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蛋鸭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楼
养殖爱好3 发表于:2010/11/6 10:36:00
本文从蛋鸭品种、数量、规模层次、消费和贸易情况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蛋鸭业现状,并分析了蛋鸭业大发展的理由,最后从蛋鸭生产的鸭种、笼养饲养方式、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技术、青壳鸭蛋生产和产品加工等角度探讨了蛋鸭业发展趋势。


1 中国蛋鸭生产的现状
蛋鸭饲养业是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是世界上蛋鸭品种、饲养、消费、贸易第一大国。
1.1我国蛋鸭品种(系)繁多,总数多达20余个。
最著名的并作为当家品种饲养的有绍兴鸭(有7个系)及其配套系(包括江南I号、江南II号、白壳I号、青壳I号、青壳II号等)、莆田黑鸭、金定鸭、攸县麻鸭、连城白鸭、龙岩麻鸭、缙云麻鸭、恩施麻鸭等,其500日龄产蛋240~329个,总蛋重15~22.5kg,产蛋期蛋料比1∶3.3~2.65。作为世界蛋鸭第一大国,我国蛋鸭品种性能的提高极为重要。我国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畜牧生产部门对绍兴鸭、金定鸭、莆田黑鸭等国内最优秀的蛋鸭品种进行了很多的育种工作,以绍兴鸭为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从“六五”到“十五”历时二十余年,以蛋鸭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为基础,通过正反反复杂交选育、家系世代选育、杂交配合力测定和生化遗传标记育种等手段,育成了系列化绍兴鸭配套系——1992年育成了高产、低耗、抗病力强的白壳蛋系江南Ⅰ号和江南Ⅱ号(其中江南Ⅰ号以大蛋为特点,江南Ⅱ号以1高产为特点);嗣后,以江南Ⅰ号和江南Ⅱ号为基础,进行了三元杂交配套系选育,于1997年选育成生产性能更高、环境适应性更强、鸭蛋商品性更好的商品代蛋鸭青壳Ⅰ号和白壳Ⅰ号(青壳Ⅰ号抗寒抗旱能力特强,适应北方和西部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对青壳蛋的需求;白壳Ⅰ号适于南方温暖多水环境),其生产性能为500日龄产蛋量320个以上,总蛋重平均22kg,产蛋期蛋料比平均1∶2.70;于2001年育成了高产蛋鸭新品系——青壳II号,青壳率达90.23%,500日龄产蛋量329.0个,总蛋重22.1 kg,产蛋期蛋料比1∶2.62,产蛋期成活率99.0 %。以上生产性能经鉴定达当时的国际领先水平。
1.2数量上,据统计我国年饲养量为3亿羽左右,超过除我国之外的世界各国饲养量的总和。
我国蛋鸭在传统上东南各省特别是华东地区饲养量最大(现在还是如此),在华中、华南、西南饲养量也非常巨大,目前,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利用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饲养量也突飞猛进。我国鸭蛋生产在禽蛋中的比例也居世界之首,一些省市如上海市 1999年禽蛋产量为16.2万吨,其中鸭蛋产量9.28万吨,占禽蛋总产量的57.2%,广东省禽蛋总产量为33.56万吨,鸭蛋产量12.30万吨占禽蛋总产量的37%。而像四川、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禽蛋总产量中鸭蛋的比例也很高,约为25%左右。
1.3 蛋鸭生产走上不同层次的适度规模发展的模式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户的饲养规模为500-5000只,比较适合大部分养殖户的综合经济能力和管理水平;大的公司规模1-30万只之间,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最大的可控制到100万只的数量,规模效益较为显著;在蛋鸭密集区,有些地区一个村的饲养量可达100万只,就形成了集市效应,围绕蛋鸭生产的各种服务比较齐全,包括饲料兽药供应、鸭蛋收购加工、全程技术服务、养鸭设备制作甚至鱼鸭混养的养鱼技术服务等一应俱全,在这些地区,养鸭业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4中国是最大的鸭蛋的消费国和贸易国
我国年产鸭蛋约300万吨左右,人均约2.5公斤,不管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是世界第一。鸭蛋贸易主要在国内,总体流向为从南到北,从东倒西。鸭蛋消费绝大部分是以再制蛋(包括皮蛋、咸蛋、糟蛋、咸蛋黄等)方式,是城乡居民的传统食品,既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又延长了保质期,同时鸭蛋是凉性食品,因此,鸭蛋价格高出鸡蛋20%左右,提高了蛋鸭业的经济效益。我国鸭蛋制品年出口量为5万吨左右,虽居世界首位,但与总产量极不相称,为了我国蛋鸭业在入世后占领并左右国际市场,还将有很多工作要做。

2. 蛋鸭生产的发展趋势
2.1 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蛋鸭生产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尽管在局部地区、局部时期会产生波动。如此判断基于如下理由:
2.1.1我国加入WTO之后,将给蛋鸭业带来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性契机:鸭蛋产品(皮蛋、咸蛋、糟蛋等)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出口贸易量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我国鸭蛋加工产品年出口量达5万吨以上。在欧美日的华人社区、东南亚华人聚居区及港、澳、台都具有巨大的市场,而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由于种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影响的消除,出口量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今后它将是我国跻身国际市场的重要畜种之一。
2.1.2产品优质,符合当前及今后的消费趋势:蛋鸭总体上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的特性,产蛋期配合饲料中无需添加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类添加剂,故鸭蛋是较为安全的绿色食品;鸭蛋和鸭肉在中医上为凉性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且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鸭蛋消费主要通过加工成咸蛋、皮蛋等再制蛋实现,从而增加了附加值,延长了保质期,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使产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优质性。
2.1.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蛋鸭饲养地域的扩大将突飞猛进:虽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各异,但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消费鸭蛋及其制品的传统。目前,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主要从华东地区(尤其浙江省,是鸭蛋制品、苗鸭及养鸭技术输出的最大省份)输入鸭蛋制品,而后者则大量向前者购入饲料资源,这种模式增加双程的运输费用和途中损耗(包括蛋品的破损和新鲜度下降)。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可变引入产品输出原材料的模式为引入蛋鸭良种及配套技术、就地转化发展的模式,这可大大提高西部农民的收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养鸭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养鸭科技从东部向西部的跨越。
2.1.4饲养蛋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蝗灾使一些地方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蛋鸭活动、觅食能力特别强,在蝗灾区放牧蛋鸭,每只成年蛋鸭每天可捕食200只左右的蝗虫,既解决了部分优质蛋白质饲料,又有效地杀灭蝗虫。在果园、农田、边杂地上放牧蛋鸭,可起到除虫、除草、中耕、施肥的作用,可大量减少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量,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保护生态环境。鱼鸭混养时,每只蛋鸭在鱼塘中嬉戏时都是一台小小的增氧机,鸭粪则直接喂鱼肥水,各种资源可得到充分利用,且降低环境污染。
2.2 蛋鸭生产中配套系的利用将逐步得到增多。
目前生产上还是采用单一地方品种为主,生产性能相对落后(与鸡相比),今后在生产上将渐渐根据各地的特点,利用各种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套杂交或经济杂交,加快遗传资源的利用。利用的基本模式是以当地品种母本,引入带有目标性状的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利用。
2.3 笼养方式将得到广泛应用
笼养具有单位面积载禽量大、饲养管理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饲料转化率好、有利于疫病防疫、蛋品卫生和减少对水源的污染等许多优点。随着鸭蛋产品从农贸市场进入超市和国际市场,平养鸭蛋的蛋品卫生不符合要求,市场要求笼养鸭蛋。同时,在北方地区,环境气候条件一直是制约蛋鸭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冬季持续时间较长,且气候寒冷,采用地面平养的饲养方式,由于难以调控舍内外的小气候条件,产蛋鸭一直处于不利环境的应激状态之中,影响了蛋鸭生产潜力的有效发挥,严重时甚至停产,极大地挫伤了蛋鸭养殖场户发展蛋鸭生产的积极性,导致了“南蛋北调,北料南调”这一不合理现象的长期存在,影响了资源的配置和合理利用,蛋鸭笼养有效地克服了这一难题,我们比较研究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采用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鸭产蛋性能影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北方笼养组除500日龄产蛋数和产蛋重略低于南方平养组外,其他性能指标均优于平养组。由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环保的当务之急,尤其在水源较为贫乏的地区问题更为突出,发展水禽不可避免地造成水源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水体较大,饲养密度合理的情况下进行鱼鸭混养时基本不对水源造成污染),笼养蛋鸭有利于水源的保护。
2.4无公害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将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消费者的健康和蛋鸭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打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做好加入WTO以后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标准,蛋鸭业无公害、绿色以致有机食品的生产势在必行,而目前广泛使用的人工合成的红心蛋添加剂等的使用将逐步减少。我们已经或正在制订绍兴鸭的一系列标准包括品种、饲养、饲料标准和饲养技术规范,待颁布后将严格按标准进行生产。其他蛋鸭品种的生产也将按相应的标准化体系进行生产。
2.5青壳鸭蛋生产将逐步增加
青壳蛋蛋壳厚度和强度优于白壳蛋,可减少加工及运输过程中损失,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由于消费习惯的原因而受到绝大多数地区的欢迎,价格优势日益明显。
据我们测定,青壳鸭蛋与白壳鸭蛋的厚度分别为0.34±0.018mm和0.31±0.016mm,两者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8%和14.2%;青壳鸭蛋比白壳鸭蛋高4.23个百分点;锌、硒含量分别为11.9、0.114与11.6和0.119 mg/kg;除硒与赖氨酸含量略低于白壳蛋外,其余15种氨基酸及锌含量青壳鸭蛋高于白壳鸭蛋。
2.6产品加工将成为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产品加工对于蛋鸭业尤为重要,因为蛋鸭业的主要产品——鸭蛋绝大部分是通过加工成皮蛋、咸蛋等产品消费的,同时,鸭体(包括淘汰老鸭和青年公鸭)可以加工成酱鸭、卤鸭、酱板鸭、麻油鸭、风鸭、盐水鸭等各具特色、风味独特的美味食品,这些鸭蛋和鸭体加工产品深受国人和海外华人欢迎。蛋鸭业的发展依赖加工技术的进步。

2楼
justyn 发表于:2011/2/25 13:13:00
谢谢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