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大学生创业成养殖场老板

1楼
不想长大 发表于:2013/11/13 10:53:00
2002年,濮玉涛从陇川县一个偏僻的小乡村考上了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当时在小山村里还是很轰动的事情。那一刻,濮玉涛未曾想过,4年大学毕业后,他还要从大都市回到生他养他的小山村,作为一名大学生猪倌从这里起步。更令他自己也想不到的是,5年之后,通过努力打拼,自己成为了一个拥有120多头种猪、上千头仔猪、年产值近百万元的中型标准化养殖场的老板。

2006年

走出乡村又回归乡村

10月下旬的一天,记者慕名来到位于陇川县城西北的陇把镇户岛村异志养猪专业合作社采访濮玉涛。眼前这个27岁的小伙子,看上去似乎还未完全脱去学生气,也不像是特别开朗健谈的人。但说起自己的经历和养殖场,濮玉涛的话匣子被打开了。

濮玉涛告诉记者,2006年7月他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原先也和许许多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一心想着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当年10月,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开始报名的那天,濮玉涛和同学一起也抱着一丝希望去报名。据濮玉涛回忆,报名当天,报名处简直是人山人海,濮玉涛和同学排了数个小时的队,好不容易到了报名处,报名已接近尾声。这次报考公务员的经历,对刚出校门的濮玉涛触动很大,成千上万的人报考为数很有限的职位,其艰难程度并不亚于当初考大学,自己何苦偏要去挤这独木桥呢?为何不能靠所学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呢?想到这,濮玉涛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当年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决心回到家乡创业。

  从昆明回到家乡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当濮玉涛将自己的想法和家人商量时,开明的父亲没有多少犹豫就同意了,但母亲一时想不通,还是希望儿子找个“拿工资”的工作,也不枉在城里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最终,在濮玉涛的坚持下,妈妈和其他亲属“妥协”了。

2007年

白手起家艰难创业

家庭和亲属的顾虑打消了,但白手起家,对一个刚刚大学毕业走出校门的学子来说是何等的难事啊。

2007年,正好国家在陇川等县市开始实行生猪标准化养殖推广,如果从有关方面争取到这个项目,自己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濮玉涛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次次跑到县城里,向县畜牧部门汇报自己的想法,说明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具备开办养殖场的所有条件。一次次地说服和争取,有关方面终于被打动,县里答应将他的养殖场列入到项目里。但此时,初期资金投入又成了最主要的“拦路虎”。凭着年轻人不服输的一股劲儿,濮玉涛开始四处向亲朋好友筹款,动员他们入股,还从县委宣传部争取到国家贷免扶补资金5万元,初期投入的17万元资金就这样七拼八凑筹出来了。

第一年,除了建盖好标准的猪舍等设施,购置了起码的设备后,濮玉涛用所剩不多的钱,第一次从母校云南农业大学引进了7头母猪两头公猪,这也成为他白手起家最初的资本。“当时心里既有欣喜,更有担忧和不安。欣喜的是自己创业的愿望终于可以从这里起步。而担忧和不安的是:一旦第一步没有走出,所借的钱如何还?怎样面对苦口婆心动员后入股的亲朋好友们的期望?”5年后,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濮玉涛还历历在目。

2008年

创业路上第一个跟头

2008年,濮玉涛遇到了创业后的第一次大挫折。“当时,自己一下子蒙了,真有叫天天不应的感觉。”濮玉涛回忆说。

那是2008年春季,按照上级部门的推荐和牵线搭桥,濮玉涛的养殖场筹资9万元,从楚雄引进18头母猪种猪。种猪引回来的第三天,大部分母猪都萎靡不振,不吃投放的任何饲料和东西,完全是一副生病的样子。濮玉涛请来县畜牧局的兽医专家,也找不到原因。起初,以为只是水土不服,可是短短时间内,16头母猪相继病死,只有两头最终存活。后来才知,母猪患的是一种叫做“高热综合症”的病。那段日子,濮玉涛每天茶饭不思,想起就伤心欲哭,很长时间都没有从悲伤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创业才第二年,养殖场还没有什么收益,好不容易又筹措的9万元几乎还没有冒什么泡就消失了。“那种打击是显而易见的,好在当时的挫折并没有彻底击垮自己的创业热情。”濮玉涛说。

2012年

养殖场已远近闻名

5年来,通过精心管理和科学养殖,濮玉涛的养殖场到目前已经存栏128头母猪。今年,他的养殖场预计可以出栏仔猪1600头,产值达到72万元。到2013年,保守估计养殖场出栏仔猪可突破2000头,产值将接近100万元。

标准化建设猪舍,标准化管理养殖,加上优质瘦肉型种猪和配套的饲料,如今,濮玉涛和他的养殖场在附近乡镇村社远近闻名。对于一些信誉好的、一时又的确有困难的养猪户,濮玉涛还采取先免费提供仔猪养殖,待生猪出栏卖出后再付款的方式。养猪户的猪生病,养殖场也随叫随到,并且只收取针药费……这些贴近养猪户的做法深受大家欢迎,很多村民慕名大老远来订购仔猪,养殖场生产的仔猪在当地供不应求。

“事业的天地不一定都在办公桌和单位里,有心就有事业。”尽管创业路上很艰难,但小濮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始终相信:前路有风有雨,更有彩虹和阳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195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