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返乡青年尝试“鸭鱼生态共养”模式

1楼
gxun 发表于:2012/8/28 15:31:00
近日,沿着田间小路,踏着金黄的稻浪,笔者来到重庆市大足区三驱镇双吉村,看见一池塘上面盖有石棉瓦,四面通风的简易房屋,觉得好奇。

    “这就是我们村返乡青年林兴勇摸索创业‘鸭鱼生态共养模式’”。该镇双吉村村主任胡庆荣介绍说,“这一模式就是池塘上面养鸭,下面养鱼,通过处理后鸭粪,通过水管排放到鱼塘,成为鱼的最佳饲料。”
    据了解,这种既环保又生态的养殖模式,是三驱镇双吉林兴勇自己摸索出来的,目前他已经成功饲养并销售了300多只鸭子,辛勤的年轻人,每天都在自己的鱼塘边耕耘着。
    今年30岁的林兴勇,已经外出经商闯荡了多年。早些年,他就利用大足龙水五金闻名天下的优势,在外地做小五金买卖,经商小有成就后,有生意头脑的他,觉得常年在外漂泊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开始关注现代养殖的知识信息,结合在外地看到的成功经验,设计了一套鸭鱼生态共养模式。今年年初,回到家乡的他,在双吉村村支书杨柱财和村主任胡庆荣的鼓励和支持下,投资四十余万元,租了本村的20亩水塘和农田,开始了他的“鸭鱼生态共养”计划。
    “鸭鱼生态共养”,故名思义,就是鸭子和鱼在同一片水域共同饲养。在池塘现场,笔者看到,林兴勇的养殖场和其他的池塘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仔细了解,才知道,他的池塘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池塘建设在河沟旁边,备有发电机和抽水机,便于池塘取水、换水;塘基用水泥浇筑,水深两米左右,水域宽阔,水质良好,池塘四周种植着大量水草;几台充氧机连接着遍布水下的输气管道,空气通过管道上的孔眼冒出水面,增加了水体接触的面积,增强了充氧效果;特别之处在于:在池塘正中央,建起一排红砖白顶的“长廊”——这是林兴勇自己设计的鸭舍,每间鸭舍地上铺了条格状木板,木板与木板之间距离约5公分,木板上面再铺网格状塑料片,木板下方是水管。鸭舍里又装置了喷淋设备,一是为了给鸭子冲洗,二是为了冲洗鸭粪。鸭子在上面活动,排泄物就会铺在塑料片上,你只要一按冲水开关,排泄物就会通过木板缝隙被冲进水管,然后再进入池塘。
    按照林兴勇的设计,今年初在池塘建设好后,他就购买了买来了500多只鸭,池塘养了5万多条鱼,池塘引用沟渠里的水,出水就排到农田可以灌溉,池塘里的鱼,吃的是鸭舍里冲洗下来的鸭粪。
    “养鸭成本大,如果不把鸭粪利用起来,收益很少,现在这样一套养,收益就翻倍了。”林兴勇介绍说,“现在鱼的饲料基本用鸭粪,只在生长旺季时,才稍稍投放一点饲料就行了。”据了解,由于今年是第一年尝试这种养殖模式,所以鸭舍和鱼塘的养殖密度比较低,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他预计如果在养殖密度“饱和”的情况下,每年,养鸭场可产商品鸭子3000只以上,产蛋6000斤以上,水塘亩产鱼可以达到3000斤左右,总共获利能达到20万元。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664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