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梭子蟹去雄养殖与虾贝生态混养高产技术

1楼
蕃茄炒蛋 发表于:2012/2/15 10:49:00
   一、梭子蟹去雄养殖与虾、贝混养原理该技术是在梭子蟹幼蟹5~9期可用肉眼区分性别时捕捞大部分雄蟹,以养殖雌蟹为主,虾贝为辅的一种有选择性混养技术。

      二、准备工作

      1、环境与池塘要求:潮流畅通,无污染,盐度23~27,沙泥底或泥沙底,池塘进排水分开。池塘面积一般为10000~15000m2,水深1.5m以l,上,设进排水闸门、拦网。

      2、清淤整池:每年养殖结束后清除过厚淤泥,曝晒塘底,整修沟垄、堤坝、闸门。

      3、整修蛏台:蛏台高于池底0.5 m,宽1~1.5 m,长为绕池边滩面1周,、环沟包围的滩面上长度与滩面同长,面积约占池塘的1/5~1/10,翻耕、整平。

      4、设置隐蔽物:有条件的池塘可在池底适量铺沙,并设置水泥板、网片、瓦筒、树枝、竹条等,便于虾蟹隐蔽栖息。

      5、清塘除害:在放养前15天,池塘进水30 cm,使用生石灰100~150 kg/亩或漂白粉(有效氯25%~32%)20~25kg/亩等药物全池泼洒,进行清塘。

      6、进水施肥:清塘后,在放养前10天,设置好进、排水网,进水网是40~60目的锥形网,排水网是4060目的的弧形围网。选择在晴天进水,可分2~3次。首次进水30cm,可施生物肥肥水培育基础饵料,以后视池塘水色施追肥,保证在放苗前加水至80 cm左右,水色呈现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40 cm。

      三、苗种放养

      1、缢蛏苗种的放养:缢蛏苗要求大小均匀、无病无伤、活力强,蛏苗规格为4000~6000粒/kg,尽量在本地采购以缩短运输时间。要求先放养蛏苗,后放养虾蟹苗,以防蛏苗受虾蟹伤害。蛏苗放养时间为4月初~5月中旬。蛏苗放苗密度为50kg/亩,均匀地撒在蛏台上,别撒在环沟中,并避开烈日、暴雨天气放苗。

      2、脊尾白虾的放养:放苗方式主要为自然纳苗。浙江沿海脊尾白虾苗旺发期为4~10月份,期间可密切注意海区白虾苗情况,适时采取疏网进水、密网排水的办法纳白虾苗进行养殖。塘内白虾苗不足时也可以每667 m2水体投入80尾左右的抱卵亲虾进行塘内自行繁殖。在投入亲虾前要施肥培育足够的饵料生物。投入抱卵亲虾后,停止进排水,防止卵子和孵化的幼苗被排放掉。

      3、梭子蟹苗的放养:放养时间在5月中旬~6月下旬(也即出农历端午前后)较为适宜。要求水温在20℃以上,大风、暴雨天气不宜放苗。人工蟹苗要选肢体正常、反应灵敏、无病无伤的青壳蟹苗,规格为1.6万~3.6万只/kg,蜕壳1~2天后的I期规格整齐的幼蟹最佳。人工蟹苗可用聚乙烯塑料袋充氧运输,每袋装苗50~100g。刚出场的人工苗宜进行中间培育,可在塘内设置一个3000 m2左右的培育区,放苗密度为15~20只/m2,经过12~20天培育至个体重2~3g/只后,再放入池塘养殖。直接放养I期蟹苗4500~6000只/亩。

      四、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视水质情况,前期以添水为主,中、后期适量换水。高温、强冷空气时提高塘内水位,暴雨后及时排去上层淡水,保持盐度15以上。每隔半月,交替全池泼洒生石灰15×10-6漂白粉1~1.5×10-6等消毒剂。同时,不定期使用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或泼洒光合细菌等有益生物制剂改善水质。注意使用生物制剂时须禁止使用消毒剂等药物。夏秋两季谨防缺氧,可采用底充式增氧或配置水车式增氧机增氧(增氧机配备功率0.1kW/亩以上)。

      2、饲料投喂:一是定质。以动物饲料为主,可用寻氏肌蛤与鸭嘴蛤等低值贝类、海捕小杂鱼虾以及专用配合饲料。二是定量。水质不好、天气闷热、大雨时少投或不投。大批蜕壳期间足量投喂。投喂2~3小时后观察残饵情况,,作适当调整。交配期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质饲料。水温低于15℃、高于32℃时减少投喂量,8℃以下停止投喂。三是定位。投喂地点选择在池塘四周的固定滩面上。四是定时。早晚各1次,傍晚投饲量占日总投饲量的70%。白虾以蟹的残饵为食,不用单独投喂。.中后期白虾密度较大时,可以适当增加投喂,一般为每667 m2增加投饲量0.5~1 kg。缢蛏滤食水中浮游生物及虾蟹残饵,一般不用投喂。如果虾蟹收捕后水质清瘦,可以适量泼洒豆浆等饲料。

      3、梭子蟹去雄与雌雄配养:在梭子蟹幼蟹4~7期可用肉眼区分性别时,选择晴天晚上7:00~8:00在排水闸门边的岸边用竹竿吊起一盏200w白炽灯,以灯光引诱幼蟹聚集,再用网兜捕捞幼蟹放入一只大塑料盆,挑出雄蟹、放回雌蟹,捕捞时间与次数以控制原塘内雌雄蟹比例在6:1左右为度,以便留下少部分雄蟹养成亲蟹作交配。

      4、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主要预防措施有:彻底清淤消毒,放养优质种苗,投喂优质饲料,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或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等,保持良好水质,高温期可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大蒜头等进行预防。

      5、日常管理:每天凌晨和傍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变化、虾蟹的活动与摄食情况,检修养殖设施,测定水温、溶氧、pH、盐度、透明度等水质指标,定期测定蟹、虾、贝的体重、体长等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包含生产、用药、苗种、饲料投喂和渔药使用等内容的水产养殖日志。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