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改造虾池养参技术

1楼
小蔡 发表于:2009/6/10 21:10:00

近年来,在北方一些沿海地区海参养殖已经成为当地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潮间带岩礁筑池养参相比,虾池养殖海参的模式投资少,对沿海地貌破坏性小,因此虾池养殖海参的模式逐渐成为当前海参养殖的主要方式。本文着重介绍笔者近年来对虾池改造养参模式的探索,供广大海参养殖户参考。
    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无胆固醇的营养保健品,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自古被列为“海中八珍”之一,有“海中人参”的美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海参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价格也不断上涨,从而带动了海参养殖热的兴起。由于岩礁筑池对海岸地形地貌影响较大,仅有极少数地区适合发展,养殖规模受到限制,因此虾池改造养殖海参逐渐成为北方地区主要的海参养殖模式。

    一、虾池养参技术要点

    虾池的选择与改造

    首先应选择长方形、南北走向的虾池,南北各有进、排水闸门,以自然纳水的虾池为宜,要求无淡水注入,无工业污染,特别是周围不能有油污污染。由于北方虾池多为泥质和软泥底质,达不到海参的生活条件,因此必须对虾池进行改造。先将池内积水排净,一般池子加深至2米~3米,池底整平,铺10厘米左右的细沙。对闸门、堤坝进行整修和改造。为保持养殖池塘的水流畅通,可人工将池塘的4个角改成弧形,使整个池塘呈椭圆形,池塘进水渠道直至池底,目的是保持整个池水的流动性。

    人工布池造礁

    根据海参的生活习性,养殖海参必须先解决附着物的问题,为此需建设人工参礁。人工投放石块或瓦片,建人工参礁。其做法是:将石块或瓦片在池底堆放成条状,每行宽2米~3米,行距8米~10米。也可以采取零星抛石法,即将石块或瓦片一堆堆不规则放置,每堆2平方米~3平方米左右,堆距1.5米~2米。

    清池肥水

    人工参礁设置完毕后,进水淹没参礁,每亩施用漂白粉10千克或生石灰50千克进行消毒。两天后将水排出。然后进水。进水口用60目滤水网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卵及幼体进入,一周后进行肥水。

    苗种投放

    海参的苗种一般有两种:一是秋苗,即人工培育的当年苗种,体长2厘米~4厘米,一般在10月中下旬开始放苗,亩放苗量1.5万~2万头,成活率在30%~40%左右;二是春苗,即上一年培育的苗种经过越冬后,到第二年春天出售,此时体长5厘米~6厘米,亩放苗量在0.5万~0.8万头,成活率在60%~70%左右。

    优良参苗的选择标准是:体态伸展粗壮,肉刺尖而高,头尾活动自如,运动活跃,排便不黏而散,消化速度快。

    养殖管理

    1.加强水质管理是养好海参的关键,水体交换量越大,海参生长越快,出成率也越高。因此要合理调节水质。由于海参是狭盐性动物,适盐范围在24‰~35‰之间,最适范围28‰~31‰,因此每逢低潮大雨天气要及时排出池内上层雨水,防止池塘盐度降低。

    2.水温也是影响海参生长的重要因素。每年4月~6月,水温10℃~18℃,是海参快速生长期,此时要加大换水量。进入7月~9月,水温在24℃以上时,海参开始夏眠,此时应把水位加至最高,确保海参安全度夏。10月份以后,水温降至22℃,海参开始结束夏眠。12月份以后进入冬季,此时水温降至8℃以下,海参开始冬眠。此时也应提高水位,以延缓水温的下降。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3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