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分享]关于鸡的啄癖

1楼
gxwyx 发表于:2012/11/22 10:43:00

啄癖又称异食癖,是群养鸡中的一种恶习,表现为鸡只相互啄食,身体个别部位以及啄掉羽毛,啄食鸡蛋、啄肛等,造成伤残或死亡。

 一 啄癖的发生 啄癖在雏鸡群,中雏鸡和成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从雏鸡群和中雏发生较多,特别是在密集饲养和笼养条件下容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被啄伤出血,脚趾被啄出血或跛行。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商品外形,更甚者啄破的肛门把肠道拉出来,争抢内脏食之,造成死亡。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二 啄癖的形式 有强迫叼啄其他鸡、相互叼啄和自行叼啄三种。其中以强迫叼啄其他者为最多,而主动让啄者甚少。啄癖鸡多为鸡群中强者,被啄者为弱者。

临床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啄羽 啄羽是最常见的一种啄癖行为。据报导,圈养鸡中有 70% 的鸡有轻微啄羽恶习,其中较严重的约占 30-40% 。在圈养条件下,饲养密度,饲料供应充足,鸡的攻击行为一直很高昂。啄羽有自啄和互啄之分。有时是几只鸡围攻一只鸡啄。常常是被啄鸡全身羽毛被啄落,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继而发展为被啄肉。母鸡间的互啄有多种方式,但研究显示,多数互啄损伤都是非攻击性的啄羽和拉羽以及对尾部和肛部区的损伤性啄击造成的,啄羽可分为轻柔型和强力型。

 鸡在发育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是有变化的。第一羽毛损失高峰在 6 周龄左右,只是在开产后,才间到更为严重的损伤性啄击。一般啄羽的常规部位多于膘背部、嗉囔、胸部,其次为头羽、翅羽和尾羽。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笼养鸡啄羽的发生率大于平面圈养鸡。笼养鸡只的啄羽不常发展到相互啄食,而在地面散养圈舍类受啄的鸡,会在鸡群内往来跑动以躲避进攻着,并且也会进攻啄其他的鸡。在相同条件下, 50 - 60 周龄时笼养鸡的羽毛覆盖情况优于平面散养的鸡。并发现,越富于神经质的青年母鸡其羽毛破坏和损失越严重。在饲养过程中的啄食刺激可能会减轻啄羽行为。为平养青年母鸡在垫料上提供整粒谷物或其他可供啄食的东西以刺激啄食,将会减少产蛋期内的啄羽和羽毛破坏。

 2 啄肛 啄肛多发生于雏鸡、初产母鸡和产大蛋鸡,是一种严重的啄肉癖。啄癖鸡见到此鸡的肛门潮红或有污物等,即乘机叼啄,主要是啄肛门毛,伤口感染后细菌进入泄殖腔而发炎,产蛋时泄殖腔缩不回去,其他鸡又来争着啄,一旦肛门被啄破出血,啄癖鸡都来围攻,把肠道拉出来争抢内脏食之。 一般母鸡在初期阶段即 21 周 -34 周一发生啄肛现象。从生理上讲,此阶段鸡只体内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旺盛,排卵不断增加,容易出现大黄和双黄蛋,产蛋时造成肛门撕裂出血,导致其它鸡的追啄。导致死亡的蛋鸡都是优质蛋鸡。

3 啄趾爪、冠、肉垂 啄趾爪多见于雏鸡,常因饥饿,槽位不足或者过高。啄冠,肉垂多是公鸡性成熟时,由于打斗引起的。

4 啄蛋癖 在产蛋鸡群时有发生,可能与饮水不足或机体缺钙,产软壳蛋有关。

 5 啄异物癖 如啄墙壁、食料槽等。鸡消化需要砂砾,如果缺乏,常引起啄异物癖。 三 原因分析 1 遗传因素 某些品种在遗传育种上着重选择产蛋多饿性状,而产蛋多雌激素分泌多,易产生啄肛。

 2 环境因素 ( 1 )鸡舍内光照太强,或分布不均均可诱发攻击性啄羽。经对密闭式鸡舍和半开放式鸡舍进行观察,发现密闭式鸡舍在同样的阶梯饲养,密度相同,人工光照的情况下比半开放式鸡舍啄肛癖发生的少,这主要就是光照强度差所致。某鸡场,打扫卫生,将半开放式鸡舍几年没擦过的玻璃窗擦得干干净净,结果引起啄肛发生。 ( 2 )光线颜色的影响,鸡舍颜色的辨别是先天性的。它们不喜欢黄色和青色光(也有蓝光啄癖低的观点)在此灯光下易引起啄癖。实验证明,红色能推迟性成熟,减少啄癖(产蛋率稍有提高,但受精率低)。黄色光也能推迟性成熟,增加蛋重,绿光和蓝光都有加快,性成熟的作用。蓝光可提高增重,增加公鸡配种力。 ( 3 )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温度较高,鸡群感到闷热不舒适 ( 4 )鸡群密度过大,拥挤,容易烦躁好斗,在育成鸡易引起啄癖。 ( 5 )湿度过大或过小,鸡有烦躁感。 ( 6 )有害气体蓄积( H 2 S 、 NH 3 、 CO 2 )使鸡体表皮肤发痒,鸡群感到不适,引起啄癖。 NH 3 也可致泄殖腔产生炎症,每年春天啄癖发生率高,主要是这个原因。 ( 7 )鸡生理换羽过程中,羽毛刚长出时,皮肤发痒,鸡只自己啄发痒部位引起其它鸡跟着去啄造成相互啄羽或换羽时毛囊部位血管密集,光线过强引起啄羽。   ( 8 )公母或强弱混群饲养。 ( 9 )饮水不足或饲料喂量不足。

 3 疾病原因 ( 1 )体外寄生虫,如虱、螨等引起局部发痒引起自啄或互啄。 ( 2 )大肠杆菌引起的输卵管炎、泄殖腔炎、黏膜水肿变性,导致输卵管狭窄,蛋通过受阻,鸡只有通过增加腹压才能产出鸡蛋,时间一长,形成脱肛,造成啄癖。 ( 3 )鸡群发生白痢,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早期易引起啄尾

4 激素因素 当鸡达到性成熟时,体内性激素(雌激素或孕酮、雄激素)分泌增加或异常时,引起啄癖。

 5 营养因素

( 1 )蛋白质缺乏和含硫氨酸不足,常表现着羽不良,而且在消化道中常常有羽毛。添加 1.5% 石膏粉或 0.3-0.4% 的硫酸钠可有效果。 由于含硫氨酸是羽毛蛋白质( 85% 以上)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蛋氨酸和光氨酸在羽毛发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一种含硫氨基酸的缺乏将首先表现着羽不良。 也可能与下列氨基酸的缺乏有关:色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 2 )植物蛋白含量过高。 Mckeegan 实验表明,饲喂从植物蛋白为主的日粮出现啄羽的次数要高于含有鱼粉的日粮(尤其是在 13-16 周龄较为显著)但不同的蛋白源并未影响以后的蛋重和产蛋数,也没有生理学证据表明大豆粕(含大豆黄铜植物雌激素)有强烈饿雌激素作用。 ( 3 )食盐不足或钠供应不足,鸡会找带有咸味的食物常引起啄肛,啄皮肉,由于含硫氨酸。

( 4 )矿物质元素不足或比例不当: Ca 、 P 、 Zn 、 Cu 、 Se 、 Co 、 Fe 等。青年鸡的羽毛正常发育离不开锌。向种鸡日粮中加 50ppm 锌时,对于保证良好的雏鸡羽毛质量是必须的。日粮锌不足可诱发啄羽,高钙日粮易导致锌不足,而缺钙 Ca 或(钙,磷比失调)可引起啄蛋癖。

( 5 )泛酸、叶酸、维生素 B 12 、 E 、 B 6 和生物素的不足导致体内激素尤其是醛固酮分泌障碍、羽毛生长不良或发生皮炎。也可引起啄肛、啄趾、啄蛋等恶习。

( 6 )青年鸡日粮纤维营养不足:因为缺乏粗纤维,鸡不易产生饱腹感,采食时间短,鸡一天中较长时间无所事事,产生无聊感,同样,鸡饲喂颗粒料发生啄羽和相互啄食的比率高于饲喂粉料的鸡,也是同样道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7 )换料太急,引起换料应激。

( 8 )饲料中粗蛋白过高,能量偏低也易诱发啄肛。因此因降低蛋白质,保证氨基酸平衡和能量的进食量。

 6 霉菌毒素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羽毛生长不良和吸收不良综合症。饲料效率和生产性能降低。这是因为霉菌毒素能降低日粮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降低采食量。当霉菌生长时,饲料中(原料)营养成分含量发生变化,能值降低,氨基酸和维生素结构改变。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51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