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春季猪传染性腹泻病的防治

1楼
开心 发表于:2013/4/11 8:54:00

 春季气温忽高忽低,猪舍通风少,湿度大,细菌、病毒均易繁殖,所以春季猪容易发生多种疾病,猪腹泻就是常发症之一。现介绍几种常见的猪传染性腹泻病的诊断与防制。

  仔猪黄痢 本病多发于炎夏和寒冬潮湿多雨季节,春、秋温暖季节发病少。最初为突然拉稀,排出稀薄如水样粪便,黄至灰黄色,有腥臭味,随后拉稀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拉1次水样粪便。病猪严重脱水,体重迅速下降。

  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一旦出现腹泻,马上对整窝猪用药,可减少损失。本菌易产生耐药性,应先做药敏试验。对拉稀严重者要适当补液。

  预防措施如下:

  疫苗免疫 K88-LTB基因工程活菌苗(简称MM活菌苗),有K88、K99、987P、F41的单价或多价灭活菌苗,在母猪产前4~6周免疫,产前15天再加强免疫一次,使新生仔猪通过哺乳获得保护。

  自家灭活菌苗 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很多,有条件的猪场可通过分离本场的致病菌,制成灭活菌苗,这样针对性强,效果好。

  抗血清被动免疫 用分离的致病菌株制备的抗血清或经产老母猪的血清对初生仔猪进行注射或口服,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药物预防 可在仔猪出生后全窝用抗菌药口服,连用3天,预防发病。还可在母猪产仔前后2-3天给母猪肌注长效土霉素进行预防。对仔猪还可在3日龄、7日龄和21日龄使用肌注长效土霉素的办法预防大肠杆菌,效果较好。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提高产房的温度,严防受凉。要让仔猪吃足初乳,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仔猪白痢 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2-3周发病最多,7天以内或30天以上发病的较少。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以严冬、早春及炎热季节发病较多,尤其是气候突变时多发。有时不采取治疗措施也可自愈。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以及仔猪受凉等各种不良因素都能诱发本病。病猪体温一般不升高,精神尚好,到处跑动,有食欲。主要发生下痢,粪便为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粥样,有腥臭味,有时粪中混有气泡。

  治疗 要及时,只有在早期治疗和改善饲养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有的病程延长到2~3周以上,恢复后的仔猪生长发育缓慢。治疗的药物同仔猪黄痢,最好做药敏试验。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不让仔猪受凉感冒;有条件的可用自家菌苗免疫母猪进行预防。

  仔猪副伤寒 1-4月龄的仔猪最易感,1个月以下和6个月以上的猪很少发生。多见于断奶后不久的仔猪,突然发病,体温41℃左右,食欲下降,先便秘后下痢,稀便恶臭,2-3天后病猪鼻端、耳尖、腹部和四肢的皮肤上呈紫色,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发病3-5天后多数死亡。慢性型最为常见,多由急性型转来,体温稍升高,精神委顿,堆卧一起,先便秘后持续或间歇性腹泻,粪便黄色或黄绿色、恶臭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严重者粪便失禁,病猪渐瘦,最后因脱水而死亡。

  预防 在非疫区,仔猪断奶后可接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疫区要提前到20日龄-30日龄进行首免,间隔10天左右再加强免疫一次。在气温突变、长途运输、转群、并群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素和抗应激药物(如复合多维、葡萄糖等),以提高仔猪抗病力。

  治疗 一旦发病,要立即隔离治疗,圈舍彻底消毒。全群饲喂土霉素或氟苯尼考等抗菌素,病猪肌注氟苯尼考或其他敏感抗菌素,同时口服庆大霉素,每天1-2次,连续3-5天,对拉稀严重者要适当补液,可有较好疗效。

  仔猪红痢 最急性型出生后1天发病,突然下痢,偶有呕吐,排红色粘粪,虚弱,很快濒死。一般来不及治疗。少数住不出现血痢即昏倒、死亡。急性型病程2天,粪便红褐色,液状,含灰白色坏死组织碎片,一般第3天死亡。慢性型病猪持续或间断排黄灰色糊状粪便达7天以上时间,渐瘦,生长停滞。

  预防 一方面加强饲养管理与消毒,保持圈舍卫生,减少感染机会;另一方面,对母猪接种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还可在仔猪刚出生时就口服抗生素。

购买产品:http://gxjag.cn.alibaba.com/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