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细菌性肠炎病

1楼
邱成英 发表于:2013/10/25 11:39:00
 病因

 


 

  1.在水质恶化,溶氧低,饲料变质或腐败,摄取含细菌的不洁食物,吃食不匀等都可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一般认为由肠型嗜水气单胞菌及肠鼠气单胞菌等感染引起暴发疾病。2.冰鲜鱼在储存过程中,蛋白质会分解产生组织胺,组织胺与游离的赖氨酸结合产生“糜烂素”,造成肠道溃疡、糜烂。

  

   病原

 


 

   肠型点状气单胞菌(A.Punotata f.intes-tinalis),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多数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无芽孢。大小为1.0-1.3×0.4-0.5微米,有运动力。细胞色素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或产酸不产气,对弧菌抑制剂(0/129)不敏感。在pH6-12中均能生长,生长适宜温度为25℃,在、60℃半小时则死亡。

  

   流行情况

 


 

   本病是养殖鱼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草、青鱼最易发病,鲤、鳙也有少量发生。草、青鱼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死亡率高,一般死亡率在50%左右,发病严重的鱼池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流行时间从4-10月,常表现为两个流行高峰,1龄以上的草、青鱼发病多在5-6月,甚至提前到4月份,当年草鱼种大多在7-9月发病。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发生,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关于肠炎病的发生机理,目前认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在水体及池底淤泥中常有大量存在,在健康鱼体的肠道中也是一个常居者。当鱼体处在良好条件、体质健壮时,虽然肠道中有此菌存在,但数量不多,不是优势菌,只占0.5%左右,且在心血、肝脏、肾脏、脾脏中没有菌,因此并不发病;当条件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时,该菌在肠内大量繁殖,就可导致疾病暴发。条件恶劣是综合性的,包括很多方面,如水质恶化、溶氧低、氨氮高、饲料变质、吃食不均等都可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暴发疾病。病原体随病鱼及带菌鱼的粪便而排到水中,污染饲料,经口感染。

  

  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鱼体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剖开肠管,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持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道因淤血呈紫红色,肠壁弹性较差,肠内有大量淡黄色粘液,肛门红肿。将病鱼的头部提起,即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防治


 

   预防 ①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池塘、鱼种、饲料、工具消毒)、"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饲)等预防措施。②高温期控制投饲量,不可喂得过饱,不投变质饲料。③鱼病流行季节,每隔15天投喂百菌消药饵,按饲料量的0.5%添加,药饵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连喂3天。

  治疗 ①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用聚维酮碘溶液120毫升或灭毒灵100克~150克对水全池泼洒,连用2天。②每立方米水体用溴氯海因0.3克或瘟病灵0.3克~0.4克或二氧化氯0.5克对水全池泼洒。③每50公斤饲料添加速效菌痢安100克或大蒜素50克拌匀投喂,连喂3天~5天,也可在饲料中添加0.5%的中鱼肠炎消或0.1%的中鱼尼考及0.2%的免疫多糖进行投喂,连喂5天。④每50公斤鱼用大蒜头250克(捣烂),加食盐200克拌在10公斤饲料中投喂,连喂3天~5天。⑤每50公斤鱼用大蒜头、地锦草、石菖蒲各0.5公斤,捣烂拌入饲料投喂,连喂3天。⑥每50公斤鱼用鲜辣蓼草2.5公斤(干草250克~300克)、地锦草1公斤(干草150克~200克)切碎加水煮沸半小时取汁或将干草粉碎拌入饲料投喂,连喂4天。⑦每50公斤鱼用鲜马齿苋草1公斤或干马齿苋草250克,将鲜草水煮取汁或干草粉碎拌入饲料投喂,连喂3天~4天。⑧每50公斤鱼用千里光、大青叶各1公斤,地榆0.5公斤,煎水拌饲料投喂,连喂3天。⑨每50公斤鱼用马鞭草、车前草各300克,加水煮沸半小时后拌米糠,冷却后捏成团状投喂,连喂3天~5天。⑩每50公斤鱼用干生姜100克,大蒜头1.1公斤、土茯苓75克,海金沙300克和紫苏300克,将药合并水煎后拌入饲料中投喂,连喂5天。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195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