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稻田养鱼新技术

1楼
余廷和 发表于:2013/10/13 18:33:00
一亩田养殖网 一、稻田养鱼有哪些好处? 稻田养鱼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鱼,以提高稻 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稻田养鱼将养殖与种植有机结合在一起, 稻鱼共生互利,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以发挥稻 田的最大"负载力"。 稻田养鱼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稻田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使之转化为 稻和鱼,以提高稻田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稻鱼结合,有利于改善农田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好处有以下四点: 首先,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水稻增产。稻田养鱼是一种内涵扩大再生产,是对 国土资源的再利用,不需额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产水产品。各地经验表明,发展 稻田养鱼不仅不会影响水稻产量,还会促进水稻增产。养鱼的稻田一般可增加水 稻产量5%--10%,较高的增产14-24%。 其次,稻田养鱼可为社会增加水产品供应,丰富人们的"菜篮子"。近几年在 江苏、四川、贵州等地,稻田养鱼已成为当地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稻田养 鱼可以作到均衡上市,对于稳定水产品供应,平抑市场价格,满足"菜篮子"需求, 改善人们膳食结构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缺乏且交通闭塞地区,发 展稻田养鱼,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地区长期"吃鱼难"问题。 第三,稻田养鱼可以使农民收入有显著增长。稻田养鱼既增粮又增鱼,而且可使 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节约劳力,增收节支,一般养鱼稻田每亩可使农户增 加收入220元。实施高标准的稻鱼工程进行稻田养鱼,每亩可增加350元。利用 稻田养殖名特优水产品及进行稻-鱼-菇三元复合养殖,每亩稻田增收可超过千元。 第四、稻田养鱼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优化,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由于稻田养 鱼,相应加高加固田埂,开挖沟凼,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在 一些丘陵地区,实施稻鱼工程,每亩稻田蓄水量可增加200立方米,大大增强了 抗旱能力。对一些干旱较多的缺水地区,养鱼的稻田由于蓄水量大,可以有效地 延缓旱情。稻田养鱼对环境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其具有较的灭虫效果。据测验, 养鱼的稻田比不养鱼田蚊子幼虫密度低80%,主要是稻田养的鱼食用大量的蚊子 幼虫和螺类,可以养疟疾、丝虫病及血吸虫等严重疾病的发病率。 二、稻田养鱼工程施工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养鱼田块的选择 凡是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天旱不干、山洪不冲的田 块都可以养鱼。特别是山区,必须选择那些既有水源保证,阳光充足,又不被洪 水冲的稻田,才能做到有养有收。沙底田不宜采用"田凼"方式,潜育化稻田、冷 浸田,可进行"垄稻沟鱼"养殖方式。 (二)田间工程建设 1、 一般性稻田养鱼田间工程建设 一般性田间工程投资少。农户利用农闲时节投工、投资挖鱼凼、鱼沟。其工程特 点是:用土加高、加固、加宽田埂,每年需要开挖鱼沟鱼。 (1) 鱼凼 占总田面积5-8%。1-2亩的田块挖凼一个,3亩以上的稻田可挖2-3 个,鱼凼多建在田中央或田埂边,开挖方形或圆形鱼凼,深1-1.2米,与鱼沟中心 沟相通,开挖时间可在插秧前30-40天,挖成后每隔10天再整理一次,连续整理 3-4次,鱼凼成型较好。 (2) 鱼沟 在插秧后秧苗返青时开挖,秧苗可移栽鱼沟的边上。鱼沟的面积占总 面积的3-5%,沟宽40厘米,沟深50厘米。鱼沟的形状可根据稻田大小挖成"十" 字、"日"字、"田"字、或"井"字形,并连通鱼凼。可在晒田时和抽穗时整理二次。 (3) 加高加固田埂 用挖鱼凼取出的土,把田埂加高加宽。一般田埂加高到40 厘米左右,加宽50厘米以上,并锤打结实,以防在大雨时垮埂或漫埂逃鱼。 (4) 建好进、排水口 进排水口各开一个,另根据田块大小设溢洪缺口1-3个。 进、排水口一般开在稻田的相对两角,进、排水口根据稻田排水量而定。进水口 要比田面高10厘米左右,排水口要与田面平行或略低一点。丘陵山区的梯田,上 一块田的排水口常常是下一块田的进水口,实行串联,平原地区的稻田进、排水 多数是注、排水分开,水利工程配套设施较完善。也有的同丘陵地区一样,上、 下田串灌。 (5) 安装拦鱼栅 稻田注、排水口应设在相对应的两角的田埂上,使水流畅通。 注、排水口应当筑坚实、牢固,安装好拦鱼栅,防止鱼逃走和野杂鱼等敌害进入 养鱼稻田。拦鱼栅一般可用竹子或铁丝编成网状,其间隔大小以鱼逃不出为准, 拦鱼栅要比进、排水口宽30厘米,拦鱼栅的上端要超过田埂10-20厘米,下端嵌 入田埂下部硬泥土30厘米。 2、永久性稻田养鱼田间工程 永久性田间工程要求用条石、石板、水泥预制板或砖加高加固田埂、鱼凼和 进排出水口。田埂高、沟宽、沟深、、凼大。沟凼占总面积8%--15%。这类工程质 量好,使用时间长,只需每年开挖整理鱼沟,不需再修建田埂和鱼凼。 (1) 鱼凼(鱼溜)建筑 凼实际上是小池,占总面积6-8%,深1.5-2.5米,鱼 凼一般设在田埂边或在田中央,切忌选在田角和经常过往行人的田地方。鱼凼形 状有椭圆形、正方或长方形。鱼凼最好挖成二级坡降式,即在上部1米处按坡比 1:0.5开挖,下部分以1:1的坡比开挖,两部分之间留一宽30厘米的平台。用 石板、条石、砖或水泥预制板护坡。为防止淤泥进入鱼凼,应在凼口边缘筑20厘 米高、30厘米宽的埂。建鱼凼的个数视田块大小而定,一般1-2亩稻田建凼一个, 3-5亩稻田需建凼2个,每凼面积50-100平方米。建在田中央的鱼凼一般需开缺 口4个,鱼凼开缺口主要是与鱼沟相通。鱼凼的作用是为了施用化肥、农药、除 草和晒田时,鱼可以暂时聚在凼中;夏季水温高时,鱼可以在鱼凼中避暑;当遇 天旱时,鱼可聚在沟、凼中生活,正常生长。饵料台可设在鱼凼中,将饵料投入 设于鱼凼中的饵料台上,以便检查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 (2)鱼沟 稻田开设鱼沟,应根据田块大小、田的形状而决定。一般占总田 面积的3-5%,开挖成"一"字形、"十"字形、"日"字形、"田"字形、"围"字形等。 沟宽0.8-1米,深0.5-0.7米。中心鱼沟:顺长田边,在田中心开一条沟;围边 鱼沟:离田埂1.5米处开挖。每年应在栽秧前20-30天开挖,到栽秧前5-7天再 整理1-3次,深脚田、浸泡田,要多整理2-3次,鱼沟才成型。(以沟代凼的稻田 不再挖鱼沟)。 (3)加高、加宽、加固田埂 田埂建设可在建鱼凼时同步进行或先建凼,后 建田埂。田埂高1-1.2米、埂顶宽0.6-0.8米,先用条石或水泥板或用砖、水泥 砌硬后,将原田埂的干泥土把缝隙填充打结实。田埂上用条石修建进水口和排水 口各1个,以及保持水位和排洪的缺口多个。水位要保持0.3米以上(每亩蓄水 量200立方米),排水口前处需安装拦鱼栅。 (4)进、排水系统及安装拦鱼设施 建设进、排水系统要根据稻田集雨面积 大小而决定排水沟(渠道)的宽窄、深浅。一般成片的稻田,上游水源有保证, 进、排水沟应稍宽、稍深。进排水系统应建成在田外,不能在稻田中串联。进排 水口应开在稻田相对成两角的田埂上,能使整个稻田的水流畅通。排水口的大小 应根据田的大小和下暴雨时进水量的大小而定,进水口要比田面高10厘米左右, 排水口要与田面平或略低,一般排水口宽1-1.5米为好,用条石或水泥预制板砌 牢固,不垮塌。排水口要安装拦竹箔或铁丝网两层,使之成弧形,利用竹杆或钢 条插入田中固定。两弧形竹箔相距0.5米左右,离排水口的一层较密,以确保鱼 种不外逃。拦鱼竹箔长度为排水口的3倍。第二层的竹箔较稀,主要用于防止杂 物堵塞第一层竹箔,以保证排水口水流畅通,拦杂物用的竹箔长度为排水口的4 倍以上,竹箔的上端应比田埂高出0.5米,下端插到硬田泥30厘米以下为好。进 水口也要安一层竹箔,以防鱼逃逸,同样成弧形,长度为进水口2倍。 三、稻田养鱼种的饲养管理技术有哪些? (一)稻田培育鱼种技术 1、鱼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消毒和注水。在开厢挖鱼沟之前,田、凼中积水6-10厘米,每亩用生石 灰60-75公斤消毒,将生石灰加水溶化,不待冷却即向田、凼中均匀泼洒,为了 提高效果,次日可用耙子等工具将凼、田底淤泥耙动一下,使石灰浆充分与淤泥 混合。消毒8-10天后,待药效全部消失即可放苗。鱼苗下池时水深保持在池深的 1/3。 2)培肥水质。稻田投放鱼苗前,田水应有一定的肥度,必须在放养前施放基 肥,做到"肥水下池",让鱼苗一下池就可获得量多质优的适口天然饵料,以加快 生长,提高成活率。 初下池的鱼苗吞食适口的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据试验,鱼苗下池时轮虫的 每升水1万个左右,生物量20-40毫克/升为好。苗种池施肥后,首先是细菌、浮 游植物大量繁殖,然后是原生动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出 现,因此,肥水下塘的关键问题是掌握施基肥的时间,使鱼苗下池时正值轮虫繁 殖的高峰期。 施基肥的时间和数量,应视肥料种类、池塘条件和鱼苗种类的不同而异。施 肥后浮游生物出现高峰的时间也不一样,当水温在20℃以上时,一般浮游动物4-7 天可以达到高峰。施用腐熟粪肥,可在鱼苗下池前4-5天进行。每亩田施120公 斤,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施用大草(绿肥),应在鱼苗下池5-10天进行,每亩 投放200公斤,大草可堆放在离埂边1米左右的浅水处,任其自然腐烂分解,数 天后将草堆翻动,使肥分扩散到水中,待叶和嫩茎腐烂后,将根茎残残余物等捞 去。应注意:如果施基肥过早,轮虫高峰期已过,枝角类特别是大型枝角类大量 出现,反而与鱼苗争溶氧、争空间;施肥过晚,轮虫数量不足。鱼苗下池因缺乏 适口饵料,将大大影响鱼苗的成活率。 2、鱼苗下田应注意的问题 (1) 鱼苗下田前所处水温与稻田水温不能相差过大。如果温差超过5℃,必须 用田中水逐步调节容器内的水温,当容器内水温与田内的水温基本一致时,方可 将鱼苗放入田内。否则,鱼苗会发生"感冒",严重者造成大量死亡。 (2) 人工繁殖鱼苗必须待鳔充气,能平游,能摄食外界食物时方可下池(孵化 出膜后4-5天)。下池过早,鱼苗游动能力弱,体质嫩,易造成死亡。 (3) 必须等清池药物的药性完全消失后才能放苗,否则会造成鱼苗大批死亡。 (4)检查池中是否残留敌害生物,清池后到放养鱼苗前,鱼苗田中可能还有 蛙卵、蝌蚪、水生昆虫和残留野杂鱼等敌害。必要时,应采用鱼苗网捞1-2遍, 以清除这些敌害生物。 (5)鱼苗、鱼种在运输途中不宜更换井水。因为井水一是温度低,与苗种容 器中的水温差大;二是氧气含量少;三是比重大,易引起容器中水的温度不均匀 现象;四是有的井水碱性或酸性较强。 3、放养 (1)品种 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鲶 鱼、泥鳅、罗氏沼虾、青虾等品种。 放养时间 传统放养法,放养时间一般是在水稻栽上5天左右,秧苗返青后直接将 鱼苗,放入稻田饲养。现在的高产养鱼稻田,均开挖有较大的鱼凼,为延长鱼类 生长期,要求初春时节即灌水放鱼,先放于鱼凼中饲养,待插秧秧苗返青后再打 通沟凼,放鱼进田。 (2)鱼苗放养密度 鱼苗直接培育至夏花,一般放养密度为每亩1万尾左右。 如果是小田、秧母田育种,由于水浅,放养密度为每亩4-5万尾水花即可。如果 鱼苗先养至乌仔鱼苗,然后分池,一般亩放养密度为16万尾;再由乌仔至5厘米 左右的鱼种,一般亩放养为2-3万尾。合理放养是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的关键, 同时,也节约饲料、肥料和人力。放养密度与培育池的条件、饵料与肥料的数量 和质量、放养时间的早晚、饲养技术水平高低等有很大关系,条件好的地方,放 养密度可大些;反之则放养量应小些。 4、鱼苗鱼种的饲养管理 1)投饲和施肥 投饲:稻田中杂草、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水稻害虫等可为鱼类提供一定的饲料。 但是,稻田养鱼要想取得较高的鱼产量,只靠田里的饵料生物是不够的,必须像 池塘养鱼一样投喂适量的饲料。饲料投喂应实行"三定":定时、定量、定位。要 通过驯化使鱼集中在稻田坑凼中投喂,可在鱼坑凼内搭一食台,引鱼上台摄食。 投饲量要根据鱼种的规格大小、数量多少而定。刚放水花的最初几天,分上、下 午各喂一次豆浆,用量为每万尾0.20公斤左右,随着鱼苗长大至1.5-2厘米时, 投喂一定量的麦粉、菜枯粉,同样分上、下午两次投喂。长至3厘米以后,草鱼、 鲤种可投直径1-1.5毫米的配合颗粒饲料和细绿浮萍、米糠等。晴天,水深,鱼 体健壮,可多投喂;阴天,闷热,水浅,要少投喂。投喂的饲料很快吃完,第二 天可适当增加投喂量;鱼吃食不快,甚至还有残饵,应适当减少投喂量。 施肥:稻田中适时施肥,既可作为水稻的肥料,又可为杂食性鱼类提供部分饵料。 施肥原则上是少量、多次,保持鱼凼水色常呈油绿、青绿色即可,一般每亩1次 施发酵腐熟农家肥25-30公斤。 2) 日常管理:稻田放鱼后要实行专人管理,做到放后即管,一管到底。对于插 秧前放养鱼类的,插秧时要将鱼赶回坑、凼中暂养,待禾苗反青后再让其游回田 中。日常管理要坚持早、晚巡田,清晨观察鱼类有否浮头、患病等,傍晚检查鱼 吃食情况。发现鱼类浮头,应灌新水,最好活水串灌,以增加水中溶氧。要注意 检查田埂是否有鼠洞、崩塌、渗漏等现象。经常疏通鱼凼、鱼沟,防止田泥堵塞, 及时铲除坑凼过杂草,捞除坑凼中草渣残饵。春耕插秧、夏收转季时严防田中泥 浆回流入坑凼。高温季节,要在鱼坑、凼的一侧搭棚遮荫避暑,同时适当加深稻 田水位,防止水过浅、水温过高引起鱼不适。要经常检查进、出水口的拦鱼设施, 防止鱼逃跑。 3)捕获:在稻谷收割前后捕鱼,够商品规格的上市出售,不够商品规格的转 入其它水域饲养。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水稻收割后继续灌深水精养,待冬末春初 捕捞,实行全年养鱼。这样可以获得更高产量和效益。 起鱼时首先疏通四周围沟和田中主沟,然后缓缓排水,鱼自然集中于鱼凼中, 再用抄网或网兜捞鱼。捕获时,操作要细心,注意勿伤鱼体。如捕捞鱼种,应及 时置于清水或流水网箱中,使其吐尽口腔和鳃耙中的污泥,暂养1天后,经过消 毒再转田、转塘继续饲养。 在有条件的地方,为了提高鱼产量,可实行轮捕轮放。平时将达到商品规格的 鱼起捕上市,并根据田鱼密度适当补放鱼种。 四、稻田养成鱼的技术有哪些? (一) 鱼种放养 1、放养品种:过去稻田养鱼只是养鲤鱼、鲫鱼和草鱼等少量品种,目前已发展到 放养罗非鱼、鲢鱼、鳙鱼、鳊鲂鱼、鲶鱼以及河蟹、泥鳅、罗氏沼虾、青虾等多 品种,还可以发展萍、笋、菜、食用菌等生产进行综合养殖。不同地区可根据不 同情况选择放养品种。原则上讲,适于池塘养殖的所有种类都可以在稻田中养殖。 2、放养时间:一般提倡早放,3厘米以下鱼种,在插秧前就可以放养,因为鱼苗 个体小,不会掀动秧苗。而这时施足基肥的稻田,经犁耙后,浮游生物和底栖动 物大量繁殖,对鱼苗的生长特别有利。实践证明,插秧前后放入同样规格鱼种, 插秧前只比插秧后多饲养15天,但出田时,个体要比插秧后放入的增加100克以 上。6-10厘米的鱼种,则最好待秧苗返青后再放入。在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利 用建有鱼凼的稻田养鱼,一般应在春节前放养完毕为好。春节前放种,一是成鱼 田的鱼大部分已收获;二是鱼的活动能力弱,便于捕捞。水温低,鱼的鳞片紧, 在捕捞放养操作中,不易受伤,可减少饲养期间的发病和死亡率;三是提早放养 延长生长期。鱼种放养应晴天进行,严寒、风雪天气不能放养,以免鱼种在捕捞 操作和运输中被冻伤。 3、放养方法:冬春农闲季节,开挖好鱼凼、鱼坑。如为上年养鱼的稻田,最好要 对鱼凼、鱼坑等进行整修,铲除坑边杂草。放养前,排干坑、凼,日晒一星期左 右,然后灌水深10厘米左右,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按亩用生石灰50公斤撒施。 再过一星期后灌足水,每亩施肥300公斤以适当培肥水质。4-5天后即可投放鱼 种进行饲养。放养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一批的鱼种规格要整齐。鱼 种放养前还要进行鱼体药浴消毒。 4、放养数量:要根据鱼凼的大小来确定鱼种放养数量。稻田养殖成鱼,提 倡放养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稻田可放养8-1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300尾左右,高 产养鱼稻田可每亩放养8-1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500-800尾。具体放养量要因地制 宜,根据稻田的生态条件、产量要求和鱼种规格大小适当增减。如果实行粗放养 殖的,要根据稻田的天然饵料状况来确定,杂草多可以草鱼为主,占60%,鲤鱼 30%,其他鱼类10%;一般肥水田可以鲤、鲫鱼为主,占60%,草鱼30%,其他鱼 类10%;实行精养的,可草、鲤并重各占50%。 5、鱼种放养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1)调节水温:因为稻田水浅,水温变化大,所以在投放鱼种时,首先应检查 运输鱼种的容器内水温与田水温度是否一致,水温相差不得超过3℃。如温差过 大,应在容器内分几次加入田水,缓慢使其水温基本一致鱼适应后,轻轻放入田 中。如用氧气袋运鱼种,则可将其放在田中1个小时左右,再解开袋口,将鱼轻 放入田。 2)适时注入新水 鱼种最好放入进水口处,发现田水过肥或消毒药性尚未完 全消失,鱼种不适应时,能够及时注入新水,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3)鱼体消毒:鱼种放入田前,一定要经过鱼体浸洗消毒。将鱼种放在3-5% 的食盐水中浸浴5-10分钟,消毒后再放养。 4)检查拦鱼设施:在放养之前应先检查田埂,进、排水口及拦鱼设施是否完 整无损,发现漏洞应及时堵塞。 (二) 饲养管理 1、投饵:稻田中杂草、昆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天然饵料可供鱼类摄食, 每亩可形成10-20公斤天然鱼产量,要达到亩产50公斤以上产量,必须采取投饵 措施。常用的种类有嫩草、水草、浮萍、菜叶、蚕蛹、糠麸、酒糟。有条件的可 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投饵要定点、定时、定量,并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一般 在饲养的初期,由于田中天然饵料较多,鱼体也小,可不投喂,中期少喂,以后 逐渐增加;后期随气温下降,鱼的摄食量逐渐减少,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 即停止投喂。在长江游流域,5-6月,每亩每天投精饲料1.5-2.5公斤,青料8-12 公斤,7-9月底,每亩每天投喂精饲料3-5公斤,青料18-25公斤,10月以后逐步 减少。青饲料要鲜嫩,并于当天吃完为宜。 2、调节水位、水质:要根据水稻和鱼的需要管好稻田里的水,调节水位、水 质。在水稻生育期间按水稻栽培技术要求进行,在放水晒田期间,鱼在凼内生长, 不受影响,水稻抽节后,可逐步加深田水,尽量提高水位。稻田水质偏于酸性时 对鱼类生长不利,特别是水稻收割后,稻根稻桩腐烂严重影响水质。因此要尽量 少留稻桩,定时向田凼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到微碱性。 3、鱼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稻田消毒:放鱼前,应选用药物消毒,常用的有生石灰、漂白粉。每亩使 用25-40公斤生石灰,不仅能杀死对养殖鱼类有害的病菌和凶猛的鱼类及蚂蟥、 青泥苔等有害的生物,还能中和酸性,改良土质,对稻鱼都有好处。石灰处理后 者7天左右可放入鱼苗。每亩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3公斤,加水溶解后泼洒 全田,随即耙田,隔1-2天注入清水,3-5天可放入鱼苗。 2)鱼种消毒:鱼苗在放前,要进行药物消毒。常用药物有3%的食盐水,8.0 毫克每千克浓度的硫酸铜溶液,10毫克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20毫克每千克的高 锰酸钾溶液等。漂白粉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使用,对大多数鱼体寄生虫和病菌有较 好的杀灭效果。洗浴时间:据温度、鱼的数量而定,一般为10-15分钟。洗浴时 一定要注意观看鱼的活动情况。 3)饵料消毒:饵料在投喂前应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动物性饵料,如螺、蚬 等,用清水洗净,选取鲜活的投喂。植物性饵料,如水草、萍类,则用6.0毫克 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钟后投喂。施用发酵的粪肥时,每500公斤粪 肥中加120克漂白粉,搅拌均匀后投入池里。 4)食物台和沟、坑的消毒:在鱼病流行时,要对食物台和鱼沟、鱼坑进行药 物消毒。方法如下: A、漂白粉挂袋:鱼坑上插几根竹杆,每个鱼坑挂2-3只药袋,篓内装漂白粉 50克,每3天换药一次,连续3次。 B、往鱼沟、鱼坑内泼洒药物,一般用漂白粉、敌百虫或生石灰。如沟坑面积 占稻田面积12-15%,每亩用漂白粉250克或用90%晶体敌百虫3-5克(2.5%粉剂 敌百虫30-50克).敌百虫对指环虫、三代虫、水蜈蚣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亩用 生石灰1-2公斤,化水后泼洒能预防鱼烂鳃等病。 C、防除天敌害虫 如水生昆虫、蛙类、水蛇、食鱼鸟、鼠类等。水生昆虫有 水蜈蚣、田螺等。水蜈蚣性极凶猛,贪食,一只小蜈蚣一夜之间可夹死鱼苗16条 之多,对鱼的为害最大。在放鱼前,用生石灰泼撒全田,可杀死水蜈蚣。也可用 敌百虫粉剂撒在水面,形成1.0-3.0毫克每千克的浓度,能有效杀死水蜈蚣。水 蛇、鸟类、鼠类都是鱼类的主要天敌。 D、其他 缺氧浮头:在水浅、放养密度大、饲料投放过多情况下或天气闷热、水中腐 殖质分解加速而大量消耗氧气时,水中溶氧量显著下降,特别是下半夜,可降到 最低是0.2-0.9毫克/升,这时鱼类将因缺氧而全部浮头,如不及时抢救,有全部死 亡之危险.因此应随着鱼类逐渐长大,对水中溶氧消耗的增加,根据水质和鱼类活 动情况应及时加注清水,以提高稻田水位,改善水质。在天气闷热或天气骤变,气 温过低时,要暂停投饵。发现浮头要立即排出田水,引进含氧量高的清水。 (三) 有害藻类过度繁殖:在七、八月高温季节,部分红萍死亡,这时稻田 内的藻类会大量繁殖。其中有一种微囊藻,其细胞外面有一层胶质膜,鱼类不能 消化,藻体死亡之后,藻蛋白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硫化氢、羟胺)对鱼的生长 不利。据分析,1公斤水中含有50万个左右微囊藻时,就可使鳙鱼苗死亡,如达 100万个以上,则大部分鱼类死亡。PH值为8-9.5,水温28-30℃时,微囊藻繁殖最 快,可用0.7毫克每千克硫酸铜均匀撒洒在田中予以杀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52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