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朗德鹅小鹅瘟的诊治

1楼
yzr163 发表于:2010/11/15 15:48:00

病理剖检
剖检病死鹅,病死鹅显示全身败血症变化,肝脏淤血肿大,质脆易碎;肾略肿大,呈暗红色;胰腺肿胀呈淡红色,偶见灰白色小结节;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变化,心肌灰暗无光泽,呈现特征性苍白;小肠(空肠和回肠部分)呈急性卡他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小肠中下端肠黏膜坏死脱落,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塞。肠内容物表面包裹被膜,堵塞肠腔,质地坚实,状如香肠,淡灰或淡黄色的栓塞将肠管全部塞满。肠壁变薄,部分肠黏膜表面附着散在的纤维性凝块而形成条带或栓塞。由此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为小鹅瘟。
确诊
以无菌操作采取病雏的脾、肝及胰等组织,磨碎后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做成悬液,离心后再加双抗处理,吸取上清液,分别注入用小鹅瘟高免血清免疫过的健康雏鹅体内,和未经免疫同等条件的健康雏鹅体内做对照。结果免疫过的雏鹅没有发病,而对照组被感染,且病理变化与病死鹅情况相同,由此确诊为小鹅瘟感染。
治疗
确诊为小鹅瘟后,立即将病鹅隔离,用小鹅瘟高抗血清每只雏鹅皮下注射2ml,隔日再重复一次,并辅以抗菌药物、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饮水。经三天治疗不再发病,且有病态的鹅逐渐康复,死亡停止,此病得以控制。
体会与讨论
此次朗德鹅雏鹅小鹅瘟产生的原因分析:母源抗体水平低,未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免疫,造成朗德鹅雏鹅抵抗能力下降,而感染此病。尤其以7日龄~10日龄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更多养殖技术请登录第一养殖网 http://www.dyyzw.com
受感染的带毒成年鹅,经卵将疾病传染给下一代,造成雏鹅出壳后即感染。小鹅瘟病毒经患病雏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场地、环境等,通过消化道感染,并迅速波及全群。
针对上述问题,要杜绝朗德鹅小鹅瘟感染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慎重引种
不从有病的地区引进种蛋或种鹅,严禁从疫区购买种蛋、种鹅、雏鹅,尽量做到自繁自养。非免疫的雏鹅群在21日龄内必须隔离饲养,严禁与非免疫种鹅、成年鹅接触以及到其他鹅群放牧过的地方进行放牧。
加强消毒
本病主要通过孵化室传播。因此,孵化室的一切用具、设备,每次使用前后都必须清洗消毒。收购来的种蛋最好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一经发现孵坊感染小鹅瘟病毒,则应立即停止孵化。初出壳雏鹅不宜与种蛋或大鹅接触,控制和预防孵化厂传播。鹅舍应经常打扫,定期消毒,加强雏鹅的饲养管理。
及时检测抗体
做好小鹅瘟免疫检测是制定防治措施的基础,是防治好本病的保证。种鹅免疫水平直接关系着雏鹅的保护率,在大的种鹅场如能很好地掌握免疫抗体的水平,在不同免疫水平情况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对大规模养鹅场和孵化厂应适时进行母源抗体检测,发现雏鹅母源抗体参差不齐或无母源抗体时,应及时采取抗血清或卵黄抗体注射,使雏鹅得到保护。对来源于小鹅瘟免疫不明确的雏鹅,更应进行抗体检测。 适时免疫
在本病流行地区,利用弱毒苗,甚至强毒苗或油佐剂灭活苗免疫母鹅是预防本病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用活毒苗作基础免疫,再以油佐剂灭活苗加强免疫,可以使种鹅产生高水平而持久的抗体,提高母源抗体水平。对缺乏母源抗体的雏鹅,出壳后24小时内用小鹅瘟高免血清皮下注射,7日龄时再用小鹅瘟疫苗加强免疫。在本病流行的情况下除应做好隔离封锁外,对出壳雏鹅可用抗小鹅瘟血清进行紧急防治,每只皮下注射0.5ml,能制止80%~90%已被感染的雏鹅发病,对发病雏鹅每只皮下注射1ml,同时配合抗菌消炎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小鹅瘟的流行有一定周期性。在大流行以后,当年余下的鹅群都能产生主动免疫,使次年的雏鹅具有天然被动免疫力。因此,本病不会在同一地区连续两年发生大流行。小鹅瘟对朗德鹅的饲养已构成严重威胁,防治小鹅瘟必须在采取综合的生物安全基础上,认真做好种鹅的免疫注射和小鹅的正常免疫。此外,还须加强饲养管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