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提高早期断乳仔兔成活率的措施 (摘要)

1楼
小蔡 发表于:2010/6/21 20:13:00

1  早期断乳仔兔死亡率高的原因

1.1  消化机能不健全  仔兔盲肠发育缓慢,开眼后盲肠内开始建立正常的微生物群,开食时才初步具备消化少量纤维素的能力。30日龄以后,由于植物粗纤维对盲肠的刺激,盲肠迅速生长,使结构上的变化超过了机能的发育。这时仔兔生长发育快,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表现特别贪食,这加重了盲肠的负担,使盲肠发酵过程异常,引起盲肠臌气、积液,损害后肠黏膜,从而导致肠炎和腹泻。

1.2  抗微生物关卡能力差  仔兔断乳前,由于母乳中的一种基质与仔兔胃内的酶发生反应,使胃内形成抗微生物的乳因子,其具有控制胃肠道细菌繁殖的作用。当仔兔胃内的盐酸浓度达不到成年兔胃内盐酸水平时,就不能有效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另外,断乳兔吃得多,排得快,在饲料和唾液不断对胃液稀释的情况下,使胃内pH值经常保持较高水平,降低了胃和小肠抗微生物的关卡作用。此期断乳兔对致病菌或毒素非常敏感,所以特别容易发病。

1.3  断乳时的应激  仔兔断乳后,除营养来源上的变化外,还会因失去母兔抚育而产生孤独感和恐慌感。同时由于习惯在原来比较狭小的环境里生活,仔兔往往会发生应激并发症,表现为不安、食欲不振、增重缓慢,甚至体重减轻、抗病力下降。40日龄后断乳的仔兔独立生活力比早期断乳仔兔强,所以抗断乳应激能力也强。

1.4  卫生环境不良  当兔舍潮湿、笼底不卫生、粪便污染饲料或喂给沾泥带水的青草及夏季饮水不常更换时极易引起球虫病、胃肠炎等而致死亡。

1.5  饲养水平低  仔兔断乳前,营养来源依靠母乳。断乳后,如果饲料营养水平低或笼内拥挤,强弱不分养,吃食不均就会引起幼兔发育不良,抗病力下降。

2  提高早期断乳兔成活率的措施

2.1  吃足母乳  仔兔出生后,生长发育很快,2周龄时体重达到初生重的3倍,如果这个时期仔兔吃不足奶,将影响生长发育,给早期断乳带来不良后果。这个阶段要为早期断乳作好准备。在母兔产仔后要经常观察仔兔是否吃足奶。如果母兔的母性不强,要强制哺乳或对仔兔实行寄养。缺奶的母兔要加强营养,适当增喂精料和青绿多汁饲料。

2.2  适时补料  仔兔开眼后,母乳越来越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如不及早补料,势必使仔兔体质瘦弱,影响早期断乳的效果。仔兔16日龄时,就应给予少量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饲料,如豆浆、牛奶或优质的嫩草和青菜叶等。春、夏季给仔兔开食的措施是:把生菜叶洗净,然后往叶上撒适量的奶粉,使其附在叶片上,再喂仔兔。仔兔达18日龄时,开始喂给少量配合精料,锻炼胃肠消化机能。达21日龄时,在饲料中添加食母生,每只兔每日按六分之一片的剂量连喂一个月,以促进仔兔胃内菌群的正常生长。

2.3  预防应激  在仔兔断乳前后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断乳前后采用相同的饲料,以后缓慢过渡。当仔兔达19日龄时,把母兔从原笼中取出,将母兔和仔兔分开饲养,早晚定时把母兔送回原笼,让母兔给仔兔喂奶,防止仔兔断乳时产生孤独感。断乳后的兔,最好仍在原笼中饲养两个星期,以后再分笼饲养,以减少刺激。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重点预防兔应激。

2.4  控制采食  仔兔断乳后,生长发育快,采食量大,但消化力弱。如果饲喂不定时限量,任其自由采食,就会使胃处于充满状态,加重胃肠负担,降低胃肠内抗微生物的关卡作用。饲喂定时定量可避免过食和胃扩张,使腹泻发病率减少一半,有助于断乳兔成活率的提高。一般每天喂5~6次,每次给食量以喂大半饱为好。饲料应易消化,适口性强,注意合理搭配,比例稳定,保证供给新鲜饮水。使兔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2.5  预防疾病  仔兔断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发病的能力。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观察,掌握发病征兆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首先注意观察粪便,如发现粪便变软,不成团,粒粘成串,则预示可能发生腹泻,此时应马上补充干草,减少精料,酌情投给消炎抗菌药物;如粪量少、粪球小、两头尖硬,说明发生便秘,此时应增加青绿多汁饲料,并加强运动。其次注意观察兔的精神、动态,如发现兔精神萎靡,闭目静卧,不愿活动,食欲不振等,要进一步检查。第三要经常检查兔舍温度、湿度和氨气浓度,加强通风换气,如有条件,最好定期在承粪板或地面上铺撒炉灰。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