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冬春养羊怎么防治羊痘病

1楼
凌永莲 发表于:2013/12/24 9:19:00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在冬末春初发生和流行,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的五疹和疱疹,病羊发热并有较高的致死率。在大多数绵羊和山羊生产地区均有该病流行。本病除死亡率较高外,还会造成妊娠母羊发生流产和多数病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力,给养羊业造成很大损害。现将本病的一些防治措施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流行特点:
    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在发病羊体温升高时,其血液中存有大量病毒,病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传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工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及体外寄生虫都为传染媒介;绵羊中细毛羊比粗毛羊或土种羊易感染,病情严重;羔羊较成羊敏感,病死率高。气候寒冷、雨季、霜冻、枯草期和饲养管理因素都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的诱因。
    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4~12d,平均为6~8d。
  1 绵羊痘 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结膜眼睑红肿,呼吸和脉搏加快,鼻流出黏液,食欲丧失,弓背站立,经1~2d后发痘,痘疹多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先出现红斑,后变成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最后变成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逐渐干燥,形成痂皮,经2~3周痊愈。发生在舌和齿龈的痘疹往往形成溃疡。有的咽喉、支气管,肺脏和前胃或真胃黏膜上发生痘疹时,病羊因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死于败血症。有的病羊见痘疹内出血,呈黑色痘:还有的病例痘疹发生化脓和坏疽,形成深层溃疡,发出恶臭,常为恶性经过,病死率高达20%~50%以上。
  2 山羊痘 潜伏期平均6~7d,病羊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而在尾根、乳房、阴唇、尾内肛门的周围、阴囊及四肢内侧,均可发生痘疹,有时还出现在头部、腹部及背部的毛丛中,痘疹大小不等,呈圆形红色结节、丘疹,迅速形成水疱、脓疱及痂皮,经3~4周痂皮脱落。
    预防措施:
   1、平时要做好羊群饲养管理工作,羊圈要经常打扫,保持干燥清洁。
  2、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特别在冬春季节要适当补料,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可减少发病。
  3、在羊痘常发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绵羊痘鸡胚的毒苗,每只羊在尾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0.5mL,注射后4~6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一年。山羊痘弱毒苗可用于山羊和绵羊的预防,皮下接种0.5~1mL,安全有效,免疫期一年。
  4、羊群中已发病时,立即隔离病羊并消毒羊舍、场地、用具,对未发病的羊只或邻近已受威胁的羊群可用疫苗紧急接种。
    治疗:
    羊群一旦发病,对病羊可采用以下药物治疗,有很好效果。
  1、应用羊六多抗 (0.1ml/kg体重)+ 头孢噻呋钠(400斤/支),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2—3次,即可治愈。
  2、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痘区,然后涂以碘甘油或云南白药加蜂胶酒精合剂涂擦,每日2~3次,连用数天。
  3、麝香酒精溶液疗法 将麝香溶于酒精中,使其成为0.1%的溶液,溶解后可稍加温,即可使用,每次病羊皮下注射该药液1mL,每日一次,一般用1~2次,即可奏效。
    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和发生败血症,在采用上述治疗方法的同时,还可应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或应用黄芪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疗效颇佳。对重剧病例,应给静脉输液,进行强心利尿解毒,防止中毒休克引起的病羊死亡,有良好疗效。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51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