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鹅主要传染病免疫程序及防治的研究

1楼
韦慧妮 发表于:2010/11/15 10:15:00

                                            鹅主要传染病免疫程序及防治的研究
                                                       王永坤,田慧芳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我国是水禽生产大国,尤其是养鹅业,2002年我国鹅肉产量占世界鹅肉总产量的92.16%,不但产量高,而且品种全,有12个品种之多。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13省饲养鹅出栏数在6亿以上,2004年存栏数为2.3亿只以上。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养鹅业发展的速度更快,但疫病也不断增加。原来仅有小鹅瘟、蛋子瘟等几种传染病,自1996年之后增加鹅禽流感、鹅副黏病毒病、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鹅呼肠孤病毒感染)、鹅浆膜炎等烈性传染病。在多种鹅传染病中,小鹅瘟、鹅禽流感、鹅副黏病毒病、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鹅浆膜炎等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多种传染病的发生,鹅病少、好养鹅的格局已经改变为鹅病多、生物制剂少、病死率高及难养的局面。

       要制订比较正确的防治措施,必须充分了解每种疫病的流行特点及规律。

小鹅瘟从1956年发生已有50年历史。本病仅发生在1月龄以内易感雏鹅,尤其是3周龄以内雏鹅,死亡率最高为5~15日龄雏鹅,而仔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青年鹅和成年鹅感染后不发病。小鹅瘟病毒除对雏鹅和雏番鸭致病外,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无致病性,防治此病可免疫种鹅,使雏鹅有母源抗体而获得保护;或用疫苗,或用抗体使雏鹅获得保护。

鹅禽流感,禽流感自1876年发生已有128年历史,但鹅禽流感(H5N1亚型)于1996年发生,也有10年历史。此病各种日龄鹅均可感染致死,尤其是7~15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100%,其他日龄鹅也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各种禽类均具有很高致病性,此亚型病毒易发生变异,防治此病,仅能用灭活苗免疫种鹅和各种日龄鹅,由于疫苗免疫期相对比较短,商品鹅应二次免疫,种鹅应3~4次免疫,才能有效地预防此病的发生。

鹅副黏病毒病,于1997年发生,有9年历史,此病各种日龄鹅均可感染致死,尤其是15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近100%,此病除各品种鹅发生外还可感染鸡致死,防治此病,仅能应用灭活苗免疫种鹅和各种日龄鹅,而不能用鸡新城疫Ⅰ系活苗,它对各日龄鹅均具有致死性,引起大批发病和死亡。由于疫苗免疫期较短,商品鹅应二次免疫,种鹅应3~4次免疫,才能有效的预防此病的发生。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是于2001年新发现的鹅病毒性传染病,此病主要侵害1周龄至10周龄雏鹅和仔鹅,尤其是对2~4周龄雏鹅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除了引起死亡外,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低,大大降低经济价值,防治此病可应用灭活苗免疫种鹅和雏鹅,用抗体紧急预防。

鹅鸭瘟病毒感染,在自然情况下,鹅在同患鸭瘟病鸭密切接触,或鸭鹅混养,或在发生鸭瘟地放牧,可以感染发病,多数发生于青年鹅和成年鹅,雏鹅和仔鹅发生少。防治此病需严禁与鸭混养,不到有鸭瘟流行的区域放牧,有鸭瘟流行的区域,青年鹅或种鹅可用鸭瘟疫苗进行预防注射。

       鹅浆膜炎,此病是近几年来发病率比较高的细菌性传染病,多发生于2~7周龄雏鹅和仔鹅,除死亡率外,生长迟缓、增重减慢、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难以扑灭,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防治此病需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严禁与鸭混养,可应用灭活苗预防,或用抗菌素、化学药剂防治。鹅出败多发生于青年鹅和种鹅,雏鹅和仔鹅发生少。防治此病需减少应激因素,加强卫生,自繁自养,应用疫苗进行预防,或用药紧急预防。

蛋子瘟,此病是由多种血清型大肠杆菌所引起母鹅产蛋期间发生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防治此病,可应用疫苗、抗菌素或化学药物进行防治。

    1 健康鹅群免疫程序

    1.1 种鹅群

    1.1.1 雏鹅群

    1.1.1.1 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 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 d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2 d内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 d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 d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免疫的种鹅在有效期内其后代的雏鹅有母源抗体,不要用活苗免疫,因母源抗体能中和活苗中的病毒,使活苗不能产生足够免疫力而使免疫失败。

1.1.1.2 小鹅瘟抗血清免疫 在无小鹅瘟流行的区域,易感雏鹅可在1~7日龄时用同源(鹅制)抗血清,琼扩效价在1∶16以上,每只雏鹅皮下注射0.5 ml。在有小鹅瘟流行的区域,易感雏鹅应在1~3日龄时用上述血清,每只0.5~0.8 ml。异源血清(其他动物制备)不能作为预防用,因注射后有效期仅为5 d,5 d后抗体很快消失。

上述方法均能有效地防制小鹅瘟的流行发生。

      1.1.1.3 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禽流感灭活苗免疫 种鹅未经免疫后代的雏鹅或免疫3个月以上种鹅后代的雏鹅,如当地无此两种病的疫情,可在10~15日龄时用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 ml;如当地有此两种病的疫情,应在5~7日龄时用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 ml。

      1.1.1.4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灭活苗、鹅浆膜炎灭活苗免疫 7~10日龄雏鹅用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 ml。

1.1.2 仔鹅群 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禽流感灭活苗免疫:鹅副黏病毒病在第1次免疫后2个月内,鹅禽流感在第1次免疫后1个月左右须进行第2次免疫,适当加大剂量,每只肌肉注射1.0 ml。

后备种鹅3月龄左右用小鹅瘟种鹅活苗免疫1次,作为基础免疫,按常规量注射。

1.1.3 成年鹅群

     1.1.3.1 产蛋前免疫 ①鹅蛋子瘟灭活苗或鹅蛋子瘟、禽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免疫:鹅群在产蛋15 d前左右肌肉注射单苗或二联灭活苗免疫。②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禽流感灭活苗免疫:鹅群在产蛋前10 d左右,在另侧肌肉注射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每只注射1 ml。③小鹅瘟种鹅免疫:在产蛋前5 d左右,如仔鹅群已免疫过,可用常规5倍羽剂份小鹅瘟活苗进行第2次免疫,免疫期可达5个月之久。如仔鹅群没免疫过,按常规量免疫,免疫期仅为100 d。种鹅群在产蛋前用种鹅用活疫苗1羽份皮下或肌肉注射,另一侧肌肉注射小鹅瘟油乳剂灭活苗1羽份,免疫后15 d至5个月内雏鹅均具有较高的保护率。

     1.1.3.2 产蛋中期免疫 ①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禽流感灭活苗免疫:在3个月后再进行1次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每羽肌肉注射1.0 ml。②小鹅瘟免疫:鹅群仅在产蛋前用小鹅瘟种鹅活苗免疫1次,在第1次免疫后100 d后用2~5羽份剂量免疫,使雏鹅群有较高的保护率并可再延长3个月之久。

1.2 商品鹅群 小鹅瘟疫苗免疫按1.1.1项进行,鹅副黏病毒病和鹅禽流感灭活苗免疫按1.1.1项和1.1.2项进行,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和鹅浆膜免疫按1.1.1项进行。

     2 鹅群紧急预防

2.1 种鹅群和其他鹅群 鹅副黏病毒病、鹅禽流感紧急预防:当周围鹅群发生鹅副黏病毒病或鹅禽流感疫病时,健康鹅群除采取消毒、隔离、封锁等措施外,对鹅群应立即注射相应疫病的灭活苗,而不用油乳剂灭活苗。因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后15 d左右才能产生较坚强免疫力,而灭活苗免疫后5~7 d即可产生较坚强免疫力,有利于提早防止鹅群被感染,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1.0 ml。在用灭活苗免疫后1个月再用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每只肌肉注射1.0 ml。

     2.2 雏鹅群紧急预防

     2.2.1 小鹅瘟紧急预防 每只雏鹅皮下注射高效价抗血清0.5~0.8 ml,在血清中可适当加入广谱抗菌素。或用小鹅瘟精制抗体皮下注射,剂量为抗血清1倍。

     2.2.2 鹅副黏病毒病、鹅禽流感紧急预防 方法同2.1,用灭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0.5 ml。

     2.2.3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紧急预防 每雏皮下注射高免抗体1.0 ml,或注射小鹅瘟、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二联抗体,每羽皮下1.0 ml。

    2.2.4 鹅浆膜炎紧急预防 用抗菌素或化学药物紧急预防。

    3 病鹅群紧急防治

    3.1 小鹅瘟紧急防治 雏鹅群一旦发生小鹅瘟时,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雏鹅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场地饲养,并且每只雏鹅皮下注射高效价抗血清0.5~0.8 ml,或1.0~1.6 ml精制抗体,在血清或精制抗体中可适当加入广谱抗菌素。每只病雏鹅皮下注射高效价1.0 ml抗血清或2.0 ml精制抗体。患病仔鹅每500 g体重注射1.0 ml抗血清或 2.0 ml精制抗体。

    3.2 鹅副黏病毒病紧急防治 鹅群一旦发生鹅副黏病毒病时,首先应确诊。在确诊后,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鹅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场地饲养。除了淘汰、无害处理病死鹅,彻底消毒饲养场地及用具外,并采取以下措施:仔鹅、青年鹅、成年鹅,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灭活苗1.0 ml,通常在注射疫苗后5~7 d左右可控制发病和死亡。在注射疫苗时应勤换针头,防止针头交叉感染而引起发病,在注射灭活苗后1个月再用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鹅群可应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作紧急注射,有一定效果,但6~7 d后应注射油乳剂灭活苗。也可两侧同时注射抗体和油乳剂灭活苗。雏鹅群应注射抗血清或卵黄抗体,抗体注射后6~7 d后应注射油乳剂型灭活苗。在应用疫苗或抗体免疫时可适量用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

    3.3 鹅禽流感紧急防治 鹅群一旦发病时,首先上报及确诊,并立即封锁,将病死鹅群扑杀作无害处理,彻底消毒场地及用具。除了雏鹅外,尤其已经免疫过的鹅群,每鹅肌肉注射灭活苗1.0 ml,一般在5~7 d内可控制发病和死亡。在注射灭活苗时,应勤换针头,防止因针头污染而引起发病。在注射灭活苗后1个月应再用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鹅群也可应用抗体作紧急注射有一定效果,但6~7 d后应注射油乳剂灭活苗。在用灭活苗或抗体免疫时可适量用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患病的雏鹅应用灭活苗或抗体均难达到预防效果。

    3.4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紧急防治 雏鹅群一旦发生本病时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雏鹅隔离,放在清洁无污染场地饲养,并每羽皮下注射高效价抗体1.0~1.5 ml,并可适当加入广谱抗生素。

    3.5 鹅鸭瘟病毒感染紧急防治 鹅群一旦发生鸭瘟时,剔除病鹅,场地和用具进行消毒,对未出现临床症状鹅,每羽注射2~5羽份鸭瘟弱毒疫苗,一般7 d后能产生免疫力。

    3.6 鹅蛋子瘟紧急防治 鹅群一旦发生蛋子瘟时,首先逐只检查公鹅,剔除阴茎有病变的病鹅,有病的母鹅隔离用抗菌素治疗。未出现症状的其他鹅可用蛋子瘟灭活苗免疫,可同时用抗菌素混合在饲料中喂服,连用3~4 d,也有一定疗效。

    3.7 鹅出败紧急防治 鹅群一旦发生出败时,剔除病鹅,用抗菌素治疗,场地和用具进行消毒。未出现症状的其他鹅可用疫苗进行免疫,如用灭活苗,可同时用抗菌素混合在饲料喂服,连用3~4 d,也有一定疗效。

    3.8 鹅浆膜炎紧急防治 鹅群一旦发生浆膜炎时,剔除淘汰病鹅(因无治疗价值),场地和用具进行消毒。未出现症状的其他鹅,用抗菌素混合饲料中喂服,连用5~7 d,也有一定疗效,但本菌易产生抗药性,而影响药效。

    4 剑带绦虫病驱虫

鹅群放牧下水容易被感染发病。本病主要危害数周至5月龄的鹅,因此必须有计划地用药物驱虫。商品鹅群应在1~1.5月龄时驱虫1次,留用种鹅群除了1~1.5月龄时驱虫1次外,在4~5月龄时应再驱虫1次。驱虫药物如下: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用150~200 mg,1次喂服;吡喹酮每千克体重10 mg,1次喂服;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50~60 mg,1次喂服。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51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