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1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2][3] [4] [5][6][7][8]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2012年新型活力发酵床助农农场养猪日记

31楼
助农农场 发表于:2012/5/27 11:38:00

5月26日             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2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27-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27-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27-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2楼
助农农场 发表于:2012/5/29 23:52:00
 5月29日 多云

今天给1我瘦肉型小猪打一针肥,每头打原液2毫升,作用是增强抗病能力,保护肝胆、解毒排毒,减少和防治许多常见病:感冒、发烧、厌食、拉稀、牛羊前胃弛缓,对营养不良的僵猪、母畜早产、胎儿死亡,畸形及粗皮病等疾病。打一针肥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射部位为耳后2-5寸处肌肉,抽出针头时。用拇指对注射部位按压几秒钟,以利药水分散和吸收。进针时针头应向外侧偏3-5度,不允许向正中脊椎方向进针,避免伤及脊髓或其它器官,给动物带来损害。

2.本品不能代替疫苗,动物相应的免疫应照常进行。

3.注射前应使用碘伏或碘酒严格消毒后再注射,(使用连续注射器注射家禽和小动物不需要消毒)。病畜不能注射,应先治病,否则可能会掩盖其真正疾病,延误治疗。但正常吃食、瘦弱、生长缓慢的动物使用越早效果越好,能帮助恢复正常生长

4.因注射时消毒不严或注射到动物的毛细血管造成的注射部位红肿、行动困难,可使用消炎或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如:使用青霉素80万单位+2毫升普鲁卡因可注射10头小猪,在红肿部位周遍注射3个点)。和其它药物或疫苗一样,注射方法不正确伤及脊髓、器官或动脉可能致其死亡

5.深部注射,不然个别在注射部位会出现硬块,过段时间会自然消失。

阉猪,阉猪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饱食后不能阉, 饱食后猪的腹内压增大,如果此时进行阉割,易造成肠管或子宫角嵌顿,或肠管脱入阴囊。
2.患病阉割 患病的猪,将会使其抗病能力降低,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死亡。
3.发情母猪 在发情期生殖器官充血,进行阉割会造成大出血。
4.刚入场 经长途运输和生长环境的改变,对刚入场的猪有一定的刺激影响,若紧接着将其阉割,将会使应激因素叠加,造成急性死亡。
5.断奶期 子猪在断奶期受断奶、母子分离或重新合群等应激因素的刺激,若再将其阉割,将会加重刺激,增加仔猪断奶后僵猪症、仔猪水肿病等应激性疾病的发病机会

6.要注意消毒器具,阉后消炎止血。如果切口发炎、多因器械或施术中消毒不严和探花时间过久引起感染而化脓。要求术前手术部位、阉刀和手必须消毒,术毕刀口撒少许磺胺结晶消炎粉或百草霜(锅底灰)。如果发炎,可用0.1%高锰酸钾或新洁尔灭冲洗患部,除去坏死组织,然后撒布消炎粉至创口愈合,如果有体温升高,可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腹下部肿胀或感染化脓,需用抗生素消炎。阉后母猪子宫与小肠、肠与肠间黏连由于探摸卵巢时间过长,子宫及肠的浆膜层发生充血、损伤、炎症等,术后引起黏连,影响小肠正常消化功能,严重的会导致肠坏死。术毕可在术部向腹内滴入5毫升左右清洁的植物油,能有效地防止其黏连。肠脱1.小肠腹壁黏连。因腹膜过敏,施术时撕裂加宽,术后虽经清理(食指深入腹膜下旋转1周),小肠仍还纳于腹肌切口间,发生小肠与腹壁黏连,术后将腹膜缝合数针即可。2.小肠及肠系膜脱出切口。发现肠脱时,应对脱出的肠加以保护,不使其受伤和破裂,及时用1000单位青霉素温生理盐水洗涤后,将脱出的肠管送回腹腔,随后缝合伤口,如脱肠发生污染或受到损伤,则需要清洗消毒、修补损伤的小肠、肠系膜,必要时切除损伤肠段,施行肠吻合术,还纳于腹腔。3.肠脱防治

33楼
潜水猪 发表于:2012/5/30 9:42:00
受教了,在这能看到很多实用的东西
34楼
助农农场 发表于:2012/6/1 16:21:00

6月1日                       阴天有小雨

   昨天发现有些猪拉稀,于是停喂发酵的木薯渣,料里添加止泻药速治散,今早查看时基本停止了,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为了巩固治疗早上又多加了一次药,停喂2天木薯渣。

速治散的[功能与主治]:本品主要针对动物的各种痢疾疾病、流行性腹泻、腹痛胀气疾病有特效。针对症状有:仔猪黄痢、白痢、猪痢疾、猪副伤寒、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水样腹泻、营养过敏性腹泻、猪消化机能不全引发的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无名顽固性腹泻等绝大多数腹泻;其它家畜类的大多数各种因素引起的腹泻;家禽类的多种痢疾疾病均有显著效果。给药后一般在1小时左右就会看到明显效果,普通治疗只需给药一次即可,极度严重最多给药2-3次即可治愈。且用药量少,安全性极高。是养殖户所必备的好产品。

[用法用量]:内服药,动物每500公斤体重加入本品50(即每公斤0.1),均匀混入动物喜欢吃的饲料中饲喂即可,每日2次;预防量减半,在痢疾流行季节家禽、家畜养殖上,每10公斤饮水中添加10g,每两天一次,各种痢疾、腹胀、球虫病均大大减少,事半功倍。

【注意事项】1.本品对原虫性与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动物腹泻效果不理想;2.治疗期间建议对动物防寒保暖,保持养殖区干燥;3.检查和停止使用霉变饲料;4.病情严重的动物,结合注射药物治疗。

痢疾速治散治疗使用成本计算500公斤体重使用本品1包,一般使用两次即可治愈,母猪种猪治疗全过程使用开支3元左右,大猪1.5元左右,中猪0.8元左右,小猪0.3元左右;牛羊马大动物5元左右;小动物不到0.1元。

包装规格:50/包,200/

35楼
全州科益6 发表于:2012/6/1 17:04:00

效果不错!

36楼
广东养鸡 发表于:2012/6/2 15:17:00
用过,感觉不错
37楼
助农农场 发表于:2012/6/3 20:30:00

6月3日                     多云

    今天我们又有1头母猪产仔了,共产12头,全部成活,然后给小猪剪牙断脐带,打牲血素和土霉素。新猪舍有1头瘦肉型出现了咬尾现象,赶紧隔离,用紫药水涂擦伤口,割草给他,出现这种原因可能是天气应激造成的。

出现猪咬尾的主要原因是

1.饮水不够,猪口渴而烦躁不安引起打架,咬耳,咬尾,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大,多发生于春夏,秋冬之交.

饲养环境差,猪舍不通风,潮湿,饲养密度过大.潜在疾病而使个别猪排出体味有异.有体外寄生虫,疥癞等.

用全价料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驱虫保健,对咬伤的猪挑出,用紫药水涂擦伤口,用福尔马林喷雾猪舍,刚出生的小猪断乳牙,剪尾.

猪咬斗现象发生的原因
  
  2.
饲养密度过大。猪互相接触和冲突的几率也大,活动受到限制,是发生咬斗现象的诱因。另外,猪有群序行为,对猪进行分群后,起初会相互撕咬,然后按体质的强弱建立明显的位次关系。若猪群过大,就难以建立位次,造成相互咬斗频繁。
  
  3.饲料营养不平衡。使用非全价的饲料或饲料中的营养比例不当,特别是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食盐的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
  
  4.应激因素。如天气异常变化,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光照过强,受到各种惊吓等。
  
  5.非自繁自养的猪群居。有异味也发生咬斗。同群的猪是靠嗅觉辨别气味,相互熟悉的。如果育肥猪不是自繁自养,而是具有不同的来源,在对猪进行分群时,容易发生咬斗。
  
  6.其它因素。如料槽少或饮水位置不足,为争食争水,易发生相互咬斗。体内外有寄生虫如虱疥螨、蛔虫等,猪皮肤刺痒烦躁,也会咬斗。
  
  预防猪相互咬斗的措施
  
  1.饲养密度要适宜。规模化养猪要求每头猪需占有1平方米的使用面积,饲养密度不宜过大。
  
  2.饲养群体要合理。同一栏内饲养的猪体重相差悬殊,体重较小和体弱的猪往往成为被咬的对象。一旦有一头被咬,会群起而攻之,发展到相互咬耳咬尾。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情和采食习惯等方面近似的猪组群饲养,每组以10头左右为宜。
  
  3.饲料营养要全面。如果营养缺乏,不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导致猪互咬。因此应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饲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特别是不能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饲养方法要得当。必须采用充足的饲喂方法,避免猪出现强烈的饥饿感。有条件的猪场可以每天定时定量向圈舍内投喂野草、青菜等青绿多汁饲料供猪叼食。
  
  5.定期驱虫,及时断尾。每年春秋季分别定期对猪进行预防性驱虫。对体内寄生虫一般驱虫3次,20—30日龄进行第一次驱虫,60—70日龄进行第二次驱虫,100—110日龄进行第三次驱虫。种猪每年应驱虫2次。驱虫药物可选用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和伊维菌素等。在仔猪刚生下的1—2天内应对其断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2-06-03 08.58.4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2-06-03 08.59.2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8楼
助农农场 发表于:2012/6/6 13:30:00
6月6日 晴
今天做完基本的工作,给全场来了1次全面的消毒,由于我们场要接待各地的参观者,情况有点复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这方面的工作以后要加强才行,下面是我们场定下的制度,以后一定要规定执行才行。
猪场消毒制度
1.
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2.
售猪周转区:周转猪舍、出猪台、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猪后大消毒一次。

3.
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4.
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5.
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末消毒 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6.
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内范围、猪舍间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7.
各栋猪舍门口消毒池与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8.
猪舍、猪群:配种怀孕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分娩保育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

9.
人员消毒:进入猪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
39楼
助农农场 发表于:2012/6/8 14:02:00

6月7日                     多云有小雨

    这段时间天气多变,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就乌云密布,这种气候对于小猪来说应激很明显,我们的2窝小猪都出现了拉痢现象,于是赶紧喂母仔安痢,希望尽快治好,避免小猪因拉痢而造成个子大小不一,死亡等情况。

母仔安痢产品介绍与使用

40楼
助农农场 发表于:2012/6/10 16:09:00

6月9日             晴

   这段时间天气很热,我们今天开始在料中添加高热抗体康+瘟毒速克,预防高温带给猪的影响和高热病的发生。

 

高热病的发病症状

育肥猪:病猪高烧、厌食、嗜睡、呕吐、部分拉稀、便秘、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腹式呼吸、全身皮肤发红等为主要症状。仔猪:哺乳期间发病不高,可能是初乳为仔猪提供母源抗体有关,也可能是疾病处在潜伏期内。发病猪咳嗽、肺炎、发烧,有很多死亡仔猪因母猪泌乳不足而饿、病死。母猪:体温升高、肺炎、便秘严重,可导致流产(有的场流产率达90%,尤其是重胎期,未流产母猪所产仔猪成活率很低)。

病情会蔓延,大群表现为厌食病态。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肺炎、体温升高和厌食,并迅速扩散,之后繁殖系统受到影响。

母猪断乳后,发情天数延长,假怀孕的母猪增多(个别猪场返情率高达50%,难产率和分娩过程时间延长,产木乃伊、死胎数量增多,产后母猪缺乳、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如血液原虫病、链球菌。

公猪极少发病,个别发病后康复也快。断奶、生长猪和肉猪急性发病,患猪突然倒卧不起,呼吸沉重,严重的肺炎病变,后期为化脓性肺炎。

3.解剖情况

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尤其是腹股沟浅淋巴结显著肿胀,切面湿润外翻。内脏淋巴结包括支气管淋巴和膈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也明显肿胀,有的是呈土黄色,有的呈喑红色,扁桃体充血。肺胸膜与肺脏发生粘连心冠脂肪发生胶样萎缩,也有的肺脏萎缩,内有胶冻样物、肺组织均呈肉质样变性、严重丧失气体交换能力。

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状粘液或淡黄色浓性粘液,胃部有明显的胃溃疡病变,肝脏肿大,脾脏肿大颜色变黑。

发病特点 

 1.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发病。

  4.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对于已感染猪群的治疗

  1.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如高热抗体康+瘟毒速克,或者用用复方花青素1000G+泰乐菌素600G+强力霉素300G/T

  2.高热不退的病猪治疗: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1000克/1000公斤干净水中饮用,连续用3-5天。尽量不要给猪群注射针剂,防止应激导致心力衰竭。

  3.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

  4.猪群疫病稳定后.建议全群接种一次猪瘟疫苗,为避免接种应激,可以分次接种注射。(如接种5头份苗,先接种2头份,过3天在接种3头份)。

  5.猪群稳定后,要求做好药物保健,加强营养,经常消毒(每2-3天就一次),不要乱接种疫苗。

易感染猪群

  该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愈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2.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①夏天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大猪舍通风量和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通过对流促进蒸发和散热;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气对流。气温较高时用冷水冲洗猪体或加装喷雾装置,每天喷洒4~6次;

  ②夏天应降低饲养密度,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平方米/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左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可有效地控制猪无名高热和呼吸道病。

  ③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3.消毒与药物预防注意以下几点。

  ①.平时做好药物保健,保健方案中建议不要使用氯霉素类药物(氟苯尼考),慎用磺胺药物。药物治疗方面,要考虑应激、毒副作用、免疫抑制和诸多并发感染。

  ②.平时要经常消毒,消毒要使用多种类型的消毒药进行更换使用。(如卤素类、酸类、醛类、双季铵盐和双胍类、酚类和碱类消毒药)加强猪场消毒对预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很好一种的方法。

  ③.不要胡乱接种疫苗,猪场接种过多的疫苗,对猪群健康稳定是有绝对性的影响。(如:自家苗、PRRS弱毒 苗、PR弱毒苗、猪瘟脾淋苗、还有进口的多联苗等)想依靠疫苗来预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那是不可能的,最终是越打越乱,最后容易机体免疫失调。

  ④.搭配合理的营养,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质量差的原料最好不要使用,避免导致慢性中毒,免疫力下降,诱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⑤.夏季注意降温通风,猪场卫生干净。要求对猪群冲水洗浴来防止热应激、中暑等可以诱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环境因素。

  ⑥.控制猪高无名高热病的稳妥高效办法:用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800克/拌1000公斤饲料,临床治疗效果很好.

  4.猪舍及环境均需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猪圆环病毒,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醛类消毒液,在发病的10天内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每天进行4~6次严格消毒,母猪和大中猪中午时可带猪(连猪一起)喷雾消毒,猪场生活管理区每日消毒1次。第10天开始,可加大一倍稀释进行消毒,减少健康猪通过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病毒的几率,以防止本病扩散蔓延,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共11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2][3] [4] [5][6][7][8]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1015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