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家禽常用中药药理知识

1楼
傑の少 发表于:2011/12/24 20:44:00
家禽常用中药药理知识(1)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白头翁等 本类药物性质寒凉,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具有清解热火毒邪的作用。用于瘟毒发斑、热毒下痢及急性热病等。本类药物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柏、龙胆、秦皮、黄芩、苦参等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清热之中,燥湿力强,故称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湿热证。因其苦降泄热力大,故本类药物多能清热泻火,可用治脏腑火热症。本类药物苦寒性大,燥湿力强,过服易伐胃伤阴,故一般用量不宜过大。必要时可与健胃药或养阴药同用。 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牡丹皮等 凡能清热凉血,以治疗营血分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本类药物性味为苦寒或咸寒,偏入血分以清热,多归心、肝经。因心主血,营气通于心,肝藏血,故本类药物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主要用于营分、血分等实热证。 四黄解毒液:使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药,配以攻下药和利尿通淋药,治疗心、胃实火过旺,导致肝肾肿胀、出血等疾病,凡热在表而不得用此药。也可用本品配合治疗球虫、肠炎,以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消炎祛火。本品苦、寒、凉,病停即止(一般使用4-5天即可,不可多用),然后使用脾胃康,以保护脾胃。 清虚热:青蒿、地骨皮等 本类药物性寒凉,主入阴分,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骨蒸潮热、午后发热,以及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而致夜热早凉。使用本品配伍清热凉血及清热养阴之品,以标本兼顾。 一般患有流感的蛋鸡,在治疗后期常有虚热,而致使产蛋量不得回升。解剖可见肾脏、肝脏等发生功能性病变。 攻下药:大黄、芒硝等 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痛则不痛。此类药物多归经为大肠、胃经,即治疗的器官多在大肠和胃,通便大肠,使粪便不在大肠淤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物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主要具有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胃肠积滞和燥屎等。或有清热泻火,使实热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起到上病治下、釜底抽薪的作用。 泻下药主要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之证。 对痢疾初起,下痢后重,或饮食积滞,泻而不畅之证,可使用本药,以攻逐积滞,消除病因。对肠道寄生虫,本类药物与驱虫药同用,可促进虫体排出。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冬天多为风寒感冒,解表可用荆芥防风。此类药物多归结肺经,即治疗的器官多在肺。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气为主要作用。 肌为肌肉,表为皮毛,风寒邪刚侵于皮毛和肌肉(张方水注解) 麻黄能使处于高温环境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元朝朱震享在《当溪心法》中就告诫医者对感冒气喘者不可妄投麻黄、桂枝剂。明朝王纶《明医杂著》说小儿皮肤娇嫩、汗腺出汗力不足,慎用麻黄。轻者不必用药,侯二三日多有自愈。凡发表之后,其邪即去,用补脾以实其表,庶风邪不能再入。 发散风热药:本类药物多归肺、肝经。 薄荷、柴胡、葛根、牛蒡子、桑叶等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主要适用于感冒以及瘟病初起邪在卫分。 营气指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气分布于人体血脉之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人体全身。卫气指皮肤的屏障防卫机能。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包括机体屏障、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 利水消肿药:茯苓、猪苓、泽泻等 本类药物性味甘淡或微寒,淡能渗泄水湿,可使肾水肿消退,故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用于肾肿、痰多等症。本类药物一般归脾、肾二经,可宁心健脾。 胃气不足,而引起脾无物可运,导致脾湿生痰。本品具有利水健脾的作用,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该类药物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因此,对于因脾湿而引起的鸡痰多、肺肿,该类药物是必用之药。因此,机体健康由胃气足开始,就是这个道理。 肺热而痰黄、少、肠道便秘,脾湿则痰多,肺肿。由此,鸡呼吸道疾病肺热、风寒、风热、脾湿、肾肿等多重原因引起,西药消炎只是治疗呼吸道疾病最简单的办法。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木通、滑石、石韦等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苦能降泄,寒能清热,走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肾为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以利尿通淋为主要作用。 凡热引起下焦疾病,如肝肿、肾肿等疾病皆可使用本品。车前子又是治疗眼结膜炎必备之药。 肝肾舒:乌洛托品+利水消肿类中药 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等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本类药物主入脾胃二经。 消食药多味甘性平,主归脾胃二经。具消食化积,以及健脾开胃,和中之功。主治宿食停留,饮食不消所致饮食不振,以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消食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调整胃肠功能,助消化,增强免疫等功效。 消食增重散:健胃消食类+理气类药 补气药: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甘草等 本类药能补益脏气以纠正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向。补气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元气等。补气的药主治有:脾气虚,证见食欲不振,拉稀,精神萎靡,消化不良,消瘦,蛋鸡脱肛等。补肺气虚,证见张嘴呼吸,气喘,肺肿等。元气虚,元气藏于肾,依赖三焦通达全身,周身器官组织得到元气的激发和推动,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 本类药物大多归能补益肺气,主归肺经。 尤其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生素等寒凉药使用时间长,病毒性疾病恢复阶段,需要使用本类药物以强脾胃、肺及恢复元气,增强抗病能力。 本类药物一般需配利水消肿、健胃消食药物使用。如脾胃康。 黄芪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195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