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及猪场健康管理策略

1楼
青霉素 发表于:2013/10/28 13:42:00

2013年10月14-15日第二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成功在中国西安举行。本次会议注册人员1001人,演讲专家20名,参展企业50多个。本次会议的主题主要围绕:蓝耳病(PRRS)、猪流行性腹泻(PED)的防控及猪场健康管理展开。作为一名猪场临床兽医,我如期参加了本次会议,现将我所学内容分享如下。

1、蓝耳病—— 一个持续“热门”的疾病

本次会议中共有6场报告与蓝耳病有关,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既有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又有行业领军企业的实践总结。主要观点如下:

1.1 中国蓝耳病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专家杨汉春教授开启了首场报告

蓝耳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最重要的疾病,特别是2006-2007年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爆发后,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虽然Hp-PRRS发病有所缓和,但其毒力仍未下降,发病群仍然呈高发病率与死亡率。

目前Hp-PRRS发病时临床症状呈多样化,体温升高、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症状与繁殖性障碍可能会同时出现。感染母猪群持续性排毒,成为猪场蓝耳病的主要感染源。

蓝耳病病毒不稳定,极易变异,新病毒株不断出现,呈持续性感染。此外,该病的致病机理、免疫机理上还有很多问题尚未研究清楚,给该病的防控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目前我国蓝耳病防控中面临两个问题:一:临床新毒株层出不穷;二:减毒活疫苗滥用普遍存在。我国临床所分离毒株的基因组与致病性均呈多样性,虽然我国仍以美洲型为主,高致病性株感染占主导,但已分离到欧洲毒株的存在。很多猪场同时存在多个病毒株。目前我国多家疫苗企业上市了多种减毒活疫苗(V2332,CH-1R,JXA1-R,HuN4-F112,TJM-F92),活疫苗的滥用与盲目使用普遍存在,很多猪场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活疫苗,并不断更换活疫苗的厂家与毒株种类。杨教授认为:Hp-PRRSV活疫苗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对Hp-PRRS的防控有一定的效力,但其在安全性与免疫抑制上依然存在问题。某些免疫猪出现发热,甚至妊娠母猪出现流产。因Hp-PRRSV活疫苗免疫造成的其它疫苗(如猪瘟)的免疫失败及免疫猪群细菌性疾病增加的状况时有发生。蓝耳病减毒活疫苗的滥用与不科学使用加重了我国PRRS临床发病的复杂性及其控制难度。

在控制策略上,依然强调采用以生物安全、疫苗防控、实验室检测与监测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生物安全方面,蓝耳病的传播以直接接触传播为主,杜绝由注射、车辆、人员、猪只造成的PRRSV传播,我国目前已有多家猪场采用空气过滤的方式阻断PRRS的传播。

应根据猪场的感染状态与防控目标制定免疫策略,摒弃强制免疫、普遍免疫及频繁免疫的做法。建议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活疫苗,商品猪一生仅免疫一次。若蓝耳病感染保育猪的,可在断奶前免疫哺乳仔猪。若哺乳仔猪发生感染的,可在3日龄进行免疫。对于PRRS阴性与稳定的猪群,不建议注射活疫苗;经产且抗体阳性的母猪群也不建议免疫;可对后备母猪群在配种前1-3个月进行一次免疫。对于仔猪、保育猪及生长育肥猪感染时,利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也是非常必要的。

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测与监测,将猪群分为阴性猪群、阳性稳定群、不稳定群。确定猪场蓝耳病的感染状态后,仅对阳性不稳定群进行免疫预防。

1.2美国蓝耳病的发病状况—李曼大会项目主席Bobert Morrison

自2009年起,美国14个养猪集团、371个母猪群(共120万头母猪、占全美的20%左右)参与了一项蓝耳病发病率的跟踪调查。由兽医每周汇报猪场的发病状况。结果发现:美国每年10月至来年的春天是蓝耳病的高发期,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过去几年蓝耳病的积累发病率在28%(2009年)-38%(2011年)之间。

对于美国养猪业来说,PRRS防控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降低感染风险。目前部分感染压力大的母猪群已经采用了空气过滤系统,降低PRRSV通过空气传播的风险。通过对于生长育肥猪进行免疫来降低母猪群感染风险的方法是否有效尚且未知,此外,对为何每年10月开始爆发蓝耳病也未知,也许与季节、气候有关,也许与引种的时间有关,但都未得到肯定的答案。

1.3利用生产管理的方法应对PRRS感染—美国派普斯通(pipestone)的方法Gordon Spronk

蓝耳病对美国养猪业每年造成了大约6.64亿美金的经济损失(2011,koltkamp),不但造成高死亡率,而且降低了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增加了干预成本。根据演讲者的试验监控结果:蓝耳病爆发后,母猪群的死亡率由3.96%升至11.3%,而上市的优秀合格猪的比例由93.2%下降至84.0%。此外,在美国市场上,蓝耳阴性的断奶仔猪可多卖1-4美金/头。而为了降低蓝耳病感染的风险,需要在偏远地区建场、进行空气过滤、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并不断审查落实状况、采样检测与监测等预防措施都会增加生产成本,但这些成本比起蓝耳病造成的损失少很多。

派普斯通公司的整体生产目标是:不断的生产出PRRSV PCR阴性的断奶仔猪。然后根据保育与育肥阶段蓝耳病感染风险的高低来决定是否进行疫苗的免疫预防。演讲者认为:虽然疫苗无法阻止新毒株的引入,但疫苗免疫可以改善生产成绩,缩短感染猪的排毒时间,降低排毒量,从而有助于蓝耳病从猪群彻底清除。

该公司蓝耳病的整体防控策略如下:远离其它猪群选址建场,两点式生产管理模式;新建猪场引入蓝耳阴性母猪,然后评估PRRSV感染风险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免疫疫苗。通过严格的日常生物安全制度、空气过滤设备,加上严格的生物安全执行审计制度,将蓝耳病感染的风险最小化。

若母猪场一旦爆发蓝耳病,立即启动蓝耳病的净化程序。一次性尽量多的引入后备母猪,利用本场野毒感染所有猪,然后连续封闭猪群250天以上。研究表明:同群感染后需要84-301天,猪群生产才能恢复正常。从其展示的数据可知:在同群感染并封群后第二个月生产成绩便出现明显好转。

1.4新型蓝耳病基因缺失活疫苗的研发与应用—硕腾与武华的展台

在疫苗研发上,美国硕腾公司的研发总监张树成博士与天津株的发明者武华博士共同介绍了天津株的研发过程,Nsp2上360碱基缺失对该疫苗株安全性及效力的影响。并利用这一基因缺失,鉴别自然感染毒与疫苗毒,为该病的净化提供了可能。此外,还重点强调了该疫苗株对猪瘟、伪狂犬的免疫不会进行造成免疫干扰。

笔者:此疫苗的研发理念非常的好,符合未来疫苗研发的方向—安全、有效、能鉴别诊断。但因该疫苗上市时间不长,对该疫苗临床应用的效果尚持保留意见,需要更多的临床跟踪与实践。

1.5其它观点更精彩—来自牧原与广西农垦的试验研究结果

牧原公司的兽医研发团队监测了不同PRRSV毒株(野毒株与疫苗株)刺激机体后所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并对不同免疫策略下的母猪群流产状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对后备母猪利用本场的优势毒株B21进行驯化,并对繁殖母猪群进行免疫预防对保护性中和抗体的产生与母猪流产的改善最大。

在蓝耳病毒的RT-PCR检测方面,广西农垦的伍少钦分别针对开放阅读框ORF5与ORF7设计了两对引物对临床发病动物血清、不同稀释倍数下自制阳性血清、疫苗病毒液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两组引物对样品检测的敏感度相差很大(ORF7引物扩增敏感度比ORF5高8倍以上),且正在发病猪血清样品中是否能够检测出蓝耳病毒基因(利用ORF7引物)与此时血清抗体的水平(IDEXX PRRSV Ab kit)间无直接关系。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型猪场开始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牧原公司利用研究结果确立了后备母猪驯化与繁殖群疫苗免疫相结合的免疫策略。广西农垦发现:不同引物对检测结果的阳性与否影响很大,对我们临床解读实验室诊断结果、引种监测以及后备母猪驯化后康复状态判断等很有启示意义。

笔者:对于蓝耳病,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直接接触传播,甚至气溶胶传播(空气过滤系统)是综合防控的前提。定期且准确的检测与监测可及时的了解猪群感染状态,从而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选用何种疫苗将是行业内永远争论的话题,但采用一种疫苗,仅免疫一次基本达成共识。利用野毒对后备母猪进行驯化,已有部分企业在尝试。但因生产模式不同,推行同群感染、封群等措施还存在难度。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