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子猪黄白痢原因分析及对策

1楼
gxwyx 发表于:2012/1/12 8:30:00
猪大肠埃希菌病包括子猪黄痢、子猪白痢和子猪水肿病等。子猪黄痢是初生子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发病于1周龄内,以1日龄~3日龄发病最为常见,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很高。临诊症状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或浆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子猪白痢临床上以排灰白色浆状、糊状,带有腥臭味的稀粪为特征,多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子猪。其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多发于寒冬、炎热季节。 子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1月龄~2月龄子猪,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发于寒冷、气温多变、阴雨连绵的季节。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皮肤上出现紫红色斑点,病猪呼吸困难,体温下降,一般经2天~6天死亡;亚急性或慢性型表现为肠炎、消瘦和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灰绿色、恶臭,混有血液,病程2周~3周或更长,未死亡的以后会出现发育不良。 子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子猪,以1日龄~3日龄居多,少数发生于2周龄~4周龄以下的子猪。发病子猪以排出红色稀粪为特征,典型病理变化为肠黏膜出现炎症和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 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蛔虫、锥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包括密螺旋体引起的猪血痢,弓形体引起的拉稀等。 非传染性腹泻非传染性腹泻是指子猪所发生的不是由病原微生物直接感染所引起的腹泻现象,其病因主要包括子猪消化机能不全、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应激因素等。非传染性腹泻的发生,既和子猪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系,更与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饲养管理水平提高了,相应地这些致病性因素就降低了,腹泻的发病率自然就降低了。 子猪发生腹泻的规律 虽然在子猪的每个生长期均可能发生腹泻,但其中有三个多发期应该重视:第一个多发期为子猪黄痢阶段,又称为早发性大肠埃希菌病。以拉黄白色或黄色稀便为特征,主要发生于7日龄内的子猪,1日龄~6日龄多发,且同窝子猪发病率高达90%以上,在寒冬和早春多发病。多与子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机能不健全和自身免疫力不强等生理特点有关系。 第二个多发期为子猪白痢阶段,又称为迟发性大肠埃希菌病。以排乳白色糊状或浆状粪便为特征,多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子猪阶段,同一窝内发病率可达50%,对子猪的体质和生长速度影响严重。分析原因:子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加之诱食开料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是主要原因,而寒冷、保温差、湿度大和自体抵抗力低等因素是主要诱因。 第三个多发期为断奶子猪腹泻期。主要包括断奶应激、营养应激、环境应激及管理等条件的变化不适度,致使子猪发生应激,进而导致其抵抗力下降所引起。2天~10天内腹泻死亡率再出现一个高峰期,腹泻子猪最终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率达40%。 子猪发生腹泻的防治 断奶子猪脱水严重的子猪: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500克,葡萄糖5千克,黄芪苷300克,兑1000升水;聚芪抗毒500克,曼舒林3000克,威佳新500克,拌料500升连用3天。 产床和严重的腹泻子猪:猪瘟细胞苗(每千克每头份)+芪肽疫灭(每1头份疫苗用1毫升稀释)+青霉素(每千克10万单位)+链霉素(每千克5万单位)肌注。 不食子猪:开口金针+芪肽疫灭,肌注。 特别注意:刚发病的子猪,停食1天。 母猪投药:威远银翘散2000克+妙立素150克+莫维欣1000克拌料1吨,每月连续使用7天;另外威远金伊维1000克拌料1吨,防止寄生虫母子之间的传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