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别看蜗牛爬得慢 致富路上也能跑

1楼
深海礁石 发表于:2013/3/28 11:45:00
 法国蜗牛被誉为世界四大名菜之首,如今居然在我市城西街道后叶村落脚。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在这里成了养殖白玉蜗牛的“农户”。小小的蜗牛,承载起他的决心,一步一步向着他的创业梦想前进。
  凭着对蜗牛养殖事业的执着,从零开始,整整花了5年时间,攻克蜗牛养殖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他走上了致富的梦想之路-
  曾经70多家养殖户现在仅存两家
  当很多人在考虑到城区做点小本生意的时候,楼西银却把目光投向了农村。2008年,他在电视上看到本地有一家蜗牛养殖场,能提供蜗牛种,还能提供技术支持。楼西银当时很好奇:养蜗牛还能挣钱吗?此后他四处打听,终于与一家蜗牛专业养殖户取得了联系。
  “由于不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技术也不过关,开始两年一直没有赚到钱。”楼西银说,义乌蜗牛养殖业最辉煌的时候,大约有70多家养殖户,后来都因为养殖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先后放弃。“几年下来,义乌蜗牛养殖户仅剩我1家,今年上溪也有1家开始养殖,是我提供的蜗牛种和技术。”
  说起技术,不善言谈的楼西银开始娓娓道来,义乌整体养殖技术不够完善,无经验传授,他只能在摸索中寻找。后来,他还到全国各地去“取经”,足迹踏遍了山东、湖北、浙江等地。
 蜗牛养殖能否成功关键在6字“真经”
  “养殖蜗牛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湿度、温度、密度’的把握。”楼西银说,目前他的西银蜗牛生态养殖场养了约8万只白玉蜗牛,其中4万只成体、4万只幼体。白玉蜗牛因头、颈、腹、足、身体肌肉白色如玉而得名,壳呈低圆锥形,肉色洁白如玉,故又称“白肉蜗牛”。
  湿度的把握主要是通过蜗牛的外壳判断,这完全靠经验,湿度计在这时候不起什么作用。楼西银经过不断总结,在他的养殖室内安装了煤炉而不是空调。在冬季,煤炉可以确保蜗牛生长的温度,也不会影响室内的湿度,还能节约成本。
  温度的把握主要是靠温度计,这样可以轻松很多。冬季有煤炉,一到5月份,就将蜗牛放养在菜田中,到了10月份天气转凉了就把它们放回养殖室。
  至于密度的把握,通过多年的养殖,楼西银摸索出一套密度心得:一只70厘米×50厘米×20厘米的养殖箱内,幼体养殖密度以200-300只为宜,如果是成体的话,以130只左右为宜。
  观察蜗牛,楼西银有个秘诀:蜗牛壳。“生命特征都在壳上。”他说,壳颜色偏暗、偏薄,说明蜗牛缺钙;壳显粗糙,说明该给它补水;如果壳上有很多纹路,这是蜗牛休眠的标志,通过白色纹路的开口和方向,甚至可以判断这只蜗牛究竟能长多大。
  据楼西银介绍,幼蜗牛孵化出来后,4个月就可以长成成体。每只蜗牛产卵大约150个,养殖场的蜗牛卵孵化率在80%左右,孵化后的幼蜗牛存活率在70%以上。“这样的存活率应该是蛮不错的。”
  蜗牛喜欢阴湿的环境,它的食性广而杂。刚孵出的幼蜗牛多吃有点烂的植物,成龄蜗牛吃一些蔬菜、树叶、瓜果等。楼西银除了喂这些主料外,有时候还喂一些米糠、麦皮、玉米粉,同时为了避免蜗牛缺钙,他还在养殖室的箱子里放了一些黄土和熟石灰。
  “如果有人想养,种和技术我这里都有”
  养蜗牛有没有钱赚?
  楼西银给致富经2012栏目(www.molihu.com)记者指了指村池塘边的一栋4层半的小楼房说:“那就是我家,新盖的!”话语中充满着自信。
  原来楼西银的养殖场已逐渐步入正轨。现在全国各地有不少养殖户都到他这里拿蜗牛种、学技术。不过,楼西银也有自己的无奈。虽然养殖技术成熟,但是销售却得“看天吃饭”。义乌有好多家高档餐厅有蜗牛菜,但基本上是从外地购买,而他的蜗牛深在闺中无人知晓。
  楼西银养殖的蜗牛除了少部分送货到几个饭店外,大多数被几个大公司收购。“自己没有销路,公司定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只能他们说了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家生物制药公司需要蜗牛提取卵,对他们的养殖场很感兴趣。而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一家企业,也需要蜗牛提取卵,用于制作化妆品。楼西银告诉记者,经过估算,蜗牛提取卵的收入要比直接养殖蜗牛的收入多1倍以上。
  不管如何,对于蜗牛的养殖前景,楼西银依旧信心满满。如果有人想养殖蜗牛,他会无偿地教他们养殖技术,毫不保留。“卖苗挣钱不是我的目标。”楼西银说,希望能带动一部分不富裕的人,奔向小康。
  楼西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殖成本不到1万元(1000只蜗牛种,1个养殖室,1年的饲料),一天管理时间也就2个小时。在他眼里这是一个难得的投资少、花费精力少、收入尚可的养殖项目。
  明年,他打算进一步完善设施,希望在蜗牛的用途和销售渠道上多点开花,并发动附近的村民一起养蜗牛,形成产业优势。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离开城西街道后叶村,让人想起一首歌《蜗牛与黄鹂鸟》,怀揣梦想的楼西银,也在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创业蓝图。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156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