢、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病等进行鉴别诊断。
  (1)仔猪黄痢
  多发于3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猪拉黄色或灰黄色水样稀粪,药物效果不佳。其他方面不易区分。
  (2)仔猪红痢
  多发于3日龄以内仔猪,病猪拉血痢,剖检腹腔内有许多樱红色渗出液,小肠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变化。心外膜、肾皮质部和膀胱黏膜等处有点状出血。肠内容物和肝等病料中易检出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大杆菌等易于区别仔猪白痢。
  (3)猪传染性胃肠炎
  与仔猪白痢区别如下,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高,拉稀呈水样,特异性荧光抗体容易进行诊断,抗菌素治疗无效。
  (4)流行性腹泻
  本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育成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拉稀呈水样,流行性腹泻荧光抗体容易诊断,抗菌素治疗无效等可与仔猪白痢进行鉴别诊断。
  (5)猪轮状病毒病
  本病能使猪和多种动物发病,3~8周龄的仔猪易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腹泻呈水样,电镜容易从病料检出特殊的轮状病毒颗粒,抗生素治疗无效。
  防治措施
  (1)治疗
  本病抗菌药物、高免血清、中药和微生态制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痢特灵内服20毫克/千克体重,分3次给药,连用3~5天;肌注蒽诺沙星2.5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连用3天;肌注洛美沙星2~4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3天;大蒜500克,甘草120克,捣碎后加50度白酒500毫升,浸泡3日后,混入适量的锅底灰,分成40剂,每天内服1剂,连用2天;促菌生3亿~5亿活菌于仔猪吃乳前2~3小时投喂。此外,活性炭、鞣酸蛋白等收敛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预防
  平时的预防措施:可以参照仔猪黄痢。还应注意的是,仔猪应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应激,冬季的防寒保暖尤其重要。另外,仔猪应注意补铁,并提早补料。
  流行时的防治措施:发病后应及早进行治疗,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仔猪水肿病
  诊断要点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如多发于断奶后仔猪,病猪有神经症状,脸部、眼睑水肿,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胃壁、大肠肠系膜、眼睑和头颈部皮下胶样水肿等可作出诊断。确诊必要时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1)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多发,呈现地方性流行。多发于断奶后的仔猪,但小到数日龄,大到4月龄也偶有发生,发病率15%左右,但近年来可能是由于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本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病死率极高,可达90%以上,体格健壮、生长快的仔猪发病率高。本病的传染源为带菌母猪和发病仔猪,通过消化道感染。另外,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以及各种应激均可诱导或促进本病发生。
  (2)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委顿,食欲不振,甚至废绝,心跳加快,发病前一二天常有轻度腹泻,后便秘。随后病猪盲目行走或转圈,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尖叫,口吐白沫,进而倒地抽搐,肌肉震颤,四肢乱划,最后后躯麻痹,不能站立,昏迷死亡。病猪和病死猪最常见脸部、眼睑水肿,有时颈部皮下也发生水肿。病程通常为1~2天,长的可达7天以上。
  (3)病理变化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全身多处组织水肿,特别是胃壁黏膜、大肠肠系膜和颌下淋巴结水肿。此外,大肠肠壁、全身其他淋巴结、眼睑和头颈部皮下亦有不同程度水肿。胃黏膜的水肿多见于胃大弯和贲门部,黏膜和肌层之间有多量的无色或混有血液而呈茶色的胶样渗出液形成水肿层,水肿层厚薄不一,薄的很薄,厚的可达3厘米。另外,胃底和小肠黏膜、淋巴结等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胸腔、腹腔和心包有体积不等的积液。
  (4)实验室检查
  本病实验可采取病料如肠系膜淋巴结、小肠内容物、肾、肝等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和血清学鉴定。
  类症鉴别
  本病应与贫血性水肿和缺硒性水肿进行鉴别诊断。这两种病均不表现神经症状,补充抗贫血性药物或硒,效果显著。
  防治措施
  (1)治疗
  本病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发病初期采用抗生素、高免血清、亚硒酸钠、维生素和对症治疗如强心、补液等,有一定的效果。抗菌可用痢特灵、小诺霉素、诺氟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蒽诺沙星等;高免血清1~2毫升/千克体重;0.1%亚硒酸钠肌注1~2毫升,每天1次,连用2次;复合维生素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1~2天;强心、补液可用20%安钠咖肌注1毫升,50%葡萄糖3毫升/千克体重,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1~2天。另外可使用中药治疗,如茯苓皮、牵牛子、本通各15克,石斛、苍术各20克,大腹皮、朱苓、陈皮、红花各10克,煮水后加雄黄粉30克,分2次内服。
  (2)预防
  平时的预防措施:本病可采用地方分离致病株制成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灭活苗最早可在15日龄前后使用,效果较为可靠。除了免疫外,还应在仔猪断奶前后强化饲养管理,保持经常性消毒,选取用优质的全价饲料,切忌饲料单一和蛋白质含量过高。饲喂时,做到少量多餐,并在饮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用醋,以改变仔猪胃肠道酸碱度,断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要逐步过度,不可突然变化,仔猪开食后,在饲料内加1%土霉素或0.1%氟哌酸。
  流行时的防治措施:本病发生以后,病猪及时隔离治疗,未发病的健康猪可用呋喃唑酮按每头0.25克拌料,每天1次,发病期间减少饲喂含高蛋白的饲料,增喂青饲料,或在饲料中加适量的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并在饮水中加入适量食用醋,待临床症状消失后,将饲料调整到原来水平。


http://gxzn99.taobao.com[助农淘宝网]——欢迎您访问淘宝网畜牧产品销售量最大的网店,兽药、饲料添加剂、保健产品、养殖器械、除四害产品、养殖科技图书和光盘等,全店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保证让您购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