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1楼
陈治军 发表于:2010/9/24 11:37:00

 一、育雏的准备及消毒工作(同肉鸡饲养管理日程进雏前15天至进雏前1天工作)。   

   二、选择优质雏鸡(同肉鸡选雏标准)  

 三、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的育雏期是指出壳后至6周龄。育雏期要保证成活率高,达到体重标准,整齐度高。   

   1、饮水与饲喂:   

 (1)饮水:雏鸡运回后应立即开始饮水,若经长途运输后到达的雏鸡,让雏鸡稍事休息后即可给予饮水。初饮最好先饮8%的红糖水或8%的葡萄糖水,同时配合惠维素和菌特饮水,促进卵黄吸收和防止细菌病的发生。   

 (2)开食:即第一次吃饲料,一般在初饮后2~3小时开始,若为平养,应在地面铺上与地面颜色反差较大的物品(如报纸),撒上饲料,以帮助鸡只识别食物。   

   2、温度与湿度:

(1)鸡适宜的温度,在小鸡未到前24小时给温,使室内温度达到34~36度范围内,以后每周降2度,夏天降至室温为止,冬天降至25~26度即可稳定。   (2)通过观察鸡群的动态,判定温度高低:温度过高,鸡群远离热源,张嘴呼吸,两翅下垂;温度低时,鸡群出现扎堆;室内温度的高低,以达到整个鸡群均匀分布为宜。   

(3)测量温度,应在鸡舍不同高度、不同部位挂几个温度计,且舍内温度白天应比夜间高2度,并严防煤气中毒。   

(4)育雏室在1周内相对湿度必须接近70%,一般要求第一周65%~75%,第二周至第七周为60%左右,条件好的控制到55%~65%。  

 3、光照、通风换气:   

(1)光照除了能刺激蛋鸡性成熟外,还有杀菌消毒作用。开始育雏1~3日龄,可用人工光照补充到23小时,4~14日龄缓慢降至18小时,此后每周缩短1~2小时,直至缩短到自然光照。   

 (2)保证合理的通风换气:整个鸡舍气流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做到无死角、无贼风、避免穿堂风,这一点对高密度饲养鸡舍最为重要。  

 4、断喙及称重、分群:   

(1)雏鸡断喙:一般在7~10日龄为宜,一般上喙切1/2,下喙切1/3,切后用烙铁烙烫,使毛细血管结痂为止。断喙前、中、后三天在饲料中拌入VK3和多而壮,同时加入加奇饮水以减少应激反应。   

 (2)称重、分群:检查平均体重是否达到品种标准体重,将达不到标准体重的鸡群单独饲养,同时料里加入创富,引水中加入加奇,促进生长。        四、育雏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第一周死亡率高的原因  

 (1)细菌感染:大多是由种鸡垂直传染或种蛋保管过程中及孵化过程中卫生管理上的失误引起的。   

(2)环境因素:第一周的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温度过低鸡群扎堆,部分雏鸡被挤压窒息死亡;某段时间在温度控制上的失误,雏鸡也会腹泻感染疾病死亡。降低育雏初期的死亡率:一是要从卫生工作管理较好的种鸡进雏;二是要控制好育雏环境;三是育雏期用加奇和菌特饮水,新肥素或禽速康拌料,预防一些常发的细菌病。  

 2、体重落后于标准的原因   

(1)饲料营养水平太低。   

(2)环境管理失宜,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采食量,温度稍低些,雏鸡的食欲好,采食量大。舍温过低,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增重。    (3)鸡群密度过大。影响生长速度。   

(4)照明时间不足,雏鸡采食量时间不足,影响生长。   

 (5)感染球虫病或大肠杆菌病等,抑制雏鸡的生长。   

为了使雏鸡适时达到标准体重:一是要供给优质的饲料;二是要科学有效的管理;三是合理的饲养密度和光照制度;四是提前用药预防雏鸡各阶段的常发病。  

 3、雏鸡发育不整齐的原因   

(1)饲养密度过大,鸡群采食饮水位置不足,会使部分鸡体质下降,生长落后于全群。   

 (2)饲养环境控制失误,温度忽高忽低,鸡群产生严重的应激,生长会落后于全群。   

 (3)疾病的影响。由种鸡传来的白痢、支原体等,或在孵化过程中被细菌污染的雏鸡即时不发病,增重也会落后。   

 (4)断喙失误,部分雏鸡喙留得过短,影响采食,增重受到影响。   

(5)饲料营养不良,饲料中某种营养素缺乏或某种成份过多造成营养不均衡。

  五、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育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育成期工作的总目标就是要培育出具备高产能力及能维持长久高产体力的青年母鸡群。育成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鸡群产蛋期的生产性能。  

 1、光照管理。育成期的光照时间控制原则是(根据体重灵活掌握光照制度)——一般在鸡群发育正常的情况下,只能逐步缩短光照时间,不可延长关照时间,特别是育成后期的2-3个月内每天光照时间不稳定或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在不影响鸡只采食和饮水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光照强度。 

 2、控制性成熟年龄。现在的鸡群在150-160日龄开产,175日龄50%的产蛋率较为合适,技术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稍晚一点开产较为安全。鸡群过早或过晚开产都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开产过早导致体重增长迟缓、瘦弱、蛋重小、脱肛和啄肛的现象很多。一般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死淘率高。    3、体重控制。根据饲养的品种不同,体重的增长应符合品种标准。鸡体重的大小在12-15周龄时已经定型,所以必须在育成前期注意鸡群的体重,及时分出体重小的鸡,单独饲养,给予充足的营养,料中可加入惠维素促进生长。体重小的鸡不仅开产晚,体质也差、产蛋也少,体重大的鸡宜提前开产,产蛋不会持久。   

 4、发育均匀度的控制。一般一周鸡有85%的个体在体重指标内,则认为该鸡群正常。如果体重很均匀,开产之后产蛋上升很快,几乎在两、三周内就能达到产蛋高峰。体重差异大的鸡群,产蛋率上升缓慢,没有高峰期,产蛋持续时间短。   

 5、其他工作。   

 (1)转群,转群是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按时转群:6-7周龄转入育成舍,到18周转入蛋鸡舍。②转群前停水2-4小时,前后六天饮水中加入加奇或菌特,前后2天饮水中加入创富,料中拌入新肥素或禽速康。③做好组织管理,淘汰不合格鸡。   

 (2)断喙:断喙一般在育雏期(7-10日龄)进行,在18周龄最后进行一次查漏补缺,减少开产后的损失。   

 6、开产前的管理。110日龄左右开始用卵肠通(纯中药制剂,全面调节生理机能,可有效促进生殖系统正常发育,并能大大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拌料。   

 7、防止开产推迟的方法。实际生产中5、6、7月份培育的雏鸡,容易出现开产推迟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雏鸡在度夏期间摄入营养不足,体重落后于标准。针对这些容易推迟开产的鸡群,在培育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育雏期夜间适当开灯补饲,使鸡的体重接近于标准。   

 (2)体重没有达到标准之前,持续使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料。   

 (3)在夏季的高温季节,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和限制性氨基酸水平。   

(4)适当提高育成后期饲料的营养水平,使育成鸡在16周后的体重略高于标准。  

(5)在18周龄之前开始增加光照时间。  

 六、产蛋期饲养管理技术   产蛋期的管理目标是:让鸡群迅速的进入产蛋高峰期;减少各种应激;尽可能的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让产蛋高峰其维持6-9个月。  

 1、适时换料,供给充足的营养。从18周龄开始应该给予高营养水平的产前料,及时增加饲料中钙的含量,这样能促进母鸡骨髓的形成,有利于母鸡顺利开产,还能避免在高峰期出现鸡瘫,减少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生,饲料中钙的含量应在2%左右;或直接使用高峰期料,让小母鸡产前在体内储备充足的营养和体力。临产前,小母鸡即时体重略高于标准也是有益的,这对于高峰期在夏季鸡群尤其重要。产蛋高峰期营养水平不能随便变动,以高营养水平紧跟产蛋高峰的生理需要,才能使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长。   

 2、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包括初产期饲养管理,高产期的饲养管理及终产期的饲养管理。   

(1)初产期的饲养管理,此阶段是蛋鸡饲养的关键时期,由于大部分蛋鸡由非产蛋状态,突然转入产蛋状态,体内激素分泌不稳定,抵抗力下降,常出现产畸型蛋、带血蛋等,并且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还会经常突然死亡,因此每隔10-15天使用菌特或阿利唑饮水,或安康拌料,配合惠维素饮水,会避免此类死亡。   

 (2)高产期饲养管理:此阶段是饲养蛋鸡效益最高的时期,此阶段饲养的关键包括三方面:促高产、延长高峰期、降低死淘率,在饲养上要做到以下四方面的要求:①调整饲料:根据品种要求,把饲料的蛋白水平调到比要求水平高出5%,并且夏季再增加5%。②注意钙的补充及钙的平衡:产蛋期钙的需要比生长期高3-4倍,高产期钙、磷的平衡比例为6:1。③注意维生素的含量: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易被氧化,更易缺乏。夏季应在饮水中另加菌特,饲料中拌入卵肠通可长期使用。④减少各种应激:饲料要稳定,尽量不要打针、驱虫、断料、断水、停电、停光、温度太高、室内有害气体超标。    (3)终产期的饲养管理:此阶段产蛋率下降到80%以下,由于蛋鸡产蛋性能下降,对蛋白的需要相应降低,蛋鸡易过肥,所以鸡产蛋率下降1周后降低饲料中蛋白及能量的水平。另外由于终产期部分蛋鸡产蛋少或停产,因此一定要做好淘汰工作,要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及时淘汰且使终产期平均产蛋量保持在80%左右。   

(4)保持稳定的环境气候:产蛋期要求鸡舍的环境气候相对稳定,温度、湿度、光照要符合鸡的生理要求。温度保持在10-20度为宜,冬季防止舍温低于5度,夏季防止舍温高于25度。保持固定的工作制度,饲养人员要固定,每天关灯、喂料、清粪、打扫卫生的时间要固定。日粮改变要有一周的过渡时间。  

 3、光照管理。   

 (1)关照时间:产蛋鸡18周龄转入蛋鸡舍时,按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1小时的进度增加光照时间,增加到每天16小时的时候,最长不能超过17小时,维持恒定光照时间。   

(2)光照强度:产蛋阶段鸡需要的光照强度比育成阶段要强约一倍,一般用45瓦灯泡,距地面2米,灯间距2.5-3米,即可满足产蛋鸡对光照强度的要求。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