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论坛】猪的内科疾病防治 → [转帖]猪病频发的原因与对策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87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转帖]猪病频发的原因与对策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发酵床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贴子:1369 积分:9332 威望:666 精华:0 注册:2008/7/2 18:34:00
[转帖]猪病频发的原因与对策  发贴心情 Post By:2011/9/16 22:09:00



目前猪病频繁发生而且防治困难,究竟是什么原因?传染病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猪病频繁发生的原因。
  1 传染源
  1.1 新病原逐年增多
  近年来我国在猪品种改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在频繁国外引种的同时病原也伴随引种进入。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新发现猪传染病27种,其中包括: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细小病毒病等。由于中国猪群体内对这些新病原没有特异抗体,所以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减少引种次数,加强引种疾病检测力度,提高疾病检测技术,是控制外来病原入侵的有效途径。一个品种,都是在一个特定生活条件下,通过选育而形成的。对引入品种,如果不给予它相似的原有生活条件,就表现不出其特性特征,甚至退化。给予引进品种原有的生活条件,特别是营养水平,防止引进品种退化,建立自己的核心群,是减少引种次数的最佳办法。
  1.2 病原耐药性增强
  抗生素的滥用是造成病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经常往饲料里添加治疗量或低于治疗量的抗生素,使得猪体内条件病原对抗生素耐药性显着增强;疾病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种类选择不当、使用剂量不合理和治疗时间不够,加快病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改变疾病治疗理念,使得抗生素没有市场,是防止抗生素滥用的根本途径。现在不管是人医还是兽医一开药方十有八九要涉及抗生素,仿佛没有抗生素就不能治疗疾病,把抗生素作为心理安慰剂。事实上在某些病毒性疾病(如高致病性蓝耳病)治疗时,使用很多抗生素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我们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时要慎用抗生素。加强抗生素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管理是防止抗生素滥用的重要措施。兽药生产企业GMP认证的实行,使兽药生产合格率大幅上升;加强兽药流通环节监管和实行执业兽医师制度能有效减少抗生素滥用。
  2 传播途径
  做不到全进全出是当今猪场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这些猪场主要表现为产房和保育栏是疾病的高发区。猪流动性大是疾病传播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国内种猪更新打破了区域留种的传统方式,改为集中从专业种猪生产企业引种的现代更新方式;其次,商品猪和苗猪跨区域销售造成了国内猪群流动性非常大。这种大规模、频繁的猪群流动给疾病传播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人员和车辆进出也是猪场疾病传播的原因。
  从猪场规划开始,按全进全出和分阶段饲养理念来规划猪场布局;生产中实行分群管理,结合后备母猪培育、配种管理做到每个生产环节全进全出对于控制猪场疾病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引种猪场相对固定,自繁自养的逐步扩大,生猪加工业的发展,使猪群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减少。规范人员和车辆进出时的消毒,能有效减少猪场疾病传播。人员进出消毒,不能采用紫外灯照射的方法进行消毒,1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紫外灯照射只能杀灭少量的病原,却大量杀伤被照射者体内的白细胞,损害被照射者健康。人员进出最好是在进场前淋浴并换用猪场专用衣服,来达到消毒的目的,不方便淋浴的猪场可以采用消毒液喷雾方式来消毒。车辆进出必须通过消毒池,池长大于车轮周长的2倍以上,池水没过外胎。
  3 易感动物
  中国传统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扶正祛邪”。所谓扶正,即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所谓祛邪,即祛除病邪,消灭病原,减轻伤害。扶正与祛邪,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扶正有助机体抗御病邪;祛邪能排除病邪,使正气恢复。
  在养猪生产中往往只注重祛邪却忽视扶正。笔者在拜访养殖户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养殖户最关心的是:这种猪病用什么药治疗?猪场用什么保健药效果好?仿佛养猪的目的是为研究怎么治疗猪病,很少有养殖户能意识到控制猪病要从增强猪群体质着手,猪群体质好了,对抗疾病的能力就强了,疾病自然就少了。造成猪群体质下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3.1 品种
  中国猪种经历了千百年来无数次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得最适应中国气候和环境的品种得以留存下来。外国猪种初来乍到,难免不服水土,需经过长期驯化方能适应环境。
  料肉比低、生长速度快和瘦肉率高等是外来猪种的优点;产仔数高、哺乳能力强、母性好、受胎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和肉质好等是中国猪种的优点。发挥中国猪种的优势,使她不仅仅作为母本用来改良猪种,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集约化养殖,开发适合中国猪种使用的低成本饲料,研究新途径提高对脂肪的利用;第二、借鉴欧洲某些国家的做法,尝试放养,恢复品种原有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其独有肉质风味,强化市场需求,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3.2 环境
  环境管理的原则是:“把猪当人养”,搞好猪场环境,尽可能把猪的生活环境向人生活环境靠拢,要知道猪在猪舍里舒服不舒服,你进猪舍呆半小时就知道了。环境管理中,主要注意地面光滑度、湿度、温度、饲养密度、运动、饮水、光照和关爱等方面。猪生活环境好了,不仅病原数量减少而且猪心情愉快。中医里谈到不良情志会降低免疫功能,导致疾病发生。而良好的情志会增强免疫功能,维护机体健康。
  3.2.1 地面
  地面不能过于粗糙或光滑,以猪在地面行走不打滑,地面无明显突起物为好。
  3.2.2 温度和湿度
  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相对于温度而言,湿度对猪健康影响更大,地面潮湿的猪场猪经常会出现疫情。
  3.2.3 密度
  在规模化养殖时,要想获得较好的饲养环境,必须提高每头猪栏舍占有面积,扩大猪舍间距并且将猪舍空地绿化,以改善空气质量。以一亩地承载10头母猪自繁自养,每头母猪占有建筑面积20平方米(肥猪180日龄出栏)比较适宜。
  3.2.4 运动不足
  运动不足是现代养猪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运动可以锻炼猪的心、肺和消化等生理机能,提高猪体免疫力。母猪定位栏在规模猪场的普遍使用和育肥猪高密度饲养,使得猪群运动量急剧减少。定位栏中母猪唯一的运动就是爬起与躺下,缺乏运动必然导致母猪体质虚弱。体质虚弱母猪生产出来的仔猪体质将受到影响,抗病力较差。
  解决猪场母猪运动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母猪使用1.2米(宽)×3米(长)的单栏,既方便管理又能让母猪有适量的运动。第二、母猪妊娠85天前使用定位栏,妊娠85天以后4~6头母猪并入大栏圈养。把每头育肥猪栏舍占有面积从目前的1 -1.2平方米提高到1.5平方米来增加运动量。
  3.2.5 饮水不足
  水压不足,水管过细,饮水器坏了未及时更换,水温过高或过低等因素造成猪饮水不足。猪饮水不足饲料效率会降低,肠道疾病发病率增高。为了防止猪出现饮水不足现象,根据猪只大小选择流量适宜的水管和饮水器,养成每天早晨扫栏时检查饮水器的习惯,发现有问题的饮水器及时修理、更换。将地面横行水管埋入地下40厘米以下,上行水管安装在栏内,能有效缓解因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的饮水不足。
  3.2.6 光照不足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不仅给予我们温暖,而且也有很多的益处,享受阳光可以帮助机体产生维生素D,可加速机体对钙、磷的吸收预防各种骨骼病。紫外线可杀死细菌,起到防病健身的目的,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提高造血功能从而防止贫血。研究表明将断奶仔猪的光照时间提高到每天23小时,可以将仔猪断奶后的健康问题,如腹泻、死亡降到最低限度,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
  3.2.7 给猪关爱
  猪也需要关爱,这是当今养猪界最忽视的问题之一。罗红星(2008)给肥猪播放音乐,结果出栏时比不听音乐的猪要重5~10斤。国外某些研究也表明在单调环境下喂养的猪经常会受惊,并表现出了较强的攻击性,而在复杂环境中的猪则温顺平和。如果猪缺少关爱,那么它的健康状况就会下降,容易生病。
  3.3 营养和免疫
  营养和免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却是紧密关联的,在维持身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中往往我们只注重营养作为生产性能的一面,却忽视了营养作为免疫的一面。我们在生猪饲养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使得猪体免疫力受到损害。
  3.3.1 饲料原料
  人要健康离不开五谷杂粮,猪也一样。由于某些原料选择理论的误导,猪场饲料多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原料过于单调,是损害猪体免疫力的一个原因。设计饲料配方一般只考虑蛋白质、能量、钙磷、赖氨酸等主要营养指标,其他指标难以兼顾,而采用尽量多的饲料原料种类有利于缓解这一弊端。因此不要因为某种饲料原料含有毒素就不选用,只要通过正确方法降低毒性,同时控制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就能为我们带来效益。
  3.3.2 霉菌毒素
  俗话说:“病从口入”,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使得猪体免疫系统遭到抑制,可导致宿主抵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降低,以及降低疫苗的效力。减少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的损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采购质量较好、水分含量低的新鲜原料;其次保持库存环境干燥,缩短饲料成品和原料的储存时间;最后往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3.3.3 抗生素和消毒剂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经常往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对机体有毒害作用,并且抗生素的添加在抑制有害菌生长的同时也抑制了有益菌的生长,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得不到锻炼而发育不良,同时少了有益菌的体内定植、黏附、竞争占位作用使得机体对有害菌更加敏感。研究表明添加抗生素显着抑制断奶仔猪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补体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转化率。过多的使用消毒剂同样不利于猪群健康。
  改变养殖保健理念,将添加抗生素的落后保健理念逐步改变为改善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新型保健理念。猪场在发生细菌性传染病的时候,选择敏感抗生素加入饲料中喂服3~5天,也可以将敏感抗生素加入饮水中供猪饮用3~5天,病情严重的猪只在口服的同时可以采用肌肉注射敏感抗生素以控制病情,其它时候猪场不使用抗生素。猪场在无明显传染病征兆的时候不带猪消毒,走道及空地可以1~2州消毒1次;猪场在传染病开始发生时选用醛类或碘类消毒剂每天带猪消毒1次。
  3.3.4 疫苗
  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得猪体对某种特异病原具有抵抗力,但是过多接种疫苗会使机体免疫负担过重,导致免疫系统出现紊乱。疫苗在生产、运输、保存过程中出现纰漏,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操作失误,疫苗接种时猪体处于亚健康以及免疫程序错误等原因导致免疫失败是猪场的常见问题。
  要提高疫苗免疫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正确选择疫苗:一般情况下猪场种猪只接种猪瘟、猪细小病毒病(公猪和二产前的母猪)、乙脑、伪狂犬病和口蹄疫等5种疫苗;商品猪只接种猪瘟、口蹄疫疫苗。其他疫苗根据实际猪场疾病情况选择接种。选择针对病原血清型的疫苗。疫苗生产厂家选择老牌,口碑良好企业的产品。2、制订正确的免疫程序:测绘每种疫苗母源抗体及免疫抗体变化曲线,根据抗体变化曲线制订适宜的免疫程序。笔者曾在江西某抗体检测单位给很多猪场做过抗体监测,发现商品猪猪瘟疫苗在40~50日龄首免,后备猪乙脑疫苗在6月龄首免,细小病毒病疫苗在7月龄首免效果比较好,口蹄疫疫苗要免疫2次以上才有较好的保护效力。3、正确的接种操作:免疫部位只用酒精消毒,进行深部肌肉注射,免疫剂量足,正确的稀释,一次只接种一种疫苗。4、免疫期间保证猪体健康:减少应激因素,不饲喂霉变的饲料。研究表明:免疫前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硒0.6毫克可以加快抗体产生并提高抗体水平。
  4 小结
  目前多数猪场猪群免疫力低下,是导致当前猪病频繁发生的原因,也是多种病原并发的原因。因此疾病控制的重点在提高猪体免疫力,提高猪体免疫力主要从改善生活环境、加强营养来达到,同时可以尝试使用某些免疫恢复剂来恢复机体受到抑制的免疫力。例如:每天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的量添加左旋咪唑到饲料中,连续使用1周,可以减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死亡率。
  树立正确的饲养观念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各位养猪朋友:把经济利益作为养猪目地的同时尽量给猪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把猪当成您的朋友,善待您的猪,您将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获得丰厚的回报。



身为广西全州科益畜牧种养场的技术员,非常愿意与广大养殖的同行来
共同交流养
殖技术,大家遇到疑难,我愿意尽自己所能为大家排忧解难。产品咨
询、技术服务:13152531281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