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回顾2010,预2011禽病流行

1楼
夏风 发表于:2011/1/14 17:12:00

一. 回顾2010年

(一) 本年度肉鸡业发展的疾病问题

1. 法氏囊病

肉鸡法氏囊病已经成为目前最常见具有威胁性疾病之一,4-9月份一直在各个饲养密集地区流行;部分有超强毒株感染,临床表现高致病性。用卵黄抗体注射无效的多见新毒株IBDV感染。部分地区慢性、非典型性法氏囊病持续存在,如辽宁、山东等地;由于症状、病变以及危害的非典型化,给一线工作人员的诊断和控制带来很大难度。各种法氏囊免疫程序都很难有效预防该病发生,一方面是中毒毒力IBD疫苗的应激过大,一方面与法氏囊毒株增多、变异等有关。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生产弱毒、多价法氏囊疫苗,能够有较宽的免疫谱。

2. 新城疫

新城疫是最常见、最广泛的一个疾病。本病的常发原因不外乎几个:疫苗本身质量和污染问题,机体免疫抑制病普遍存在,免疫接种程序混乱等几个因素。2009年我国冻干疫苗抽检检测有36.1%有其它外源病毒污染,我国冻干疫苗生产过程中SPF鸡蛋短缺1000余万枚;这样的疫苗状态,鸡群新城疫疫苗能够有效防控吗?该病2010年一直在各个地区散在或区地方性流行。那么如解决新城疫免疫预防问题,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调研市场上NDV所属基因型,究竟危害的是不是基因Ⅶ型?Ⅱ型的lasta毒株4系能不能起到交叉免疫保护等。

3. 霉菌毒素中毒的广泛性、生物安全的威胁性

霉菌毒素中毒现象近2年一直很广泛、很普遍,但是由于认知上的差异,使该病始终没有被行业人重视!2010年1-3月份,虽然是寒冷季节霉菌毒素中毒现象也是很常见,如东北的辽宁、黑龙江、吉林部分地区,山东、河北、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份都相继或同时出现。今年11月份调查,东北地区霉菌性肌胃炎仍有很多地方流行。肉鸡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消瘦、免疫抑制(更多是接种疫苗达不到理想效果或无效)、拉饲料不消化粪便等。剖检最主要的是肌胃角质层溃烂、肝脏肿大有坏死斑及点。7月初至8月末,本病由于气候问题,病情严重程度超乎所有行业人的现象!占肉鸡发病率几乎是100%。当时所谓的“腺胃炎”就是该病的延伸,即霉菌毒素引起腺胃肿大,并不是以往所说的传染性腺胃炎。这个病的误诊,困扰我国几乎所有兽药生产企业和肉鸡生产企业(公司、养户);众多禽病专家在传染性腺胃炎病上打转转,始终没有突破这个传统的瓶颈。原因之一就是多霉菌毒素中毒病的认识太过于肤浅或呈该病的“色盲”。能够及时控制当时腺胃炎的兽药厂家或禽病专家只有对霉菌毒素中毒病的广泛、深刻认识的佼佼者。

4. 肉鸡“气囊炎”病

“气囊炎”是一个病理变化症候群,不是一个病。大家都能认识到引起“气囊炎”病的因素很多,究竟为什么不能有效控制本病?尤其2010年的肉鸡“气囊炎”病,用原本有效的药物或方案,注射或饮水竟然几乎没有明显效果?这都是新的特点。笔者认为,一方面霉菌毒素中毒现象在肉鸡这样普遍,危害这样严重大家没有认识到,本病都并发有霉菌病。另外,也还可能有一些新的致病因素是大家不认知的。

5. 流感病

今年4-5月份,部分大肉食、817肉鸡、三黄鸡饲养地区出现地区性支气管堵塞现象的疾病,就是流感病,经过用抗流感药物+大剂量扩张支气管的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建议肉鸡在10日龄前一定要做AI H9疫苗,这对后期流感病毒预防起关键性作用。进入10月末至11月份,蛋鸡产蛋下降现象很普遍,其中有13病例是温和型流感病毒引起。

(二)2010年蛋鸡主要流行疾病

1.产蛋率下降或不升现象

产蛋率下降或不增成为今年蛋鸡生产上的一个主流病,蛋鸡饲养密集的河南、湖北、湖南、河北等省份养户,经常被这个问题困扰。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1.不明原因的产蛋率下降或不升

(1.)蛋壳质量、粪便、采食量、精神状况均没有明显异常,只表现产蛋率下降或初产产蛋率不升。引起的因素很多,但是,笔者根据最常见、有代表性的几个因素。

(2).脑脊髓炎病 产蛋下降现象,如果蛋重或个体变轻或小,应该是家禽脑脊髓炎病,用高效抗病毒药物+黄芪多糖制剂使用5天即可回升。

(3).蛋鸡慢小肠球虫病、霉菌毒素中毒病、非典型新城疫并发引起的初产蛋鸡产蛋率不升或下降现象。2010年,这类现象多见这三个病因同时存在一个鸡群,导致临床上控制困难现象出现;所以,建议必须对患群做不产蛋鸡剖检诊断,检测致病具体因子或因素,然后,对因下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至于如何鉴别?笔者在鸡病疑难解答网上有准确描述。治疗存在一定的技巧,如果有并发因素,使用单一哪一类药物都没有明显效果。

2 病毒病过后产蛋率上升障碍问题普遍

这类现象,使用常规的增蛋中药、输卵管消炎药物都没效果,或效果甚微。那么,用什么药物才能更有效更及时提升产蛋率呢?这问题也许很多人没有考虑过。笔者认为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2.1.病毒因子引起的输卵管变性问题,主要是子宫黏膜腺体水肿严重,这个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做一个有效的修复,相信病毒病引起的蛋壳质量差的问题就可以排除,目前笔者知道的只有河南牧翔药业生产有此类药。

2.2.病毒因子对丘脑损伤的修复,丘脑下垂体前叶释放促性腺激素功能受限或障碍。致使卵泡发育受阻,已经成熟的卵泡也要出现萎缩变性;同时使输卵管各部的损伤出现自动修复和再生长出现障碍。这样产蛋率一直不能被提升,一直持续1-2个月之久。

2.3不明原因蛋壳质量差、产蛋率下降现象

这一般多见类典型新城疫和温和型流感病。

此时的新城疫表面上有典型的绿色粪便,部分鸡嘴流乳白色液体,产极少量的麻雀大小蛋;解剖后很难发现典型的淋巴滤泡肿大出血现象,腺胃肌胃正常。由于今年霉菌毒素中毒普遍,引起了黏膜免疫抑制,造成点眼滴鼻接种无效是直接发病的一个关键点。建议用新城疫控制专用药物,如河南牧翔药业生产的“金附康”有明显疗效。

另一个则是流感因素,流感病血清型多,疫苗很难有效预防本病。由于流行形式多样性,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发现下降过快,或有明显的传染性的,并且蛋壳质量明显出现异常的鸡群,可以直接使用抗流感药物配合中药黄芪多糖口服液之类,即可明显见效。

2..蛋鸡顽固性拉稀

产蛋鸡顽固性拉稀现象,在临床上很常见,发生原因有几:

2.1初产蛋鸡拉稀

这现象主要是由于饲料产蛋高峰料更换使用的过早,或更换过渡过快引起的。临床上发现部分养殖户在110-120日龄就开始使用逐步使用产蛋高峰饲料。如果是春天鸡雏,相对会好一点,如果是夏秋鸡雏,这时候的鸡群机体个体根本没有达到体成熟;光照也没有开始或刚刚开始添加,如果使用产蛋料,饲料内蛋白质、钙等会出现过量现象。导致肾脏负担增大,加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水分过多从肾脏排出;导致拉稀现象出现。严重的出现痛风现象。建议:1-3月鸡雏,开产时应该在120日龄开始添加光照,产蛋率至5%使用产蛋初期料进行过渡,更换过渡时间应该是12-15天。夏秋鸡雏,应该在130-135日龄添加光照,产蛋率达5%左右更换饲料。否则,都可以引起不明原因的拉稀。

2.2产蛋期顽固性拉稀 就现2010年来说,应该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饲料霉变广泛而严重,并且临床上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和预防、治疗。其次,是慢性小肠球虫并发新城疫较多。第三就是坏死性肠炎的问题。

(三)鸭产蛋率快速下降问题

目前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重视,10月23-26日在重庆召开的第十五次禽病学术会议上,许多专家一致认为是流感病毒引起的,由于血凝试验没有血凝性,所有暂时没有定性。但是,通过使用多个抗流感药物+黄芪多糖类药物,15天内可以有得到效控制。

纵观2010年,禽病老病依旧,且复杂化明显,新病、难病多凸显。影响我们家禽业最为严重的是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病,明显阻碍了家禽业的发展进程,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物安全。

二. 预期2011年禽病防控关键点

(一) 霉菌毒素中毒问题

气候因素,玉米霉变现象已经呈常态化,2010年9月份河南、东北等地的玉米仍然出现就地霉变;路边随处可见。另外,保存粗放也为潮湿霉变提供了方便。所有,建议养殖户对玉米的收购和保存应认真对待防止霉变发生。定期对鸡群使用吸附肠道内霉菌毒素的药物,定期使用治疗性抑杀霉菌降解霉菌毒素的药物进行治疗性预防。

(二) 做好新城疫、流感疫苗的科学预防

1. 新城疫是引起产蛋下降、产蛋率不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引起鸡呼吸道疾病

一个主导因素;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做好明年新城疫的预防工作,同时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新城疫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基因Ⅶ型已经得到国家认证,为有效防控新城疫,建议60日龄、120日龄必须使用新城疫Ⅰ系疫苗。蛋鸡开产后新城疫冻干疫苗4系等做黏膜免疫十分重要,请不要忽视;建议冬季2-3个月一次,千万不可以一个月左右一次!

2.禽流感 流感病毒变异毒株产生较快、多,很多时候用疫苗预防好像不能做实;部分血清型疫苗如果认真做,还是很有效果的,目前我国认定的Re-5+ Re-4有较广的免疫谱,希望继续做。H9型是威胁我国家禽的一个重要类型,蛋鸡建议3-4个月做一次,选择近年流行的毒株疫苗。

(三)球虫病控制难

球虫病的控制效果逐步趋于艰难,很难选择到有效药物,慢性小肠球虫在肉鸡、蛋鸡及种鸡群中极为广泛出现。笔者从2004年已经将这类问题多次呼吁,但是到目前为止能够选择到的不影响产蛋,并且效果确实的药物很少。笔者在2004年之2010年一直用河南牧翔动物药业生产的“球畅”效果极好;希望近期能有出现类似药物开控制蛋鸡慢性球虫病。本病已经上升到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疾病之一!

(四)肉鸡防控疾病从管理着手

1.肉鸡的“气囊炎’病、鸡毒支原体病一再是危险肉发展的一个重要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都和饲养环境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是肉鸡生理特性要求,需要的饲养环境比蛋鸡更为严格;一方面一定要知道温度和通风换气的关系,通风换气的重要性远远要大于温度!较为合适的温度没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只会加大呼吸道黏膜的损害,加大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有了良好的通风换气,无非是多损耗一些燃料或电量;要知道我们的目的是养好鸡赚钱,不是省钱。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鸡发病的几率。

2.肉鸡鸡毒支原体病预防的重要性

近几年大家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已经得到重视,但是,支原体病重视不够。建议:10日龄内的鸡群出现呼吸道疾病必须添加抗支原体药物,支原体对鸡气囊的损害是极为严重的,一旦感染很难恢复大真正的原健康状态。为鸡群以后发病埋下伏笔。

3.肉鸡鸡痘病 肉鸡鸡痘病在东北三省表现很突出,发病率很高;由于该病治疗需要疗程长,肉鸡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或很快治愈,;严重影响酮体质量,导致毛鸡价格下降0.2元以上,影响生产效益。所以,建议肉鸡初秋季节一定要做好鸡痘的免疫接种,一般在5-10日龄接种为宜。

(五)法氏囊毒株多预防难度大

经过调查近几年法氏囊病多出现超强型毒株,目前国认定已经有4个毒株。用常规的疫苗很难有效预防,建议选择多价法氏囊疫苗进行接种预防,单纯的B87免疫谱很有限,并且毒性强对机体损害大,免疫效果差;影响其它邻近接种的冻干苗的效果。注意这些就可以有效预防法氏囊病的发生。临床兽医应该注意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卵黄抗体的问题;现在的卵黄抗体毒株也有不确定性,对某些地区的病例效果显著,部分出现不显著时候,考虑卵黄抗体效价问题,及时更换使用其它厂家的抗体。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掌握家禽疾病流行和控制要点并不难,应该深入学习常见疾病的发展、变异流行情况,制定相应对策。正确认识家禽发生疾病和环境的关系,从而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制定有效符合当地疫情特点的免疫接种程序。定期针对季节流行病做针对性药物治疗性预防;才能阻止某一疾病流行现象的发生。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