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七彩山鸡养殖技术(专题)

1楼
SYC163 发表于:2005/9/5 13:59:00

美国七彩山鸡是鸟纲鸡形目雉科的重要鸟类,学名雉鸡,又称野鸡、山鸡、环颈雉,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禽之一,共有30余个亚种,颈部有白色颈环。 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钙、钠、磺等多种微量元素,其蛋白质含量为28.94%. 山鸡的胆、血、内金经过提炼可制成医药制剂,有极高的滋补、药用、保健。美容价值。 雄性山鸡毛可制作毛工艺品、还可成段、锦制作礼服,鸡皮可制成各种精美的皮具。它是集食用、药用、毛用、皮用于一体的珍禽动物。有极高综合利用价值的“特养”珍禽。

一、养殖山鸡效益分析: 养殖山鸡具有投资小、食性杂、适应强、见效快等特点。 投资小:旧房、旧仓库、庭院、果园、坡地等可围圈的地方均可作为养殖山鸡的场地。 食性杂:山鸡吃米糠、麦麸 、各种蔬菜、稻谷、高粱、玉米、蝇蛆等,与家鸡相似。 适应强:山鸡耐高温、抗严寒,从零上35度到零下45度均可正常生长,不择气候、区域和环境。 见效快:一般出壳后鸡苗长到7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100天达到3市斤,需饲料12元左右,按目前市场价格每斤12.5元计算,每只可创毛利20元,种鸡5个多月产蛋,年产蛋可达150只,如果按100只蛋,受精率、浮化率按85%,成活率按90%计算,可产鸡苗60只。 二、养殖山鸡的市场前景: 由于我国沿海地区、香港、澳门盛行吃山鸡,每年还要大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加之近年来人为大量猎捕,野生山鸡濒临绝迹,从而出现国际、国内市场山鸡货源奇缺、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预测近二、三年内市场无法饱和,就算价格降到8元每市斤,仍有利润可得,前景不可估量。 三、山鸡养殖技术 1、养殖场舍的建造 山鸡养殖场应设在地势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养山鸡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间。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一般应比室内面积大一倍左右。 山鸡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有四周地南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用权运动场整齐美观。 运动场和鸡舍的总面积以30只以内为宜,每拦内以放成鸡,150只或青年鸡300只以100平方米以内为宜。若场地大,可多隔成几个圈舍。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钦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地(河沙,石沙均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 2、雏鸡养殖技术 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 7-12周龄为育成阶段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3、成鸡养殖技术 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雉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 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四、山鸡繁育技术 (1)种雉群的建立。每一种雉群的建立一般均经2次以上的选择:第1次选择于每年10~11月份进行,严格按品种标准、生长发育情况、健康情况选择,组成后备群;第2次选择于次年的1~2月份进行,选择标准:公雉羽毛丰满鲜艳, 羽束直立,胸宽深,体大,体格粗壮,雄性强;母雉身体端正呈椭圆形,羽毛紧贴,有光泽,尾不着地,腿部及眼睛无缺陷。有条件的可在2月底、3月初进行第3次选择,剔除不符合品种特征或雄性不强、精神状态不好、 母雉至3月初脸不红或尾拖地的个体。至此,经过2~3 次选择淘汰就可以确定种雉了。 (2)雉鸡的繁育技术 ①放配月份和利用年限: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雉9 ~10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雉稍晚,于10~11月龄性成熟。如已经到繁殖季节即可考虑适时放配,我国北方地区一般3月中旬前后,南方地区一般2月初放配。生产场家种雉一般一年一换,但同群种雉第2年死淘率明显低于第1个利用年限。产蛋量受精率变化不大。 ②雉群大小及公母比例:雉鸡繁殖季节群体不宜过大,一般100~150只为一群,而且群与群之间设置遮挡视线的屏障,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确定在1:4,此时受精率可达到85%以上,饲料营养及管理水平高,则可适当增加每只公雉的与配母雉数,比例变为1:5~1:6。 ③适时放对配种:放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营养水平等因素,雉群生长发育好可以稍提高,而发育情况差的种雉可推后。也可通过试配方法确定适时放对配种时间,方法是先试放1~2 只公雉入母雉群,观察母雉是否乐意“领配”。实践证明,放配时间应在母雉的鸣唱、红脸或做窝等行为来掌握放配时间。过早放配不仅影响种稚群成活率, 而且还会促使公雉早衰,影响后期种蛋受精率,过晚则会造成种蛋的浪费。 ④保护“王子雉”与设置屏障:公雉入母雉群中后,经过数日争斗,产生“王子雉”,“王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优先交配权。公雉群们序排定后不得随意入新公雉,以维护“王子雉”地位,可减少体力消耗,稳定雉群。但“王子雉”有不让其他公雉交尾的特点,故应在网内或运动场上设置屏障,可按每100平方米放3~4塑质瓦,或树枝堆,或假山石,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 五、种鸡养殖技术 雉鸡的繁殖有季节性,北方地区每年3~7月份为繁殖季节,南方地区可能提前1~1.5个月。一般将成年种雉分成繁殖期和休产期两个阶段,并采取不同的管理。 繁殖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①进入繁殖期的雉鸡,要求营养丰富,尤其要求充分供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产蛋开始后,随着产蛋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产蛋高峰期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8%~20%,在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②雉鸡因驯化时间短,野性较强,公母雉都有啄蛋的坏习惯,而母雉又具有产蛋地点不固定的特点,破蛋率较高,因此集蛋要勤,凡破蛋或吃剩的蛋壳应及时清理出圈,防止啄蛋癖蔓延。 ③保持良好稳定的环境条件,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时、定管理程序。出入雉鸡舍动作要轻,以常检查、修补网室,防止野生动物惊吓、骚扰雉鸡群;夏季炎热天气搭棚或在网室旁种植爬藤类的丝瓜、豆角等植物遮荫,以避免烈日直射,保证种雉正常的性活动及交配次数。 ④种雉每天产蛋时间多集中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 约占全天产蛋数的86.7%,正常产蛋每个蛋持续时间0.5~5分钟,初产雉鸡偶发难产现象,饲养人员应注意雉鸡群动态,发现难产应及时助产。方法是:先向泄殖腔中滴入润滑剂、甘油等,然后左手固定蛋的两侧,右手压住腹部向前推,帮把蛋取出,动作要轻,此项工作需两人完成。因初产母雉泄殖腔带血,其他雉见红后会啄肛,因此要随时观察雉群,及时采取措施,往出血处涂紫药水或黑墨汁,或隔离饲养。 ⑤当天种蛋应按时全部送交蛋库保存。 六、养殖山鸡的经验与技巧 1、养殖山鸡注意事项 山鸡有较强的野性,比较怕人,在居民点和公路边不适宜选择山鸡项目。 购买种、苗、蛋要注意品质。 注意养殖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5只,同时防止啄癖。 注意控制母鸡的膘情,减少产蛋难产。 注意疫病防治。 2、怎样选择山鸡种蛋 第一,是种蛋的品质要新鲜。一般来说,用于育种的蛋以10天内产收的蛋最好,因为这一时期内产收的种蛋其孵化率较高,孵化出的雏鸡往往也十份健康和强壮,其成活率极高。 第二,是种蛋的形状大小要合适。过大、过小或过圆、过长的蛋,都不适宜于用来孵化育锥。 第三,是种蛋的外表结构要正常。凡是薄壳蛋、厚壳蛋或“沙皮蛋”等外表结构异常的蛋,是不宜用来孵化的。 第四,是种蛋的蛋的蛋壳表面要清洁和要保证其没有裂纹。蛋壳过脏的蛋或有裂纹的蛋常会受微生物污染而最容易腐坏,从而直接导致孵化失败。 第五,凡是用来育雏的种蛋,都必须要求其来源于饲养、管理正常的健康鸡群,以免出现病症。 3、怎样防治山鸡啄癖 (1)断喙:实际断喙是防止啄蛋及其他啄癖的有效手段。幼雉15~20日龄断喙1次,70日龄进行第2次断喙,开产前进行修喙1次。公雉断喙尖。 (2)控制密度:雉鸡饲养密度不超过5只/平方米,每群不超过80只。 (3)沙浴池:种雉网室内铺垫5厘米厚的沙,运动场内设沙浴池。 (4)设产蛋箱:繁殖期设置相应的产蛋箱和遮挡视线的屏障。 (5)戴眼罩:应采用透明的红色眼罩,配以由尼龙或铁丝制成的鼻针,从而将眼罩架于喙上,别针则通过鼻腔以固定眼罩。 (6)勤捡种蛋:每天至少捡蛋两次,产在运动场上的蛋更应及时收取,减少雉鸡对种蛋的接触机会,防止啄蛋癖。 (7)放置假蛋:采用仿生的塑料雉鸡假蛋,放于种雉舍内,在叼啄不破的情况下,会逐渐改变啄癖。 (8)装置鼻环:鼻环装配在雉鸡的上喙上,以鼻环针固定在鼻孔上,但勿钳入组织里。要选择适合于雉鸡年龄的鼻环。一般在4周龄便可配戴, 一直戴到16周龄出售时为止。凡留作种用的,至16周龄时用截断器将鼻环除掉,再装上成年的雉用鼻环。此环不影响采食和饮水等正常活动。 (9)定期驱虫:对于体表与体内的寄生虫应定期用药驱除,以防止啄羽。 七、怎样防治山鸡疫病 1、在孵化间、育雏间、种鸡场的人中处应设置消毒设备,工作人员上岗时必须消毒。 2、对山鸡的易发病--鸡新城疫,应特别注意严密防范。于第10日龄用新城Ⅳ疫系苗点眼或滴鼻,1个月龄时用Ⅱ系苗加强免疫,3个月龄时上Ⅰ系苗,种山鸡于产蛋前1个月再注射1次新城疫Ⅰ系苗。 3、平常注意疫病的监测,用“百病消”、“恩诺沙星”、“氯霉素粉”、“痢特灵”轮回使用,以预防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或大肠杆菌病。 4、平时对网舍用具、设备,用“百毒杀”或“过氧乙酸”定期消毒。 八、山鸡的疾病防治 1、曲霉茵病:山鸡尤其是雏山鸡1-15日龄最易感染、发病率较高,可造成大批死亡,一般发病鸡死亡率占10-30%,30-70日龄的鸡也常发病,但死亡较少,成年鸡不易感染,因山鸡在4-7月产蛋育雏,正是夏季梅雨季节,因饲料褥草被曲霉茵污染或因密度过大拥挤,通风不良,圈舍潮湿,滋生曲霉茵致病,防治办法:禁喂发霉饲料,禁用发霉褥草,注意通风换气,在夏季连绵阴雨天,最好使用火焰喷消毒。治疗:用制霉茵素或克霉唑100只鸡50万单位,混入饲料连喂5次,也可用0.1%硫酸铜液饮水。 2、葡萄球茵病,也是山鸡常风病:主要因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引起葡萄球茵感染,主要侵袭雏鸡和育成鸡,临床表现主要是眼型:最初症状,流泪,眼结膜红肿,有粘液性分泌物,眼脸肿胀,稍后发生头部肿大,精神不振,食欲明显减退,条件改善后,病鸡很快恢复正常,一般不引起死亡,但是有时也会全身感染而致死亡,雏鸡患曲霉茵眼炎,也可引起异发葡萄球茵病;种鸡舍由于有铁丝网,山鸡又善于飞行,撞伤头部,也可因伤感染而引起葡萄球茵感染。 防治办法:鸡群的密度要适当,注意舍内通风换气,经常检查网舍的钉钩,哺扫舍内的铁丝异物,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及时断喙,可以预防其感染,一旦感染,可用氯霉素、卡那、庆大霉素,磺胺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应先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 (1)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不食、低头缩颈、羽毛逆立、不爱活动、拉稀、粪便腥臭、时有咳嗽、打喷嚏、鼻流清液、伸颈、甩头、张口呼吸,发出“咕噜”异常呼吸音,尤其是夜晚更甚,呼吸声更明显,犹如拉风箱,随着病程的延长,全身症状加剧,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翅下垂、嗜睡、怕冷打堆、病鸡逐渐消瘦、体重减轻。 (2)防治措施 ①加强卫生防疫、紧急接种疫苗。将发病鸡全部换舍隔离,对死雏集中深埋,健雏更换场地,原用鸡舍彻底用清水冲洗并用3%的甲醛热溶液喷洒消毒,1次/日,连用3天;饲槽和饮水器等用具用水洗净后再用0.1%的新洁尔灭浸泡消毒;全鸡群用鸡传支H52进行饮水免疫,在饮水免疫前停止供水4小时,并在疫苗水中加入0.5%的脱脂奶粉。同时用消毒威带鸡消毒,2次/日,连用5天,以净化空气,杀灭病原微生物。 ②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调节鸡舍温度,并做到在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通风透气,降低饲养密度,避免发生拥挤,合理调配日粮,做到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同时注意日粮中适当增加禽用多维和矿物质的含量,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③治疗方法。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使用一些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的作用。(1)临床症状明显的病鸡口服氨茶碱片,0.5-1.0克/只,1次/日,同时肌注青霉素3000国际单位/只、链霉素4000国际单位/只,2次/日,连用3-5天,疗效较好;(2)全群用板兰根、金银花、鱼腥草、龙胆草、甘草、连翘、蒲公英、桔梗各25克(为1000只鸡1日用量),煎汁拌料饲养喂,连喂5天;(3)饲料中拌饲0.15%的病毒灵和禽菌灵粉(0.7克/公斤体重/日),连喂3天。 (3)注意事项 到目前为止,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预防,是控制本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有资料表明,在7-10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滴鼻或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苗H120与新城疫Ⅱ苗混合饮水,35日龄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苗H52加强免疫,对该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2楼
SYC163 发表于:2005/9/5 14:00:00

山鸡有优劣养殖当谨慎

随着珍禽业的发展,养殖山鸡者越来越多,一些不法分子趁此机会,以种种手段兜售一些劣质山鸡种源和虚假技术,使一些养殖户上当受骗,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一、形体的区别

优质品种的山鸡和一些退化、杂种山鸡在外形上主要有以下三点区别:1斑点 优劣山鸡的颜色基本一样,区别不大,但优劣山鸡身上的黑白斑点大小却不同,优者大而稀疏,排列均匀,如同花生米大小。2羽毛 优良山鸡的羽毛显得松软、丰厚,给人以其肉质脆软之感;而劣质羽毛显得紧凑、单薄,给人以肉质硬实之感。3形状 同龄优劣山鸡在正常饲养下,优者体形大于劣者,售劣者往往以年龄小为由行骗。而年龄大小、嘴、头、体、足、尾有异,年龄愈小头与体愈偏圆,嘴、足、尾愈短。

二、公母比例

市场上一些卖种骗子往往以自然界中野生鸟禽成双配对为技术,公母对半出售,极容易使人上当受骗。其实人工饲养的山鸡与其差别是很大的,科学的公母搭配比例为1:3。公鸡过多,造成浪费,过少则受精率低,影响配种。

三、年龄

在引种山鸡时,千万不可相信年龄愈大或愈小愈好的谎言。因为过小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且还需耗本养大;过大则饲养年限短,老化早,二者均不经济。区别二者的最好方法是从头、嘴、体、足、尾部上观察。

另外,还要注意市场回收能力,以免商品鸡积压,造成损失。

3楼
SYC163 发表于:2005/9/5 14:01:00
山鸡养殖学问多
选育良种:要求母山鸡体质健壮,体重1—1·5公斤,结构匀称,发育良好;性情温顺,活泼好动,冠髯鲜红,眼大有神。公山鸡各部位匀称,发育良好,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宏亮,羽毛丰满,姿态雄伟,体重1·5公斤上。   抓好防疫:山鸡能保持健康状态是延长产蛋高峰期和提高种蛋受精率的重要保证。只有延长产蛋高峰期,才能使山鸡多产蛋。因此必须保持圈舍清洁,每周可用百毒杀或灭菌灵1:1000倍液喷雾消毒1次,消毒液可直接喷到山鸡身上。食槽、水槽用0·1%的高锰酸钾刷洗1次。在产蛋高峰期主要疫病有白痢、大肠肝菌等,防治可用青霉素,用法:取1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开口平放入清水中饮用即可,可供80—100只山鸡防疫1次,每次半个月。   科学配料:在繁殖期间的山鸡,需供给营养成份齐全的饲料,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饲料配方为:玉米55%、豆饼15%、麸皮17%、高梁6·5%、鱼粉8%、贝壳粉2%、骨粉1·2%、食盐0·4%、添加剂0·5%,并在每100斤饲料中加蛋氨配50克、氯化胆碱50克,多维素5克,产蛋2个月时注射1次“减蛋综合征疫苗”。   公母比例:公母搭配合理是提高产蛋率和降低饲养成本的重要措施。如果公鸡太多,既浪费饲料及造成公鸡常因争夺配偶而斗殴负伤,母鸡也因难以接受频繁的交配而影响产蛋;公鸡太少,种蛋受精率较低。因此,科学的公母比例为1:3—4为宜。   饲养管理:每天要定时打扫卫生,定时供食供水,要保持经常有清洁充足的饮水。适宜的水温为15—25℃。如超过30℃或低于10℃都会影响产蛋量。夏天气温高时应注意通风降温,冬春气温低时注意保温,并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4楼
SYC163 发表于:2005/9/5 14:02:00

山鸡养殖成功的几个关键要素

2003-12-26 山鸡又名野鸡、雉鸡、环颈雉,隶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山鸡肉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价值全面。羽毛色彩鲜艳美观,华丽高雅。雉鸡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每只雌山鸡年产蛋50枚--100枚,受精率在80%以上,孵化率在90%以上。就目前市场需求和人们消费水平来看,饲养山鸡经济效益较好。为了确保山鸡养殖成功,必需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山鸡的生活习性。山鸡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耐高温,抗严寒,所以人工饲养不受地域的限制;山鸡群集性强,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活动在自己的领土上,适合人工大群饲养;山鸡食量小,食性杂,喜欢少吃多餐;山鸡属早成鸟,刚出壳的幼雏,待绒毛干后即可在雌性亲鸟的带领下,自己捕捉小昆虫等食物,大约10天后,便能采食嫩青草、树叶等。 2.合理选址和布局。场址要求选择在地势平坦向阳、座北朝南、高燥而利于排水的地方。鸡舍要求保温性能好,便于通风、干燥、清洁和消毒,有利于防疫操作,育雏舍与育成舍要有一定的间隔。鸡舍要防止鼠、猫、蛇等的入侵,要搭建防飞网以防鸡只飞逃。另外,要有栖架、沙池等设施。 3.严把引种关。要重视种苗的选购,饲养户应到种源可靠、饲养管理水平高、孵化技术过硬的种山鸡场引种,并严格把关。山鸡品种很多,如中国环颈雉又叫美国七彩山鸡,特点是生产性能优良,繁殖力强,驯化程度高,野性小。左家雄鸡,肉质白嫩、肌纤维细、香味浓而持久,口感好。黑化雉鸡又名孔雀雉鸡。还有河北亚种雉鸡又称地产雉鸡等。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选择的品种。不同品种的雉鸡都有其固有的一些特征,但优质种苗均应是:绒毛洁净有光泽,蛋黄吸收良好,腹部平坦,脐带部愈合良好、干燥,而且背腹部有绒毛覆盖。雏雉站立稳健有力,叫声洪亮,对光线和声音反应敏感,体形匀称。如果雏鸡是弱雏或病雏,加上途中运输受冷或受热、挤压的应激,就会造成大量死亡以及日后的大批生长发育不良。 4.正确选用饲料。根据山鸡不同饲养阶段对饲料的营养要求,适时更换饲料配方,饲喂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特别注意含硫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补充,选用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重质量守信誉的大型饲料厂的饲料产品。为保持山鸡的野味,日粮中经常补充蚯蚓等鲜活饲料及青草、蔬菜等青绿饲料。鲜活料的补充量以占口粮的5%--10%为宜,青绿饲料的补充量以占日粮的50%--20%为宜,应根据饲料的价格和来源灵活掌握。 5.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山鸡是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特禽。对饲料选择性不强,一般饲料均喜欢吃,但特别爱吃颗粒料。刚出壳两周内的山鸡,需要补充动物性蛋白质,这是在自然生态环境下形成的特点,在人工进行饲料配合时应加以注意。要密切注意温度变化,适时调整舍内温度。适当增加光照,提高鸡只的采食量。一日三次饲喂,要定时定量。每天清扫一次鸡舍和周围环境。注意观察所排粪便的颜色和性状,及时了解鸡群健康状况,对死亡的鸡只要及时解剖,分析查找原因。要保持鸡舍的安静,杜绝粗暴驱赶和大声喧哗,严禁狗、猫等小动物窜入。饲养员及所穿衣服的颜色要相对固定,以免鸡只因人员和服装颜色改变而发生应激。 6.切实做好防疫和消毒工作。要做到定期对鸡舍、用具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定期更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定期灭鼠、灭蚊、灭蝇。严格控制人员特别是鸡贩、蛋贩和车辆随意出入鸡舍。妥善处理鸡粪、病死鸡、污水和垃圾。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长期坚持使用带鸡消毒。 7.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山鸡的生产和销售行情,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保证产品适时、及时销售,形成良性生产循环。 233100,安徽技术师范学院,陈会良

5楼
SYC163 发表于:2005/9/5 14:06:00
山鸡养殖学问多

 选育良种:要求母山鸡体质健壮,体重1—1.5公斤,发育良好;冠髯鲜红,眼大有神。公山鸡各部位匀称,胸肌发达,蹄声宏亮,羽毛丰满,体重1.5公斤以上。   抓好防疫:山鸡能保持健康状态是延长产蛋高峰期和提高种蛋受精率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保持圈舍清洁,每周可用百毒杀或灭菌灵1:1000倍液喷雾消毒1次,消毒液可直接喷到山鸡身上。食槽、水槽用0.1%的高锰酸钾刷洗1次。在产蛋高峰期主要疫病有白痢、大肠杆菌等,防治可用青霉素,用法:取1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开口平放入清水中饮用即可,可供80—100只山鸡防疫1次,每次半个月。   科学配料:在繁殖期间的山鸡,需供给营养成分齐全的饲料,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   饲料配方为:玉米55%、豆饼15%、麸皮17%、高粱6.5%、鱼粉8%、贝壳粉2%、骨粉1.2%、食盐0.4%、添加剂0.5%,并在每50公斤饲料中加蛋氨配50克、氯化胆碱50克,多维素5克,产蛋2个月时注射1次“减蛋综合征疫苗”。   公母比例:公母搭配合理是提高产蛋率和降低饲养成本的重要措施,科学的公母比例为1:3—4为宜。   饲养管理:每天要定时打扫卫生,定时供食供水,要保持经常有清洁充足的饮水,适宜的水温为15—25℃。

6楼
SYC163 发表于:2005/9/5 14:07:00

养殖山鸡基础知识

一、山鸡基本习性常识   A、山鸡的外形特征: B、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有随季节变化小范围垂直迁徙的习性,夏天栖于海拔较高的针、阔叶混交林边的灌木丛中,秋季迁转到海拔低的避风向阳处。 C、山鸡的食性: 山鸡的食性很杂,喜食植物的嫩叶、种子、果实等以及豆类、谷类,也食昆虫。 D、山鸡的生理习性; 山鸡的翅膀飞行能力差,不善于飞行,往往几次起落便不能再起飞,只是 善于奔走,跳跃。 E、山鸡的繁殖习性: 山鸡10-11个月可达性成熟,并开始繁殖,山鸡繁殖高峰期在5-6月,年产蛋两窝,每窝10-15枚,蛋重25-28克,多呈浅黄色椭圆形。 二、投资山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A、山鸡场舍的准备: 在禽类养殖中,山鸡项目在场舍投资可算上较大的。从科学节省的角度,种鸡应才取平养、商品鸡最好采取网笼。 平养种鸡场舍应选择在有利于排水干燥、背风向阳、无污染源、交通方便又不近村庄、厂矿,较为清静并有生卫水源和电源的地方。每间鸡舍以32平米为宜,规模养殖,每栋鸡舍长36米,宽8米、高2米以上,鸡舍前设有活动场地,每间舍场之间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分隔,上有防飞网。 笼养商品鸡场舍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利用旧厂房、库房改造。 B、山鸡笼具的准备: 笼养商品鸡的笼具市场没有定型笼购买,可按鸡笼,也可按鸽笼,各养殖场可根据实际结合当地资源自定。 准备用具:一是孵化器,可用家鸡电力孵化器;二是育雏设备有育雏架、育锥笼、电暧气、育锥伞等。三饲养用具如食槽、水槽。 C、养山鸡技术的准备 山鸡养殖技术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掌握孵化、雏期保温、啄癖、叨蛋、配群、饲养等多方面技术,需要有专职人员负责。特别是孵化技术,如养殖场不能自我解决孵化问题,在商品销售竞争中很难有利可图。这就要不断学习养殖技术。为帮助养殖总结经验本网开设了“山鸡知识讲座”和“山鸡技术文荟”栏目,可能给养殖户有所帮助。 D、养山鸡饲料的准备: 山鸡系杂食性禽类,饲料十分简单,同于家鸡。 E、山鸡防疫准备: 引进山鸡苗要注意防疫,需按日龄用马立克氏、传支、新城疫、法氏囊苗等。 F、山鸡购种的准备: 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种货源,掌握选择有关的基本知识,要坚持到有种苗经营资格单位购买的原则、坚持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坚持就近购买的原则,购买好种苗质量。 三、饲养管理山鸡基本知识   A、山鸡雏期养殖管理技术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B、山鸡成期养殖管理技术 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雉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 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7楼
SYC163 发表于:2005/9/5 14:15:00
山鸡啄癖的预防和治疗 山鸡以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市场俏销经济效益高深受养殖户欢迎。然而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山鸡易患啄癖,怎样预防和治疗是很多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现将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大马村山鸡育种场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强弱分群饲养,以防以大欺小、以强欺弱,造成小鸡、弱鸡被啄伤后而形成啄癖。光照也是发生啄癖的原因之一,育成鸡光照每天应控制在9小时以内,开产后逐渐延长到16-18小时,若突然增加,则易引起啄癖,光线不易太强,每平方米2-3瓦为宜。 二、密度要适宜,山鸡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必需有足够的活动场地。种鸡适宜的密度每平方米2-4只,青年鸡及商品鸡每平方米不要超过6只,舍内可用木棍,竹杆增设栖架,以增加活动空间,群体数一般为200只左右。 三、保持鸡群稳定,山鸡有集群生活特性,如突然加进新来的山鸡,常易引起打斗,特别是繁殖季节,产生惊群,诱发吸癖并影响产蛋。 四、添加青绿饲料,用高能量低纤维日粮能量喂山鸡,不但易产生啄癖,而且啄癖严重,在日粮中适当增加纤维含量,或每天喂些嫩草、菜叶等,可减轻啄癖的严重程度,若在饲料中添加2%-3%的羽毛粉效果更佳。 五、清除鸡舍尖锐物体,舍内铁丝网破损或有其他尖锐物品易引起鸡体创伤,有创伤的鸡容易被啄。因此要正常注意修理铁丝网和清除尖锐物品。被啄伤的山鸡要及时隔离治疗,康复后再合群饲养。 六、设置障碍物,根据北京房山区青龙湖镇大马村山鸡育种场的经验,在运动场或栏内用纤维布帘或打结成球状,便于山鸡活动时啄玩,以分散其注意力。还可用树枝草把设置障碍使其活动时有隐藏处,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七、及时治疗被啄伤鸡,对被啄伤的山鸡可按以下配方拌料:氯化铝1克,硫酸铁1克,硫酸锰8克,碘化钾0.5克,研未均匀拌入料中,可供成鸡1000只,雏鸡2000只一日的喂量,或用啄肛灵拌料连喂3天为一疗程,隔天后再喂一疗程,即可痊愈。
8楼
sy 发表于:2005/9/5 17:29:00

很感谢你们提供的技术,第6楼上的"山鸡知识讲座"和"山鸡技术文荟"在哪里啊?谢谢.

9楼
SYC163 发表于:2005/9/5 20:25:00

在这个网址中http://www.hbagr.gov.cn/asp/showdetail.asp?id=40244

岳城乡农民养殖山鸡(图)

正阳

中国·驻马店网( 2005-3-2 9:08:33)

来源:正阳外宣办
  近年来,正阳县岳城乡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资金扶持,使当地一部分养殖户富了起来。 图为:该镇农民养殖的山鸡。

10楼
SYC163 发表于:2005/9/5 21:04:00

七彩山鸡的主要品种 出处:全球农业网 作者: 发表日期:2005-8-1 阅读次数:

-------------------------------------------------------------------------------- 七彩山鸡,学名环颈雉,俗称野鸡、美国山鸡,属鸟纲、鸡形目、雉科。七彩山鸡适应性强、喜群居、喜飞行(一次飞行距离可达800米)、好争斗、惧惊吓、怕潮湿。其主要品种有:

一、六彩山鸡 属标准品种,是目前养殖生产中最流行的品种,适应性强,成年公山鸡体重1500一1700克,成年母山鸡体重1250克,产蛋量80枚左右,每枚蛋重30克。

二、大型七彩山鸡 是由美国选育出来的新的商品肉用山鸡品系,体重比标准品种要重200--300克,肉味鲜美,适合家养。

三、重型七彩山鸡 由美国培育的新的超级肉用七彩山鸡,20周龄可达到上市体重,体重比大型品系要重200--300克,公山鸡体重可达2公斤以上,母山鸡产蛋量略低。

四、黑化七彩山鸡 又称黑化雉。成年公山鸡羽毛颜色有点像孔雀,母山鸡羽毛黑褐色。目前国内有的种场自己选留建系,属七彩山鸡的突变品系。生产性能和体重与七彩山鸡无明显差异。

五、白化山鸡 又称白化雉。公母山鸡的羽毛全部为白色,生产性能与七彩山鸡接近。

六、黄化山鸡 美国有此品系,羽毛浅黄色,突变率较低,产品多作为标本。

共1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585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