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种鸡18~36周龄时的标准化饲养

1楼
332711192 发表于:2013/4/11 21:28:00
种鸡在整个饲养期间要比商品鸡要求严格,尤其是在18~36周龄时,即从开产到产蛋高峰期是其生长、发育和生产的最关键时期,机体处于生理的转折阶段,其饲养管理要求严格而细致,这对于种鸡群的适时开产、迅速上升到产蛋高峰并维持较长的时间,以及保持较高的受精率有着重要意义。   开产到产蛋高峰期,如限饲过度则生殖系统的发育受影响,营养储备不足,开产后种鸡营养不良,限饲失控则易致种鸡过肥;开产后如饲料量跟不上产蛋率的变化或高峰料滞后,导致初产时过小蛋增多,产蛋率爬升慢、下降快,受精率也迅速下降;种鸡群有时转群过迟,会因栏位不足,采食不均,影响鸡群均匀度,而当21周龄后转群时,还会因转群应激,降低鸡体增重速度,使卵巢发育受阻。因此,必须搞好这一过渡时期的饲养管理工作,避免陷入饲养误区。   科学转群   后备鸡在18周龄前后需转群,要制订正确的鸡群周转计划,准备好接纳后备鸡的种鸡舍。此时后备鸡因其自身的生理变化,故存在着不稳定性,而转群时易诱发严重的应激反应,在转群前应使用抗生素、多维等抗应激药物。鸡群上笼时可称重,再按体重分大、中、小三群,分段装笼,分别饲养。   体重控制   开产前因鸡体生长、生殖系统的发育和为繁殖期预储部分营养的需要,鸡体增重幅度变大。如中前期的后备鸡限饲效果较好,体重处于标准下限,均匀度在85%以上,到20周龄时体重控制应趋于上限,则生产性能较好,可超过育种公司提供的生产指标,如开产后,各周产蛋率均可超3%~6%。后备鸡因营养储备的需要,适当的脂肪积累固然重要,但因其积累能力极强,易致过肥,需要很好地把握这一“稍重”尺度,应当协调地控制鸡体增重。此时鸡群在体重上存在个体差异,如是因其自身骨架大小的关系,则不能一味地抑制超重鸡的增长幅度,也不能像催肥肉鸡一样快速地提高过轻鸡的生长速度,应遵从其自身发育的需要控制体重。产蛋期鸡体增重要缓慢,并要保证其体重不减轻,这对于鸡产蛋高峰期尤为重要。   饲料调整   更换产蛋料   鸡群进入预产期要更换成产蛋料,产蛋料中粗蛋白为16%~17%,每公斤料代谢能11.50~11.72兆焦,钙为3%~3.2%,有效磷为0.45%。另外,在环境温度变化时,鸡的采食量呈反相改变,一般在1%,平均采食量相差0.5%,鸡每日所摄取的营养相应增减。夏季鸡采食量减少,此时的日粮营养浓度比其他鸡每日所摄取的营养相应增减。夏季鸡采食量减少,此时的日粮营养浓度比其他季节要有所提高。   确定投料量   因要维持鸡体增重的协调性,可在周末称重后,视其增重情况结合投料计划而确定投料量。如有分群,应按比例抽样分别称重,据此给予不同的投料量。实际给料时,稍提高较轻鸡的增料幅度,而较重鸡因其需料量较大,维持中等体重的增料幅度,从而达到适度控制体重的目的。一般开产前每只鸡日增料3~5克,刚开产时每只鸡日增料10克以下,接近产蛋高峰则每只鸡不超过5克。当产蛋率日递增在2%以上时,并达到40%即加喂高峰料,如产蛋率递增很快,因增料量每只鸡需超10克时,可分解为2~3次增料。   光照管理   依据光照对鸡的作用机制确定光照时间。一般光照强度在每平方米3瓦,光照时数在鸡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时(即给光后11~16小时),则达到刺激脑垂体分泌激素,促进卵泡发育,提高产蛋量的需要。实际给予光照时,开放式鸡群要根据当地当时的日照时间,确定补光时数,一般在开产前四周做第一次较大的调整,如日照不足才可补光1小时,再逐周递增0.5~1小时至产蛋高峰前1周达到17小时,以后保证不减少。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90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