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蛋雏副伤寒

1楼
琪苏格 发表于:2011/11/14 11:08:00

一、传染阶段

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在临诊中该病主要引起成年鸡发病,由于本病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因此也可引起雏鸡发病。雏鸡一旦感染,不但会造成较长时间的伤亡,其损失还会持续到整个产蛋阶段。
二、临床症状
    病雏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羽毛蓬松,食欲下降。许多雏鸡扎堆在火炉周围,闭眼嗜睡,下痢,排出灰白色粪便,泄殖腔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污染,部分病雏的泄殖腔孔被干燥粪便粘住而导致排便困难,可见明显的努责尖叫。有些雏鸡呼吸困难、气喘、伸颈张口呼吸。雏鸡生长缓慢、消瘦,脐孔愈合不良,卵黄吸收不完全,腹部膨大。
    三、病理变化
    病死雏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瘪。肝脏肿大呈铜绿色,有粟粒大灰白色或浅黄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并充满胆汁。脾脏一般肿大1~2倍,有粟粒大小的坏死灶。心包增厚积水,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者与心外膜粘连,心肌上有凸出的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充血明显。肠道外观贫血,肠黏膜有溃疡,卵黄吸收不良,外观黄绿色或灰黄色,有时呈绿色,严重病例卵黄囊破裂,卵黄散落在腹腔内形成腹膜炎,造成内脏各器官相互粘连。
    四、实验室检验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脾组织,涂片后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无鞭毛的杆状菌。
    分离培养和纯培养  以无菌方式采取病例肝、脾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在37℃恒温箱中经24小时培养后进行观察。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湿润、圆形、边缘整齐的较小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出现细小、无色透明的圆形、光滑菌落。钩取上述培养基上的菌落同时接种三糖铁琼脂培养基和尿素琼脂培养基,经37℃培养24小时,结果在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底层呈金黄色,斜面部分为红色;在尿素琼脂培养基上不变色。
    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先将标准抗原充分振荡摇匀,用滴管滴1滴于载玻片上,然后用消毒过的针头刺破发病雏鸡的鸡翅静脉,用铂耳蘸取满环全血后与玻片上的诊断抗原混匀,并涂成1~2厘米直径的圆形,轻轻转动数次,2~3分钟后观察。在检测的20例病例中,有16例出现白色絮状凝集块,阳性率80%。
    生化反应  用上述培养的菌落进行生化反应,结果该菌能发酵甘露醇、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木胶糖、果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甘油、山梨醇等;靛基质试验阴性,不产生吲哚,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动物接种  取培养的菌落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给A组6只10日龄雏鸡每只肌肉注射0.5毫升,给B组另6只雏鸡每只注射0.5毫升生理盐水。在同等环境下饲养,结果2天后A组雏鸡陆续出现死亡,症状和病变同上述发病鸡,而B组雏鸡无异常变化。
    药敏试验  用常规纸片法作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氟苯尼考、利福平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中度敏感;对氟哌酸、环丙沙星、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不敏感。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验,确诊本次病例为鸡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伤寒病。
 五、防治
    1.投放敏感药物,中药辅助治疗。根据上述药敏试验结果,在饮水中加入氟苯尼考进行治疗,每天2次,连用5天;5天后,再用利福平连续饮水治疗,每天2次,连用4天;为增强治疗效果,在饲料中拌入三黄禽宝(中药制剂)进行饲喂,全天使用,连用5天。   
    2.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环境消毒。紧急更换舍内已被病原污染的垫料,重新垫入消毒过的柔软麦草;提高育雏温度1~2℃,夜间加强管理,防止温度下降加重病情;提高饲料品质,在配合饲料中加入2倍量优质电解多维,料盘、料槽和饮水器要天天清理并及时消毒;每天用百毒杀带鸡消毒1次,消毒时雾滴要小,且不要直接对着鸡体喷雾,消毒前要适当提高舍内温度;坚决杜绝无关人员进入育雏舍,饲养人员进入时要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育雏室门口应设立消毒池。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3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