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陕甘宁毗邻地区秦川牛产业发展论坛在杨凌举行

1楼
hcq1362 发表于:2010/12/2 16:51:00
11月29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办,联合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有关科研、技术推广及龙头企业参加的陕甘宁毗邻地区秦川牛产业发展论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余健,加拿大农业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坚强,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刘海良处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乔玉锋,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张志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吴普特,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曹兵海教授,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郭庆宏,甘肃省农科院畜草研究所所长白滨,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站长罗晓瑜、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肉牛专家Rafat博士,以及全国畜牧总站、中国畜牧业协会、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有关领导和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专家学者和龙头企业领导共计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副院长、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教授主持了29日的开幕式。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乔玉锋先生宣读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张宝文的贺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吴普特教授,甘肃省农科院畜草研究所所长白滨,加拿大农业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坚强,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刘海良处长代表谷继承站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余健分别致辞。 

  论坛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副院长、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曹兵海教授,北京农林科学院蒋洪茂研究员,内蒙古大学李光鹏教授以及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从遗传学的角度探究秦川牛的选育改良方略,从产业化开发的角度挖掘秦川牛的肉用价值,共商秦川牛发展大计。加拿大农业部周坚强博士和澳大利亚Rafat博士分别介绍了中、加肉牛科技合作前景和澳大利亚肉牛产业。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就“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并参观了国家肉牛改良中心、杨凌秦川肉牛良繁中心和杨凌秦宝牛业工程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中国黄牛选育改良方面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研究基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部就在该校成立了全国惟一的“黄牛研究室”,致力于中国黄牛尤其是秦川牛的肉用选育和遗传改良。几代科技工作者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在地方良种黄牛品种选育、导血改良、杂交优势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近10年来,在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及陕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秦川牛遗传改良及产业化开发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先后获批组建了“国家肉牛改良中心”、“教育部肉牛、奶牛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团队”以及“陕西省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现代牛业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逐渐形成了我国肉牛改良的科学研究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秦川牛作为我国地方黄牛的代表性品种,以其肉质细嫩多汁、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而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国之瑰宝”。至今,秦川牛已被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成为供港活牛的首选品种。秦川牛肉用性能大幅提高,肉牛企业迅速成长,产业优势日渐凸显,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陕甘宁地区肉牛产业的稳步发展,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全国肉牛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陕、甘、宁毗邻地区作为传统的秦川牛产区,也是西北农区肉牛生产的优势区域,对我国地方黄牛的改良和肉牛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此次论坛的举办,必将进一步奠定和巩固秦川牛在我国良种黄牛中的首要地位,加快秦川牛肉用遗传改良与产业化开发进程,对我国肉牛产业优化升级和品种更新换代,以及现代肉牛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构建将产生积极影响。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