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罗非鱼仍有发展利润空间

1楼
zntangmin 发表于:2013/9/30 9:10:00
2012年华南水产料销量约480万吨,其中罗非鱼饲料销量100万~120万吨(具体数据多方核查后仍无定论,广东市场大约80万吨),所占比例超过20%,仅次于草鱼料的180万吨。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粤西和海南。通威、海大、恒兴、裕泰、百洋、统一、汇海、新希望等企业是这个市场的中流砥柱。从水产饲料品种上来看,2012年罗非鱼膨化料、颗粒料的市场份额大概三七开。目前市场对膨化料的需求仍然强劲,此消彼长,颗粒料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膨化料挤占。尤其当鱼价高时,客户更容易接受档次较高的膨化料。      2008年以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食品安全、链球菌暴发等因素影响,出口严重受阻,罗非鱼产业接连遭受重大打击,各个环节的风险在累积,总体利润明显下滑。近两年罗非鱼投苗平均减少25%,饲料需求已经呈现出增长放缓的迹象。与此相反的是,罗非鱼饲料产能仍在快速扩大。据汇好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燕添介绍,这两年华南市场大约增加100条膨化线设备,膨化料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50万吨,再加上颗粒料设备,罗非鱼饲料的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      产能过剩必然导致竞争加剧。饲料厂主动或被动改变营销模式,又导致营销费用增加,加上近年来蛋白原料大幅度涨价,罗非鱼饲料的利润水平整体有所下滑,目前膨化罗非料一吨利润120元,沉水罗非料只有50元左右。      在需求增长放缓、产能相对过剩、竞争加剧、利润下滑的形势下,企业想做大,肯定要不断整合资源、推陈出新。前提在于,企业的成功必然是建立在产业大势的精确把握上!否则,企业难免总要面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道路抉择。      何谓罗非鱼饲料生产企业面临的产业大势?1990年以来,全球罗非鱼产量增长迅速,其中我国产量排列第一,2010年已超过100万吨,目前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全球水产品需求仍然强劲。罗非鱼作为杂食性的养殖鱼类,对鱼粉依赖很少,未来发展空间要好于其他品种。      我国罗非鱼产量在全球遥遥领先,但内销市场并未完全打开(这几年进展加快,但仍低于预期),高度依赖国外市场。由于销路单一,附加值低,造成市场形势不稳定。以海南为例,罗非鱼在本地市场几无消费,主要依靠加工出口来销售。出口形势好,自然皆大欢喜。一旦出口低迷,加工厂收鱼积极性越来越差,收购价越来越低,养殖户势将遭遇“卖鱼”难题。比如去年,为了减少亏损,养殖户待价而沽,宁可选择不投料、不出鱼。对于经销商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晴天霹雳,因为这意味着赊销出去的饲料款将无法按时收回。如果经销商出现资金链断裂,饲料厂的资金回笼和销路同样将大受影响。      去年5月17日,在罗非鱼价格陷入低迷的时候,海南通威率先提出4元/斤保底收鱼模式。有人认为通威给海南罗非鱼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也有人认为这是本末倒置,应当先解决养殖安全性问题,否则风险太大。依我看,作为一种服务手段,“饲料+加工”这种尝试首先是值得肯定的。在罗非鱼价格低迷的时候,饲料厂拥有配套或者合作的加工厂,可以帮助养殖户打通销路,显然有利于“卖饲料”。对于经销商而言,能够提供饲料销售和成鱼回收服务,可选择的余地和业务得到保障的几率越大。      但是,这当中的确潜藏着巨大风险:一是当鱼价低迷,饲料企业配套的加工厂实施“保底收鱼”,是否能够承受巨额亏损?如果不能落实,价值何在?二是养殖户最大的诉求是养好鱼、卖高价,当鱼价较高时,如何保证养殖户能够严格履行契约?三是品牌怎么创建,销路怎么保证?四是养殖安全性问题如何保障,饲料企业是否具备了这种全程控制能力?      为此,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提出了全封闭产业链的构想:饲料企业可以整合种苗、饲料、药物、服务等资源,做到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的安全、可控及可追溯,实现封闭运行,从各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而在资金链上,通过“公司、经销商、养殖户三方一体”的战略运作模式,实现资金流的封闭、分段和快流动。显然,通威没有计划把所有风险都扛起来,经销商在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要协助通威监控养殖过程。销路则交由专门的公司去运作。      温氏探索“公司+农户”,花了20多年,才算真正成熟。通威提出的全封闭全产业链模式与温氏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通威是否具备如此强大的产业链的配套能力?如何确保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否具备那样的资源和实力,下好这么大的棋局?我们可能还需要耐心一些,看看通威将给出怎样的答案。      三五年之内,罗非鱼饲料市场竞争的焦点依然集中在产品质量、技术服务能力上。目前罗非鱼饲料的竞争格局依然混乱,价格乱,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相对强势的品牌。对任何一个饲料厂而言,都有做大的机会。近日,粤海董事长郑石轩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年粤海要发力罗非鱼饲料市场,已经引起业界关注。虽然郑石轩强调,“3~5年内不会对整个罗非鱼行业的其他饲料厂造成压力。”但是,以技术见长的粤海,很有可能会是一条“鲶鱼”,搅动当下暗流涌动的罗非鱼饲料市场格局。      本刊独家连线汇海集团广州销售公司总经理刘中华、四会市汇好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燕添,咨询当下罗非鱼产业现状、发展趋势。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广东饲料》:当前罗非鱼饲料的竞争有什么特点?      林燕添:上世纪90年代前后,水产饲料属于卖方市场,靠卖产品,就能赚得盆满钵满。2000年前后买卖平衡,既卖产品,也靠推销。2008年之后,用户需求已经发生转变,饲料厂靠产品和服务抢客户,彼此之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罗非鱼饲料的销售也不例外。      《广东饲料》:你是否认同产业链整合是未来方向?还是说,提高专业能力,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这种方式更有生命力?      林燕添:这几年通威、百洋股份、恒兴等企业在尝试做罗非鱼的养殖和加工,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成鱼价格行情不好时,饲料企业如果没有配套的或者合作的加工厂来打通销路,饲料资金回笼会比较麻烦。成鱼价格行情很好时,养殖户主要还是关注饲料养殖效果。      我个人觉得,产业链的延伸不能过快,否则容易拖累主产业。不过新兴事物,应该鼓励去尝试。      《广东饲料》:有人说,现在罗非鱼产业已经陷入困境了,你是否认同?      刘中华:罗非鱼被称为“21世纪之鱼”,肯定还有发展空间。理由有三个:      第一,罗非鱼暂时没有合适替代品种。在华南四省,罗非鱼产业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苗种、饲料、养殖、加工以及市场产业链,目前虽然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其“五大家鱼”地位没有动摇。现阶段也没有合适替代品种,其他品种如鲮鱼、鲫鱼、大头鱼、白鲢、叉尾根本无法跟罗非鱼相比。      第二,罗非鱼正在被华南市场接受,内销市场逐渐被打开。2013年上半年,以出口为主的湛江、茂名、海南等地,罗非鱼塘头价格还维持在4.6-4.8元/斤的时候,珠三角周边市场罗非鱼塘头价早就超过5元/斤,2-3月份甚至达到的5.5元/斤。不仅如此,4斤以上的罗非鱼在各种酒店和各种宴席上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      第三,罗非鱼养殖成本低。根据汇海集团在市场终端的大量实证数据表明,在纯投料情况下,从7-8朝苗养到1斤规格,斤鱼饲料成本不到3元/斤。而草鱼从朝苗养到统鲩规格,斤鱼饲料成本在3.5元/斤左右。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3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