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稻田培育幼蟹管理技术

1楼
陈诏 发表于:2011/1/24 10:04:00

  1.稻田整理。稻田选择应便于投饵和设防逃墙,田埂要加高加宽,  一般田埂加高至50~60厘米,顶宽50~60厘米,在田中开挖“井”或“田”宁型水沟,其标准深30厘米、宽40~60厘米,用头低洼处开挖6~8米2的放水坑,坑深约60厘米,以作烤田时幼蟹柄息和秋季集捕幼蟹之用。在稻田相对两角处设置注排水沟,采用管道为好,水管内端改双层网包好,再设置40日铁栅以防止幼蟹爬逃和青蛙、田鼠的危害。放蟹苗之前还要设置防逃墙。 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田埂内侧埋置坡璃钢围栏,_围栏高60厘米,出水面需保留40厘米;二是用竹竿、小桩为骨架再铺薄膜,高60厘米,下埋10~1 5厘米,向内倾斜30度,四角为半圆形。此外可在稻田中设置一些人工.隐蔽物,这样有助于减轻幼蟹自相残杀和提高其出田成活率。 
    2.饵料管理。河型早期饲料种类包括鲜嫩水草及鱼糜、虾糜、熟猪血.、豆腐等,稍后可增加螺肉、蚌肉、豆渣、碎菜籽饼、豆饼,煮熟的玉米、小麦、南瓜及饭店的下脚料、屠宰场的废弃物等。早期投喂时,要用纱网过滤,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为蟹茄总重量的30%~50%,后期每天投喂一次,投喂时应在傍晚,以适应河蟹夜问觅食的习性,投喂量为蟹苗总重量的5%~8%,并视水质、天气、温度及蟹的蜕壳变态等因素的变化而增减,坚持在蟹沟边定点给食,保证河蟹吃饱、吃足而不过剩。 
    3.水质管理。放苗时稻田灌注新水。水深1 0厘米,以后随水温的上升和河蟹的生长向逐渐加深,稻田水化稳定在15~20厘米,每周注排水一次,每次约5~10世米,保证河蟹在清新、活爽、溶氧高的水中良好生长,每半月施一次生石灰,用量20千克/亩,使水质呈微碱性.以达到灭菌、消毒、补钙的目的,根据水质状况酌情追肥,每月可施人斋粪100~130千克或施尿素5~7千克。有条件的话可保持稻田微流水,来刺激河蟹食欲,增加其蜕壳次数。 

    4.病害防治.稻田水浅,幼蟹容易被敌害侵袭,如水乌、黄鳝等,要严加驱赶或捕杀,特别是消灭老鼠,它一夜可咬死、咬伤20~30只幼蟹,消灭的方法可以用灭鼠器及人工捕捉。对移栽的水生植物要用20~30克/米3石灰水浸泡,定期用生石灰消毒水休,也能世到防病和调节水质的作用,发生稻病施农药时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分片施洒,尽量减少农药污染,施药后应换水确保水体无毒。幼型一般9月中下旬割水稻前捕捞。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90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