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女大学生养鸭致富闯市场

1楼
养殖爱好2 发表于:2010/11/17 10:45:00

      一个女大学生到村里当“村官”,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干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富”,自己投资20万元建起了养鸭大棚。村民看到能挣钱,也纷纷建棚养鸭,并组建起“养殖专业合作社”。这名领着村民养鸭致富的大学生村官就是高唐县姜店乡王楼村村主任助理张国慧。
    昨日,春寒料峭。当记者来到王楼村采访时,张国慧正在鸭棚里忙活着。听说记者来采访,张国慧放下手中的活,笑呵呵地为记者讲述了她这个“黄毛丫头”的创业史。

 考上村官
“黄毛丫头”不愿空戴官帽

   
    张国慧今年30岁,她自称自己是“站在80沿上的80后”。2003年大学毕业后,她卖过服装、当过工厂工人,用她自己的话说“什么苦都吃过了”。2006年,对于张国慧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因为这一年,她成功地成为一名“村官”。
    刚刚有了一顶“官帽”,着实让张国慧兴奋了一阵子。但是冷静下来之后,她开始感觉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她与村民的多次座谈。村民对致富的渴望让这个初来乍到的“村官”再也沉默不下去。她暗下决心要为群众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
    2007年底,机遇终于来了。位于姜店乡的一家企业发展养鸭户,张国慧决定建棚养鸭,为村民中趟出一条致富路。
   
走养殖路
她不顾全家反对艰难筹款20万

   
    建棚养鸭,投资需要20万元。对于“一穷二白”的张国慧来说,这无疑是一道不小的“坎”。当张国慧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业发不了财!”
    张国慧东拼西凑,最后筹集了5万元。接下来,她开始跑银行,争取贷款。“只要有希望贷款的地方都跑遍了。”张国慧回忆当初情景说。
    不知跑了多少次,终于有一天下午,张国慧接到一个电话:“来办贷款手续吧!”欣喜若狂的她骑着电动车,驮着年仅两岁的孩子直奔银行。那会儿天刚下过霜,一不小心,连车带人摔在地上,孩子的哭声让坚强的张国慧心如刀绞。
    开弓没有回头箭。张国慧从银行贷款10万元,又借高利贷5万元。建棚养鸭的钱筹集齐备,张国慧迈出创业的一大步。
   
  自学成才
“养鸭能手”带领大家闯市场
   
    标准化的养鸭大棚建成,张国慧购进了第一批鸭苗,同时,鸭棚里也多了一张钢丝床,这是张国慧从村民家里临时借来的。
    毛茸茸的鸭苗十分可爱,但住进鸭棚之后,鸭粪的味道、鸭子的叫声让这个“村官”难以忍受。而张国慧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坚持住了。时间不长,她习惯了这一切,并且还能熟练地为鸭子注射防疫针。一个大学生“村官”被彻底锻造为一个地道的“养鸭能手”。
    37天后,6000只肉鸭成功出栏。张国慧坐下来仔细一算,高兴地蹦起来。第一茬肉鸭净赚12000元。
    “张国慧养鸭挣钱了!”这一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村民纷纷找到张国慧,要求养殖肉鸭。火候到了,张国慧趁机发动。王楼村一举建起20个鸭棚,年出栏量达到 60万只,解决了140人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并率先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功实现防疫专业队、抓鸭专业队、鸭粪专业处理队和代办小额贷款,一条龙服务让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一扫而光。
    三年“村官”路,让张国慧收获的不仅仅是充实和快乐,更重要的是向群众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这张答卷上,群众给她这个大学生“村官”打的分数是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