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猪丹毒的综合防治

1楼
助农农场 发表于:2013/4/14 22:55:00

病原和流行

  病原为猪丹毒杆菌,小杆或长丝状,革兰氏染色为紫色,有多个血清型,且各血清型有很大的毒力差别,这为有效防控增加了难度。本病原在粪便、垫料、土壤中可存活30天~40天,在深埋的尸体内可存活7个月~8个月,在熏制等加工肉品内可存活3个月~4个月。病猪各器官和耐过猪肠道、胆汁、扁桃体及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被污染的环境等都是本病的传染源。此病多发生于夏、秋季;冬、春也会发病,但较少;既可散发,也能区域流行;3月龄以上的猪最易染、发病,3月龄以下和3年以上猪较少染、发病;牛、马、羊、野禽和家禽等也偶尔会染、发病;有伤口的人接触病猪等,也有可能染、发病。病原主要通过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等感染猪。气候变化过频和过激、营养不良、环卫条件差、猪舍通风不良和潮湿等也会促发此病。病症

  此病的潜伏期为1天~7天,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最急性多发生在流行初期。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骤升至42℃以上,多数病猪有寒颤、呕吐、抽搐等症状,少数病猪不会有任何症状出现,病猪在皮肤未出现红斑之前就会死亡(1天左右)。

  急性型病猪初期体温升高至41℃以上,食欲不振,喜卧,精神委顿,两眼发红,便秘,尿红,有时呕吐,后在耳根、胸、腹、背、肩、颈侧和四肢等处出现形状不定、大小各异的红色疹块,用指按压疹斑会消退,手起疹色即复原,后期疹斑淤血、出血,指压不褪色。病猪诊斑出现后,体温会渐趋正常。

  慢性型由急性型转化而来。出现跛行、疼痛。四肢关节肿胀、咳嗽和呼吸、心跳加快等症状。如强迫让病猪快走,多会突然倒地死亡。病猪背、肩、耳和尾部疹斑会发生皮肤坏死,局部皮肤变黑,如皮革样,后逐渐与新生组织分离并脱落,形成缺耳、断尾或一片无毛瘢区。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