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掌握蟹池的水体环境

1楼
love拖鞋 发表于:2013/3/25 9:01:00
 “清 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 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 其他池塘。那么为什么中度肥水能提高池塘养蟹的产量,如何判断和调节养蟹池水的肥度,现分析如下:

  蟹池人为大量投饵后的剩饲、残饲, 河蟹的排泄物经过分解加上池底土壤厚有肥力对池水的慢慢释放等,形成了池水的肥力,池水肥力是池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因素之一。当池中浮游植物大量繁 殖生长,使池水呈某种藻类带来的固有色,有绿色、褐色、黄褐色等。水的肥度常按池水的颜色或透明度来判断。清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水的透明度 一般在35厘米以上,肥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量多,一般呈褐色、茶褐色、油绿色,水的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厘米以内,中度肥水介于二者之间,水色肥 而嫩爽。

  蟹池池水肥度的调节:

  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 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 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养蟹池塘水的肥度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一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繁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 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585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