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小鹅瘟与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诊疗经验

1楼
lanhaigx 发表于:2012/9/6 1:11:00
小鹅瘟与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诊疗经验

作者:许 静1 汪育成2    来源:《农村养殖技术》    日期:2012-08-31    查看次数:12    级别: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2~6周龄雏鹅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死率可达70%。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21日龄雏鹅,其主要特征为传染快、死亡率高,病理变化为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严重时在肠道形成“栓塞”。现将小鹅瘟和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病例的临床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去年5月22日江苏省盱眙县马坝真纪某饲养雏鹅2400只,买鹅时孵化场介绍小鹅出壳时已注射小鹅瘟卵黄抗体0.6毫升/只,18日龄时小鹅开始发病,初见病鹅精神沉郁、垂翅、不愿走动、步态不稳或蹲伏、饮食量显著下降,病鹅腹泻、呈黄白色、泄殖腔周围有粪便粘连,病鹅濒死时出现不停抖动、头颈扭曲或角弓反张现象,有的小鹅出现间歇性摇头现象,病鹅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周发红或流泪。发病后死亡量每天都上升,从发病到笔者处就诊3天时间死亡36只,开始发病时纪某以为小鹅受冷引起腹泻而用阿莫西林粉剂对水饮用治疗,用药2天,小鹅病情加重,随带小鹅来我站动物门诊部就诊。

  (二)剖检情况

  剖检病死鹅发现,整个肠道呈弥漫性出血,小肠的后段部明显粗大、质硬,剖开后见有4~5厘米长度不等的栓塞,其表面为坏死脱落的肠黏膜组织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白膜,肠腔中还有脱落的假膜,胸腔和腹腔内的浆膜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增厚、内有淡黄色渗出液,有的心包膜与胸壁粘连,肝脏肿大、表面包着一层黄白色纤维素性膜,易剥离,心肌颜色变淡,脾脏肿大,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三)诊断

  依据病鹅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的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小鹅瘟与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确诊需经实验室诊断。

  (四)防治措施

  1.立即进行病健隔离,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通风、卫生、消毒工作,清除垫草和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鹅舍及用具经清洗后用高能碘、劲杀等消毒剂交替使用,彻底消毒,强化消毒工作,提高预防意识。

  2.治疗。用小鹅瘟卵黄抗体+水禽干扰素+头孢曲松钠同时混合、肌肉注射。用量:精制小鹅瘟卵黄抗体100毫升+水禽用基因干扰素1毫升(4毫升/支、含200万活性单位)+头孢曲松钠2克(1克/支),混合均匀后每只小鹅肌肉注射1.5毫升,隔离开的病鹅可适当加量并连用2天。全群鹅饲料中添加福乐(主要成分:氟苯尼考、基因干扰素、转移因子)、贝尔瘟毒康粉剂(主要成分:板蓝根、黄芪、淫羊藿等中药提取物)连续饲喂5~7天,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多维以增强小鹅机体抵抗力。

  (五)小结

  1.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2天后小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6天后小鹅未见任何异常现象,共计死亡49只。笔者认为该批小鹅如开始发病时即能科学诊断、及时治疗,效果一定会更好。

  2.分析引发该病原因,笔者认为科学的饲养管理和适时的预防工作缺一不可。该批小鹅虽然打了小鹅瘟卵黄抗体,但是对于小鹅瘟高发地区,仅防1次很难保证不发病,笔者建议小鹅瘟卵黄抗体应分别于1日龄和7日龄各注射1次,必要时还可适当配合使用水禽干扰素以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生产中建议养殖户这样做后就很少发生小鹅瘟。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与当时的连续阴雨天气、饲养环境潮湿度大有很大关系,如能提前在饲料中添加预防药物如氟苯尼考等,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通风、卫生、消毒工作则可有效降低雏鹅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或避免发病。(1.江苏省盱眙县畜牧兽医站  2.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畜牧兽医站  邮编:211700)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