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牧草青贮、黄贮、微贮术语解释

1楼
kaixin 发表于:2010/11/7 12:13:00
牧草青贮、黄贮、微贮术语解释
一、青贮
牧草青贮的主要有:玉米、优质牧草(高粱的一个品种),其它种类青贮的不多。
玉米秸秆青贮机械化技术 就是将腊熟期玉米通过青贮机械一次性完成摘穗、秸秆切碎,然后将切碎的秸秆即刻入窖,通过氨化和碱化处理后进行密封,经过40~50天的厌氧发酵,将秸秆中能被消化吸收的纤维素和不被吸收的木质素切断,从而提高秸秆的消化利用率,增加秸秆的粗蛋白含量。
青贮玉米秸秆切碎入窖方式
 1采用机械或人工摘穗后,机械或人工收割秸秆运至贮藏窖处,采用小型揉搓机,将玉米秸秆揉搓切碎成丝状,喷洒在窖中或露天坑中。
2、采用牵引式、悬挂式、背负式或自走式玉米青贮机械,一次性完成秸秆收割和秸秆切碎,喷入随青贮机械同步行进的仓车中,再把已切碎的秸秆运至贮藏窖处,洒入窖中或露天坑中。
 3、切搓成丝状的玉米秸秆喷洒入窖,每隔20-25cm为一层,每层向碎秸秆中喷洒一层盐或尿素(称为盐化或氨化),原料填装入窖要迅速,填装后要压实,减少窖内空气的残留。装满窖后上口用不透气的塑膜封口,用土压实,经过40-50天压氧发酵后,即可饲喂牲畜。
二、黄贮和微贮
黄贮和微贮如果不细分,区别不大,只是微贮加入“微生物黄贮剂”,个别地区贮存的时间上有点儿区别,微贮时间稍早,普通黄贮稍晚。
我国玉米秸秆黄贮现状
目前,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大部分奶农都是打捆堆放。堆放的玉米秆本身仍含有15%左右的水分,如果长期露天贮存,秸秆和黄叶部分会发霉、变质,奶牛采食后往往会发生消化道的多种疾病,如消化不良、拉稀、瘤胃胀气等;同时原本不高的营养成份明显降低。
      玉米秸秆微生物黄贮(微贮)技术,首先解决了奶牛的适口性,使奶牛采食量增加20%—40%,而且能吃饱,同时通过微贮发酵,达到与优质羊草相同的水平。奶牛的采食速度提高40%,玉米秸秆的营养成份增加两倍多,利用率由原来的不足50%提高到95%左右。
      玉米秸秆微贮有三种方法
      窖贮  目前我市的贮窖分为地下、半地下;有圆形、长方形等几种。用青贮机(铡草机、揉碎机)将玉米秸秆切碎(2厘米左右),揉碎机加工成丝条状最佳;在窖底铺放20—30厘米厚的切碎料后,将微生物黄贮剂(按使用说明)用清净水盆、水桶加入30—35℃温水10公斤以上拌匀,作均匀喷洒。同时注意给切碎料加水;每吨约110—120公斤;以手握紧,指缝有水但不滴为适宜。照此方法层层压实,排净空气,特别是边角一定要踏实。周边用塑料膜铺垫更佳。直到分层压实到高出地面40—50厘米以上。
      封窖时,注意排净塑料膜与碎秆间的空气,最后膜上铺些麦秸,再堆土30厘米。发酵过程中出现下陷、裂缝要继续堆土填补。
      一般微贮30天左右可开窖取用,取后注意堵口,减少损失。冬天如有冻块要取回解冻加温,否则可能造成妊娠母牛流产。
      塑料袋贮  前期切碎、加水、喷液与窖贮一样,可在水泥地、池内搅拌均匀后装袋。塑料袋选择0.9—1毫米的加厚代,注意边角接缝严实,装袋时将料逐层填充、压实、排气,装满时排净空气反复两次扎紧袋口、排气。一个袋可反复用2次以上,只要不漏气。
      以上两种方法为厌氧发酵,饲用时一般采用肉眼观察、鼻嗅、手感的方法鉴定其质量。
      优质微贮的秸秆色泽基本呈原色加深,若色泽呈褐色质量较差。
      优质微贮呈酸香味,酸味柔和,若酸味强烈表明脂酸较多,质量较差,如有发霉变质有腐败味,则不能饲用。
      优质微贮手感松软、湿润,若发粘说明质量不佳,若质地粗硬、干燥,表明没发酵好,仍属不良饲料。
      堆积好氧发酵  将切碎的秸秆加适量玉米面或麦麸,在洁净的水泥地、池中将菌液拌入温水中充分搅拌和匀,以手握不滴水为度。压实,表面平滑、盖上塑料膜,压紧,发酵料内播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至35℃时,揭开膜搅拌散热,再压实覆盖。整个过程需8—24小时,发酵过程中温度不可超过40℃。
      秸秆在微贮过程中,微生物在适宜的厌氧环境下,将大量木质纤维类物质转化为糖类,糖类又经有机酸发酵菌转化为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使酸度(PH)降到4.5—5.0,抑制了丁酸菌、腐败菌等有害菌的繁殖。
      牛、羊等反刍家畜的消化特点是通过瘤胃微生物分解代谢过程,将纤维中的多糖类物质降解为单糖,并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而挥发性脂肪酸为反刍家畜最大的能源(约占60%—70%)。
      而秸秆微贮饲料与之相似,从而提高了消化率、吸收率,解决了奶牛能量供给不足问题,也消除了大部分消化道疾病。
玉米黄贮方法介绍如下
    贮料的准备  黄贮,一般要求玉米籽实成熟后,尽早收获,并立即将玉米秸秆进行黄贮。东北地区最好在10月5日前贮完,最迟也不要晚于10月10日(赤峰地区时间相近)。对收割下来的原料应边收边贮,尽量减少曝晒和避免堆积发热,以保证贮料新鲜。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收割、运输贮料,以减少泥土的污染。
    设备的清理  黄贮前应对原有的贮窖、贮壕进行清理,将贮窖、贮壕中杂物、污水和剩余的贮料彻底消除,晾干后再贮。
    原料的切碎  玉米秸秆在黄贮前必须进行切碎,而目要比青贮料短些一般以2-2.5厘米为宜。切碎的目的在于:
   (1)使贮料的汁液渗出,湿润原料的表面,以利于乳酸菌迅速发酵。
   (2)便于压实,提高贮量。
   (3)减少贮料间的空气,为乳酸菌繁殖创造厌氧环境。
   (4)便于取料和饲喂。
   (5)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消化率。
    贮料的装填  为了使切碎的原料及时送入贮存设备内。除用联合收割机外,切碎机应设置在贮料或贮壕的近旁,尽量避免切碎原料受日光曝晒。贮窖或贮壕内应有专人或设备(如拖拉机)将原料摊平。当贮料装填距窖或壕口 40-50厘米时,紧贴窖或壕的四壁围上一圈塑料薄膜,将高出窖或壕上边的塑料薄膜堆放在窖或壕的上面,待密封时使用。最后贮料的上面一定要高出窖或壕的四周50厘米。装填的期限不能过长,最好在短时间内装填完并密封。
    补加水分   用于黄贮的玉米秸秆较用于青贮的玉米秸秆收割晚,其水分含量较低。因此,在黄贮时必须将水分补加到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标准,才能使原料中的乳酸菌迅速繁殖起来。
    具体的加水方法 如果原料含水量较高,在装填前段时间里可不加水,只装填到距窖口50-80厘米后开始加少量的水。如果原料不太干燥,其所需补加的水量较少,应在贮料装填到一半左右开始逐渐加水。如果原料十分干燥,在贮料装填到50厘米厚就应开始逐渐加水。加水要本着先少后多、边装填、边压实、边加水的原则,加水量要根据原料实际水分含量而定,以贮料的总水分含量达到65%-75%为宜,过多过少都不好。
    贮料压实   贮料存贮窖或贮壕内都要装匀和压实,压的越实越好.特别要注意靠近窖壁和拐角的地方,不能留有空隙。小型贮窖或贮壕可用人力踩踏压实,大型的贮窖或贮壕宜可用履带式拖拉机来压实。注意不要让拖拉机将泥土、油污、金属等污染物带进贮料当中。在拖拉机压实过程中仍需用人踩踏拖拉机所压不到的边角等处、贮料是否压实,主要取决于贮料的长短含水量多少和压实的方法.
    密封和覆盖   贮窖或贮壕中原料装满压实后,必须马上进行密封和覆盖。密封和覆盖的方法。可先盖一层细软的青草,然后将围在窖或壕四周余下的塑料薄膜铺盖在贮料上,上面再盖一层塑料薄膜,并用泥土压在贮壕或贮窖的四周,上面再覆盖一层30-50厘米的泥土。顶部必须高出窖或壕的边缘,并成圆顶形,以防雨水流入窖或壕内引起贮料腐烂。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546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