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鸡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诊治

1楼
梁玉松 发表于:2012/1/12 14:21:00
   一、基本情况 某场1999年1月26日购进改良石岐杂肉鸡苗一批,共7240羽。鸡苗进场后1周内死亡53羽,主要是蛋黄囊吸收不良而破裂致死。发病时以庆大霉素、多种维生素投喂后停止死亡。3周后鸡只出现咳嗽,流鼻液,鼻窦肿胀,张口呼吸,但大部分鸡只精神良好,采食量正常,初诊为霉浆体感染,以强力霉素、恩诺沙星交叉使用3天后症状基本消失。但至9周龄时,鸡群精神状态表现异常,采食量显著减少,又出现死亡。 二、临诊症状 鸡群65天龄时发病,约有40%的鸡只表现精神沉郁,呆立,厌食,毛松,头缩。有的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有喘息音,下痢。第一天死亡126只,第二天病情加剧,除上述症状外,部分鸡只眼睑肿胀,流泪,流鼻液,呼吸困难且有啰音,粪便水样,呈黄白、黄绿色,有的还出现神经症状,死亡260只。 三、剖检变化 腺胃、肌胃、泄殖腔、盲肠扁桃体出血;小肠充血、出血,严重者出现溃疡;鼻窦、气管有粘液,肺出血,气囊混浊,有黄白色露珠状分泌物;大部分鸡只出现心包炎和肝周炎,胸腔、腹腔及肠系膜有干酪样渗出物。 四、实验室检验 1、病料的采取及处理:取发病早期病鸡的气管分泌物,加生理盐水制成1:5的悬浮液,按每毫升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各2000单位,置4℃冰箱中作用2小时,然后离心沉淀,取其上清液作为接种材料。 2、鸡胚接种:取10天龄的鸡胚5只,将上述处理过的接种材料按每胚0·2毫升接种于鸡胚尿囊腔内,经37℃恒温孵育,鸡胚在46小时左右死亡,死胚生长发育受阻,全身充血、出血。 3、血凝(HA)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取鸡胚尿囊液作红细胞凝集试验,结果为阳性;再用新城液标准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出现血凝抑制。 4、细菌分离培养:以无菌操作取病死鸡的肝脏,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小时后,长出半透明的红色小菌落。挑取菌落涂片,用革兰氏染料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钝圆的小杆菌。 五、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该场鸡群发生的疫病为新城疫及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 六、防治措施 1、隔离病、弱鸡只,进行特别护理;严格控制车辆、人员进出。 2、第1天用新城疫Ⅰ系疫苗4倍量肌注;以恩诺沙星15毫克/只、TMP3毫克/只及适量麻黄碱肌注。第2天以同等剂量的药物再注射一次。同时以0·02%强力霉素饮水投服,连用3天,以后改用0·015%氟哌酸及多种维生素饮水3天。在此期间加入适量小苏打饮服。 3、考虑到鸡只厌食,将原来投喂的大鸡料转为小鸡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香味素及板蓝根,以提高适口性。 4、提高舍内温度。在鸡舍通道内用炭炉加温,使舍内温度提高到27℃左右。 5、坚持每天冲洗栏舍1次,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臭味,并用海氯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扩散。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鸡群于第6天精神明显好转,食量增加,死亡减少。此次疫情导致鸡只先后共死亡725只,约占10%。 七、体会 1、该疫情的爆发有着其内、外多种因素,不良因素愈多,发病率愈高,病情愈严重。该场使用的新城免疫程序已有两年多,从未发生过新城疫,说明该程序是适合该场的。但由于后来东莞地区部分鸡场出现新城疫,死亡率为50%—70%,有的甚至100%,由于该场没有对周边鸡场发生的疫情给予重视,对外来车辆、人员消毒不严,再加上梅雨季节,天气寒冷潮湿,鸡只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造成机体局部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下降,难以抵御外来新城疫强病毒株的入侵,导致新城疫的发生。该鸡群在3周龄时已发生过呼吸道病,虽经治疗有所好转,但未痊愈,在低温的环境下容易复发。 2、此次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造成鸡群40%的发病率,而死亡率却能控制在10%以下,说明采取的措施是恰当而有效的。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3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