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操作要点

1楼
冰糖葫芦 发表于:2010/11/15 10:23:00
 1、放苗前准备
    1.1池塘选择选择底面平坦宽广、以中沙或细沙为主的沙泥底质(含沙量60%一70%),面积10--20亩,水深1—1.5m,海水密度1.006—1.025g/cm3,pH值在7.5—8.5范围内的池塘,作为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的池塘。
    1.2池塘消毒排干池水,用沙士添平池底洼地,拣去石块和杂质,分成宽约3m的畦,畦间开小沟作为排水与通道,对每一
小畦经翻耕、耙平、用海水浸泡,水深一般为10--30cm。在播苗前一月,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含氯量25%以上的漂白粉1—2g兑水泼洒。
    2、稚贝采集
    2.1采苗点选择选择风平浪静、库滩坡度小、具有适量淡水注入,并以沙为主的沙泥底质,海水密度为1.010---1.020g/cm3的水库内湾作为稚贝采集点。
    2.2采苗管理在青蛤繁殖季节里,要经常观察亲贝生活情况,滩面是否出现粉红色的粘液,是否有青蛤露于滩面。若发现上述情况,说明青蛤已开始排放精卵。这时清除滩面贝壳、石块及生物敌害,将滩面翻松。当发现青蛤产卵5----6天左右,将滩面耙松、整平以利蛤苗的潜钻。并将采集点滩面分成若干小畦,以便管理和排水。要及时疏沟排水,清除滩面上的虾、蟹、螺及浒苔等敌害生物。
    2.3稚贝采集蛤苗附着后经过50---60天的培育生长而成为体长3---4mm的稚贝,体重可达每kg4000--6000粒。将采集到的稚贝,用40目筛绢洗苗,移殖到已整理好的池塘中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到翌年4月,青蛤可长到1cm以上,体重可达每kg400---600粒。
    3、播种
    3.1稚贝运输一般青蛤稚贝苗在气温20℃左右时,离水只能活20---25小时,因此苗种离水后要尽量快运。为了保证苗种的成活率,在起运时要注意稚贝质量,洗去贝苗中的污泥及杂质,运输途中要防止日晒雨淋和闷热,苗种运输后要及时播种。
    3.2播种方法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前后,一般可采用干播法,将稚贝苗均匀地撤播在培育池塘的苗埕上,然后再进水;也可采用湿播法,直接从小船上把刚运到的稚贝苗均匀地播撒在养殖池塘的蛤埕上,用这种方法可降低蛤苗的死亡率。
    3.3播种密度由于环境不同,播种的密度不同,一般底质松软、含沙量较高的池底要比底质较硬的池底播得密些,个体大的播得疏一些,水位高的要适当多播些。一般播苗密度为:规格每kg4000粒至6000粒的青蛤苗,每亩池塘播25—35kg。经过近一年的饲养培育,到翌年4月,可长成体长1cm以上、体重达每kg400---600粒的大规格青蛤苗种,成活率可达70%以上,亩产量达150kg以上。
    4、培育管理
    4.1补苗稚贝苗播种后,有时往往遭到损失(如台风暴雨等),为了保证单位面积的产量,应及时地对所损失的苗种进行补种。
    4.2换水和施肥利用池塘培育大规格青蛤苗种,应注意及时开闸进排水,每天换水量达30%一40%,池水透明度保持在60---70cm,透明度太大,大于80cm时,应适量施肥如鸡粪、无机氮、磷等。也可在池塘平整时,适量加入鸡粪、复合肥等作为基肥。透明度低于50cm时,应及时添加清洁的海水,也可用生石灰兑水泼洒全池,不仅可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同时增加池中钙质,有利贝苗快速生长。
    4.3池堤加固及时加固池堤,检修泵闸,疏通进、排水沟渠。
    4.4水质控制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对水中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并严格控制。
    4.5生物敌害防治防除生物敌害,主要为鱼类、蟹类、螺类。培育前要做好清池消毒工作,定期排水清除小鱼、虾、蟹,捞取水云、浒台等。
    4.6自然灾害预防预防自然灾害,主要注意天气变化,防御台风、洪水、严寒、酷热等自然灾害袭击。
    5、采收苗种
    5.1采收时间翌年4月--6月份,排干海水,收获大规格青蛤苗种。
    5.2蛤苗质量鉴别体质强壮的优良青蛤苗,贝壳有膨胀,具光泽,腹缘呈微红色,触之立即合壳,感觉灵敏。而质量差的青蛤苗色淡灰,缺乏光泽,左右壳较扁,触之闭壳缓慢。
    5.3苗种运输运输青蛤苗前,应洗净,除去污泥及杂质,按蛤苗规格不同而分开包装,要缩短运输时间,及时进行成贝养殖播种。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51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